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山上的白菊花和野菊花有什麽區別?

山上的白菊花和野菊花有什麽區別?

1菊花

菊花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菊花的幹燥花頭。修養。

性狀鑒別:頭狀花,外側花瓣(舌形花)多扁平單瓣,中間有黃色圓盤狀花心(多數管狀花聚合而成),基部有綠色花梗,由3-4層葉狀(總苞片)組成,氣味芳香,味微苦。由於產地和加工方式不同(實際品種不同),各地產品略有差異。

答:菊花:花大而壯,花瓣長而密,長1 ~ 2 cm。花冠光滑,與蒂粗細相等,顏色為白色。b:杭白菊:外形與杭白菊相似,只是花更小,更皺縮,呈球形,花心更疏松。c:貢菊:花小,花瓣密而短,色白,花梗綠而亮,花心金黃色。d:杭白菊:壓制蒸熟,花瓣寬大稀疏,色白淡黃,花心大,深黃色。蒸的大黃菊和它差不多,只是花瓣是黃色的。e:杭白菊杭白菊:花大而長,約65,438+0 ~ 2 cm,多為黃白色,花瓣淡紅或棕紅色。花心小,淺棕色,松散柔軟。小黃鞠(烤黃鞠):黃菊花的壹種小花頭或未開放的花蕾。g:白菊花:均為白色,花朵完整,香味濃郁,以無柄葉為最佳,黃菊花以黃色為最佳。

主要成分:含有腺嘌呤(C 5 H 5 N 5)、水蘇堿(C 7 H 3 NO 2)、膽堿等揮發油。功效:疏風清熱,解毒明目。原理:消炎,利尿。抗菌作用:杭幫菇花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B、宋內誌賀氏菌、傷寒沙門氏菌等有抑制作用此外,白菊花在體外對著色毛癬菌等皮膚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味:甘、苦,微寒。歸經:歸肺、肝經。主治:風熱,頭暈,頭痛,頭面紅。

以上菊花均有不同程度的清風熱、解毒消炎、明目等作用。,但各有各的優勢。甘菊花具有較好的養肝明目作用,常用於腎陰虛引起的眼睛昏花。菊花是壹種白菊花,也有同樣的功效。其質量優良,具有良好的鎮痛鎮靜作用。杭菊花(黃菊花)具有良好的祛風熱作用,常用於外感風熱、頭痛、目赤。

臨床應用:(1)治療外感風熱。用桑葉和薄荷掛菊花;(2)用於治療風熱眼痛。用蒺藜和木賊吊菊,水煎,也可用於蒸眼;(3)用於肝陽上亢引起的頭痛。甜菊配夏枯草和鉤藤;(4)用於肝腎不足所致的眩暈。甜菊配枸杞,如杞菊地黃丸。用量:3 ~ 18g。

2野菊花

野菊花是壹種多年生長的菊科草本植物。印度菊的幹花頭。性狀鑒別:頭部略呈球形,比杭白菊小很多,直徑約5 ~ 8毫米,黃色中心有許多管狀花,具腺苞,氣息微弱,味苦。主要成分:含有野菊花黃酮苷(C 28 H 32 O 14)、野菊花內酯(C 15 H 18 O 4)和少量的除蟲菊酯A、b揮發油.藥理作用:清熱解毒、降血壓。原理:抗菌:能抑制金黃色葡萄球菌和白喉桿菌。降壓:動物實驗證明有明顯的降壓作用,其原理是對抗腎上腺素,擴張外周血管,抑制血管運動中樞。

性味:苦、辛。歸經:入肺、肝、腎經。主治:癰腫疔瘡惡瘡,可內服外洗。

臨床應用:(1)用於治療疔瘡。單用野菊花,或與金銀花、蒲公英配伍,如野菊花湯;(2)用於治療高血壓,可與決明子、夏枯草配伍,如菊明降壓丸,清肝解毒,降血壓。用量為9 ~ 18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