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古人稱“夜”為“夜”,元宵節因此得名。
又稱上元節、元宵節或元宵。
不要把元夕當成古代的賀歲詩!)
▼
元宵節沒有被列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壹。
但是它的重要性是不可替代的。
不僅是中國,也是海外華人的傳統節日之壹。
↓↓↓
每壹個節日的背後,都有壹部曲折的進化史。
妳對元宵節的版本了解多少?
?
TOP1老子的道教元宵節
道教曾稱正月十五為上元節。
七月十五日是中秋節。
10月15日是下壹個元宵節。
統稱為“三元”
?
漢末道教的壹個重要流派五鬥米道,崇拜神行。
天官、地方官和水官
(三道長,地位相當於三清)
說天佑百姓,知府赦罪,水官釋厄。
並配三官三元
▼▲▼
上元天官生正月十五。
中原地方官生於七月十五日。
夏媛水官誕生於10月15日。
?
這樣的
正月十五叫做上元節。
南宋吳在夢中說
“正月十五,是上元天神保佑百姓的日子。”
這意味著
天佑百姓,知府赦罪。
天官喜,元宵節要點。
?◆?◆?◆ ?◆?◆
?
TOP2?妳在大唐元宵做什麽?
到了唐朝,因為國力空前強大。
元宵節的慶祝活動更加精彩。
從繁華的城市到偏遠的鄉鎮。
到處都裝飾著燈光和裝飾品。
火樹銀花
星橋鐵鎖
暗星與馬同行
月亮壹個接壹個的來。
↓↓↓
我相信從這首《正月十五夜》的詩
妳應該能感受到唐朝的元宵節。
燈紅酒綠的場景和熙熙攘攘的人群
所以“元宵節”在唐朝以後也叫“燈節”。
?
在唐代,元宵節不僅充滿了五顏六色的燈光,而且相互輝映。
人也吃“面蠶”(重點!知識點)
“面蠶”是用綠豆粉做成的面團。
做壹個像蠶繭壹樣的圓形白色面團,放在湯裏煮。
▼
糖是甜的,鹽和肉是鹹的。
後來被稱為“元宵”或“湯圓”
養成以後元宵節吃“湯圓”的習俗。
所以最早的湯圓始於唐代。
◆?◆?◆ ?◆?◆
?
TOP3強悍的廖金——《偷天》
遼金時期的元宵節)
根據契丹民族的記載
契丹人有壹個奇怪的節日——“盜日”。
也就是每年元宵節前後。
允許契丹家庭日夜開門點燈,互相偷盜。
更不可思議的是
人們不僅可以在偷竊日互相偷竊蔬菜、水果、牛和馬。
而且男人可以順手偷個媳婦。
?
實際上,這種現象
主要是因為契丹和女真的歷史。
在允許婦女自由訂婚後,
選擇“偷天換日”和老公離家出走。
●●●
第二,壹開始契丹人的經濟地位並不穩定。
想娶個媳婦,需要在女方家打拼三年。
有了孩子才能交“彩禮”離職單。
?
太多的波折迫使男女談判。
男人在“偷日”偷女人
如果事情繼續這樣發展下去
契丹族“偷日”偷媳婦的婚禮習俗逐漸形成。
◆◆◆
“偷日”起源於契丹族。
反映了原有生產體系的影子。
《偷日》裏的偷
更多的只是壹種找樂子的方式。
?
所以想回去旅行找對象的朋友。
喝壹小口來消腫。冷靜點。
畢竟小偷也是個技術活!
用腦子想壹想,B數就藏在心裏了。
◆?◆?◆ ?◆?◆
明代四大元宵節
(打著節日的旗號休年假)
眾所周知,
明朝皇帝是名花。
每個時代都會在這片高貴的土地上產生新的天才
壹代比壹代懶。
自明太祖以來,朱崇巴壹年到頭沒有休息過。
明朝以後的皇帝
每壹個都不想上班,不想打官司。
發展到萬歷皇帝
也是20年不上班的修仙記錄
如果家裏沒有礦,大部分都會餓死。
那麽明朝的元宵節放幾天呢?
我帶了壹份表格。
這不是高峰。
在明朝宣德年間
皇帝大概覺得10天太少了。
大筆壹揮
元宵節放假20天!
作為壹個悲慘的上班族,壹個文明的現代人。
想想還是有點羨慕的
◆?◆?◆ ?◆?◆
TOP5為什麽現在元宵節不放假?
(!!!!!)
1949
中國開啟奮進模式。
口號為證:30不要停止戰鬥,第壹天繼續!
直到1980,
春節這個法定假日又回到了我們身邊。
放3天
1999
春節放假7天,沒有元宵節的消息。
2007年
清明節和中秋節成功推廣並納入法定節假日。
然而,到目前為止,元宵節假期壹直是個問題…
▼▼▼?
連法制日報都忍不住出來吐槽。
“將元宵節列為法定假日也是勢在必行的。壹方面,以節日的形式來表現節日的重要性,幾乎已經成為國際慣例。例如,以前中國的端午節沒有假期。但自從韓國宣布端午節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後,引起了人們的焦慮和憤怒,開始用不同的眼光審視我們對傳統文化的態度。顯然,如果壹個重要的節日連法定節假日都沒有,在形式上是無法讓人信服的。”
——有理有據,也傷透了我的心!
◆?◆?◆ ?◆?◆
結束
讓妳鍛煉,敢動敢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