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教育和營養幹預正日益成為壹個全球性的話題,無論是發展中國家還是發達國家都不可或缺。參觀了杭州試點學校的世界衛生組織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司於森海教授和美國教育發展中心卡門博士分別介紹了壹些情況。
食物含有六種必需營養素,即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礦物質、維生素和水。然而,除了母乳,任何單壹的天然食物都不能為人體提供全面的營養。只有合理搭配各種食物,才能獲得充足均衡的營養。日常飲食要多樣化,食物的種類和數量要搭配得當。例如,蔬菜,豆類和肉類菜肴可能會混合在日常菜單中。由於各種食物所含的營養成分不同,所以品種越多,我們所能獲得的營養就越多,以滿足生長和健康的廣泛需求。水果對補充維生素也有重要意義。為了使人們正確選擇食物,合理搭配,從而獲得均衡的營養,我國營養學家將各類食物分為五類,設計了五層均衡飲食寶塔,裏面包含了我們每天應該吃的主要食物種類。
(1)早餐是中學生大腦的“開關”。
中學生經過壹夜的睡眠,幾乎耗盡了供給大腦能量的葡萄糖儲備。睡眠時大腦活動要暫時休息,也可以說是暫時“封閉”。早餐就像雪中送炭,及時為腦細胞提供能量——也就是血液中的葡萄糖。早餐開啟了大腦活動所需的電流,打開了大腦活動的“開關”。處於生長發育階段的中學生吃早餐是必要的,早餐的質量或數量都不容忽視。壹份營養豐富的早餐,可以提供早上身體所需的熱量和營養。吃壹頓好的早餐對學生的健康和學習非常重要。首先,大腦工作的熱能來自血糖。如果不吃早餐或早餐熱能不足,血糖濃度就會偏低,腦細胞得不到足夠的血糖供應,從而降低學習效率,進而影響學習成績。首先,不吃早餐、早餐質量差的學生,在早上的第壹節和第二節課,尤其是第三節和第四節課,會出現註意力不集中、疲勞、思維不活躍的情況,自然熱量和營養素攝入不足,會導致營養不良,如營養不良、缺鐵性貧血等。再者,經常不吃早餐影響消化系統的功能,容易誘發胃炎、膽結石等消化系統疾病。因此,經常不吃早餐不僅影響學習成績,還會對健康造成壹系列危害。
國外學者曾調查過小學生早餐質量及其對智力的影響:83名8 ~ 13歲的小學生被分為三組,
①不吃早餐;
2吃兩片黃油面包;
③吃兩個炒雞蛋和奶油面包。
②、③組給予橙汁。在早餐後30分鐘、2小時和4小時,對三組小學生進行智力測試。結果表明,③組的平均分最高,而①組的平均分最低。不吃早餐的孩子智力很差。
不吃早餐的學生在回答老師問題、記憶力、運用新學知識、語言流暢性和創造力方面不如吃早餐的孩子。
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營養與食品衛生研究所開展的壹項全國學生營養調查結果顯示,我國80%以上的城鄉學生有吃早餐的良好習慣,但仍有20%左右的學生不吃早餐。即使是吃早餐的同學[FS:PAGE]也因為對早餐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或者缺乏營養知識,無法合理安排早餐內容。比如有些中學生每天早上走路(或者騎自行車)的時候,手裏拿著油條邊吃邊走。長時間這樣吃早餐對他們的身體不好。不吃早餐的中小學生,無法保證大腦所需的葡萄糖。時間長了,他們會頭暈、不穩、惡心、嘔吐甚至暈倒,無法精力充沛地學習。到了午飯時間,妳會狼吞虎咽,容易消化不良或胃病。
(2)早餐的選擇
根據《中國學生每日膳食推薦膳食供給量表》的基本要求,壹般早餐食譜中各種營養素的含量應占每日供給量的30%左右。
按照“五谷搭配、粗細搭配、葷素搭配、品種搭配”的基本原則,早餐要講究質量,不能以數量為導向,吃飽就行。妳應該從早餐中攝取超過1/3的全天所需營養。既要有糖(含澱粉的主食),也要有含蛋白質和脂肪的副食。
壹份營養豐富的早餐應該由三部分組成:粥和面條,面食和涼菜。主食可以是面包、饅頭、小籠包、釀豆、餃子、雙面餅、餅幹、面條、蛋炒飯、米粥、豆漿或牛奶。副食可以是煮雞蛋、炒雞蛋、雞蛋湯、煮黃豆、豆腐幹、豆腐絲、各種紅燒肉、煮肝、花生、香腸、涼拌土豆絲、海帶絲、芹菜、糖醋蘿蔔絲、鹹菜、西紅柿加糖、青椒絲、小蔥豆腐、香椿豆腐。飯後加壹份瓜果補充維生素。
早餐不僅要有足夠的熱量,還要有足夠的蛋白質。平時除了提供壹定量的饅頭、面包、蛋糕、饅頭等。,最好吃50克到100克的肉類,如1雞蛋、1杯牛奶或豆漿、肉松、素雞、火腿、午餐肉等。盡量做到又香又好吃,這樣才能引起孩子的食欲,逐漸養成吃早餐的習慣。我們必須註意早餐,早睡早起,以便有足夠的時間準備和吃。
⑶學校制定營養午餐制度,為學生提供合理的飲食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