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餐只吃水煮青菜,為何痛風依然不放過?
隨著人們生活飲食習慣日漸「 ”西式化”,大量進食高嘌呤食物,導致體內尿酸水平不斷升高,最終形成尿酸結晶,附著在關節處成為新的痛風石。長此以往,痛風的發作會日益頻繁、逐漸加重,甚至影響了工作和生活。 但60多歲的李大爺,天天以清淡飲食為主,從不沾魚肉、海鮮之類的「 ”高嘌呤食物”,卻還是被痛風纏身,這是怎麽回事呢? 營養不良導致痛風性關節炎急性發作 李大爺被查出血尿酸高已有上十年,近兩年,雙足跖趾關節反復紅腫熱痛。起先發作時,在診所吃點藥就慢慢好了,自己便沒在意。但這兩月裏,李大爺雙足關節腫痛得越來越頻繁,還長出了兩個小疙瘩。 李大爺掛了我院風濕免疫科副主任醫師田鋒的號,檢查後被告知為急性痛風,並已長了「 ”痛風石”,需要好好治療,同時只能進食「 ”低嘌呤飲食”。 聽到這裏,李大爺委屈地說:「 ”自從聽到醫生建議後,為了控制痛風,我在家已經連續幾個月不沾葷腥,每天只吃壹點水煮青菜,連油都不敢放。”可沒想到,自己的關節腫痛不但沒有好,反而越發嚴重了,又紅又腫,雙足上的疙瘩變軟都破潰了。 田鋒醫生告訴李大爺,正是由於饑餓、營養不良導致機體分解增加,內源性尿酸生成過多,血尿酸水平急劇波動,從而引起痛風急性發作,關節腫痛加重。「 ”絕大部分人都知道控制飲食、低嘌呤飲食是預防和治療痛風的壹個重要手段,卻不知道人體內的能源物質得不到及時補充,同樣會引發痛風。” 什麽是急性痛風 急性痛風性關節炎發病機制就是血尿酸的急劇波動,血尿酸值突然升高可導致尿酸鹽在已經飽和狀態的關節滑液中形成尿酸鹽結晶沈澱;血尿酸值突然下降時,關節內的痛風石表面溶解,釋放出尿酸鹽結晶。這兩種情況都會引起關節附近白細胞趨化,吞噬尿酸鹽結晶後釋放多種炎性因子和水解酶導致關節炎癥急性發作。飲食無度、饑餓、酗酒和高嘌呤飲食、勞累、創傷與手術,以及壹些藥物都有可能引起血尿酸水平的急劇波動,從而引起痛風性關節炎急性發作。 對於痛風患者,需要平穩的降尿酸治療,盡量避免引起血尿酸急劇波動的誘因,把血尿酸逐步控制到目標範圍,急於求成往往會導致治療方案失敗。因此,痛風患者在專科醫生的指導下進行規範化治療非常重要。 痛風患者應該這樣吃 1.不吃海鮮,尤其是魷魚、墨魚、蝦、螃蟹; 2.少吃肉類,尤其是動物內臟; 3.不再喝酒,尤其是啤酒點滴不沾; 4.飲食要清淡,少油膩少鹽,多吃粗糧好; 5.多喝水和清茶,可提高30%以上的尿酸排出率; 6.精神愉快,增加有氧運動,平時養成良好鍛煉習慣,定期檢查。例如,走路上班、少坐電梯、少坐車等。 食物嘌呤分類 高嘌呤食物 1.豬、牛、羊肉、火腿、香腸、雞、鴨、鵝、兔以及各種動物內臟(肝、腎、心、腦)、骨髓等含嘌呤量高,應盡量不吃; 2.魚蝦類、菠菜、豆類、蘑菇、香菇、香蕈、花生等也有壹定量嘌呤。 中嘌呤食物 肉類:雞肉、魚肉; 豆類:黑豆、綠豆、紅豆、花豆、碗豆、菜豆、豆幹、豆腐以及筍幹、金針、銀耳、花生、腰果、芝麻等。 低嘌呤食物 1.主食類:米、麥、面類成品、小粉、秫秫、通心粉、馬鈴薯、甘薯、山芋等; 2.奶類:牛乳、乳酪、冰淇淋等; 3.葷食:蛋類和豬血、雞鴨血等; 4.蔬菜類:大部分蔬菜均屬低嘌呤食品; 5.水果類:水果基本上都屬於低嘌呤食品,但仍不宜大量; 6.飲料:蘇打水、可樂、汽水、礦泉水,茶、果汁、咖啡、麥乳精、巧克力、可可、果凍等可適當食用; 7.其他:醬類、蜂蜜。 專家提醒:在保證營養的前提下正確飲食 田鋒醫生提醒,痛風病患者要適當加大日常飲水量,從而加大尿量,促進尿酸正常排出。如果是在痛風病間歇發作期,為促進藥物吸收,加快藥物分解排泄,更要加大飲水量,最好保持每天兩千毫升的飲水量。 總之,每壹個痛風患者應該做到:高嘌呤食物應禁忌,中等嘌呤食物宜 *** 食用,低嘌呤食物可放心食用。所以,應該在保證營養的前提下正確飲食,適當的限制飲食,對控制病情發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如有不適,應及時就診,按時復診。 專家名片 微訊:風濕免疫科 田鋒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