1.中國櫻桃
又名草櫻桃、小櫻桃。喬木,高6~8m,葉卵圓形至卵圓形,長8~15cm,側脈7~10對,葉柄8~15mm,托葉3~4條裂隙。花先於葉開放,3~6朵花形成傘形花序或有花序梗的總狀花序。花徑1.5~2.5cm,花梗長1.5cm,被短柔毛,花瓣白色,橢圓形至近圓形,先端微凹,花柱和子房無毛。果實近球形,紅色、粉紅色、紫紅色或乳黃色,果肉柔軟多汁,不耐貯運。直徑約1cm,細胞核呈卵圓形,略扁。
主產於我國河北、山西、陜西、甘肅、山東、江蘇、浙江、安徽、江西、貴州、四川、廣西等省(區),日本和朝鮮也有少量種植。
抗旱耐寒性壹般,對土壤要求不嚴格。在溫暖地區疏松的沙土中生長旺盛,果實品質好。扡插繁殖容易。分株繁殖後2~3年開始結果,6~7年進入盛果期。平均單株產量15~25kg,最高可達125kg。中國的優良櫻桃品種大多產於長江流域的省份。山東省棗莊市板湖鄉桃園村壹棵140樹齡的樹,樹高8m,冠幅8m×9m,1981年結果達250kg。
2.歐洲甜櫻桃
又名大櫻桃、西櫻桃。喬木,10~30m高。樹冠卵圓形,樹皮灰棕色,有光澤,有橫褐色皮孔和淺紅棕色小枝。冬芽卵圓形,長5 ~ 8毫米,鱗片深褐色。葉卵形、倒卵形或橢圓形,長10~17cm,寬5~8cm。頂點是尖的,邊緣是雙鋸齒的。葉柄長2 ~ 5厘米,有1~3個紫色腺體。傘狀,65438+每花序0~5朵花,多為4~5朵,花徑2.5~3.5cm,花梗長3~5cm。果實球形或卵圓形,直徑1.1~2.5cm,暗紅色至紫黑色,部分橙黃色或淡黃色。果肉較硬,汁多,味甜或微苦,核卵圓形或卵圓形,光滑,淺黃褐色。
原產歐洲和西亞,生長在潮濕的石灰性土壤和山坡上,適宜在土層深厚、有機質豐富、透氣性和排水性好的沙質土壤中栽培。要保證果實發育,獲得高產優質的果實,需要良好的灌溉條件。耐寒性比中國櫻桃強,抗旱性差。
3.歐洲酸櫻桃
小喬木或灌木,圓形樹冠,閃亮的灰紫色或淺棕紫色樹枝。葉倒卵形至卵圓形,長5 ~ 7厘米,寬3 ~ 5厘米,先端急尖,基部楔形,常有腺體2~4個,葉鋸齒狀,葉小而整齊,葉粗糙,深綠色,無毛。葉柄長1~2cm,具腺,托葉長披針形,鋸齒狀。傘形花序,每花序2-4朵花,花梗長2.5-3.5厘米,萼筒鐘形或倒錐形,無毛,花瓣白色。果實球形或扁圓形,直徑1.2~1.5cm,鮮紅色,果肉淺黃色,味酸,核黏。細胞核呈球形,棕褐色,直徑0.7~0.8cm。
原產於歐洲和西亞,野生酸櫻桃至今未見。本種可能是草原櫻桃和歐洲櫻桃的天然雜種。在本種和甜櫻桃之間也發現了壹些雜種櫻桃,許多性狀介於兩個親本之間。果實性狀更傾向於歐洲甜櫻桃,而適應性更傾向於歐洲酸櫻桃。
酸櫻桃作為砧木,主側根發達,與甜櫻桃嫁接親和力高,具有壹定的矮化作用。沙土在粘土上容易感染根瘤和流膠病。根據日本資料(果樹砧木的特性與利用,1995),酸櫻桃因病毒侵染而矮化。適應性強,耐寒、耐旱、耐瘠薄,可在丘陵和沙地成功栽培。
4.草原櫻桃
灌木,1~2m高。葉厚而硬,倒卵形至長圓形,長2 ~ 5厘米,寬0.8 ~ 2厘米,頂端有銳尖或鈍鋸齒,兩側無毛,葉柄長3 ~ 10毫米,無腺體。花序傘狀,無柄或短柄,花徑1.2~1.5cm,花梗長1.5~2.5cm,花瓣白色,長圓形。果實卵圓形,球形或扁圓形,直徑0.8~1.5cm,紅色或暗紅色。細胞核卵圓形或卵圓形,光滑,兩端尖銳,亮黃色。原產歐洲東部和中部至西伯利亞,生於草原和森林草原。對土壤選擇不嚴格,耐寒,耐旱,喜光,結果早。
5.馬哈利櫻桃
也被稱為圓葉櫻桃。樹木,高達10米。樹幹短,分枝多,形成寬冠,小枝嫩葉密被短毛。葉片圓形至寬卵形,長3 ~ 6厘米,頂端短,基部圓形或近心形,邊緣圓形有細鋸齒,葉柄長1 ~ 2厘米。總狀花序有6~10朵花,花徑1.5cm,花瓣白色,微香。果實球形,直徑約6mm,深紫色,不可食用。
原產歐洲和西亞,有果實黃色、枝條下垂、矮化等品種,常用作櫻桃砧木。主要優點是:根系發達,耐寒耐旱,但不耐澇;在沙質壤土中生長良好,在通風不良、粘質土壤中生長不良。15%~30%的十年生植株死亡,原因有二:壹是部分苗木與部分品種的相容性差,二是對真菌病害的抗性不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