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臘八粥的寓意
臘月初八,民間稱為臘八的節日是春節前的第壹個節日,從那以後,年味越來越濃。
吃臘八粥的習俗在中國已經有幾千年了。臘月是壹年。壹年四季,必須全吃五谷雜糧和蔬菜,才能營養全面。這是為了祈禱人類健康和家庭繁榮!
第二種是全吃,全收,過了臘月,就是過年了。吃臘八粥的時候,會把那壹年地裏長出來的五谷雜糧和蔬菜都吃光,不拋棄任何東西,說明農民熱愛他們在土地上收獲的壹切。我希望在新的壹年裏,所有的莊稼都長得好,都豐收。
二、喝臘八粥習俗的由來
臘八節喝臘八粥習俗的由來,與佛祖成佛的故事有關。
釋迦牟尼,佛教創始人,本名喬達摩·悉達多,是北印度迦毗羅衛(今尼泊爾)國王蘇凡的兒子。當他年輕的時候,他看到所有的生命都在遭受身體疾病和死亡的折磨。為了尋求生命的真諦和生死的解脫,他拋棄了皇家生活,出家為僧。
他在雪山呆了六年,常常壹麥壹麻都黯然失色。後來發現苦行不是出路,就放棄了苦行,下山了。這時壹個牧羊女見他身體虛弱,就煮了乳糜(牛奶和糧食做成的)來養他。
釋迦牟尼體力由此恢復,然後在菩提樹下待了七天。臘月初八,他晚上看見星星,就成佛了。
為了不忘記佛陀出家前所受的六年苦難,也為了紀念佛陀在臘月初八的開悟,古印度人在臘月初八吃混粥作為紀念。因此,臘八節從古印度傳入中國,臘八成為佛陀的開悟日。
自從佛教傳入中國,寺廟就用芳香的山谷和水果熬粥,分發給信徒和忠誠的男女。
臘八這壹天,各寺院舉行法會,模仿佛出家前牧羊女獻乳糜的故事,用香榧和水果為佛煮粥,取名臘八粥。有些寺院在臘月初八前由僧人捧碗,沿街施舍,將收集到的大米、栗子、棗、堅果煮成臘八粥,分發給窮人。大家都認為吃了可以得到佛的保佑,所以窮人就叫它“佛粥”
總的來說,寺內的佛粥味道鮮美,數量豐富,可以滿足來寺參加祭奠儀式的信眾的需求。有些信徒是專門為“粥”而來的,認為臘八粥給佛祖是吉祥的,不僅自己食用,也是給家人享用的。
年復壹年,寺院制作臘八粥的傳統在民間廣為流傳,逐漸形成了“臘八節”的習俗。
2.民間在臘八節喝臘八粥,文字記載始於宋代。
徐克《清筆記》中說:“臘八粥始於宋代,十二月初八,東京各寺廟以七寶五味糯米煮粥,其他紛紛效仿。”描述了臘八粥的組成。
南宋吳《夢》雲:“本月初八,廟號臘八。大沙等寺廟有五味粥,叫臘八粥。”可見臘八節喝臘八粥是佛教中的習俗。
臘月初八,佛教界視之為佛祖開悟日。寺內僧尼常以糯米、芝麻、薏米、桂圓、紅棗、香菇、蓮子等八種食物熬制“八寶粥”,並邀請周圍村民參加聖餐,施舍給老少百姓,以示對佛祖的敬意。
後來逐漸成為民間自煮的八寶粥(叫臘八粥)。吃臘八粥習俗。
在農歷十二月初八,古代寺廟會拿著芬芳的谷物和水果,煮成粥來拜佛。人們還效仿在臘月初八煮這種粥,以消除災難和疾病。宋代杭州民間的臘八粥是用“核桃、松子、奶菇、柿子、栗子之類”和大米熬制而成(見《武林舊事》),明清時期更是風靡各地。
以上是臘八粥的含義和習俗。不知道過年喝臘八粥嗎?
臘八粥中的豆類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膳食纖維、維生素和礦物質,賴氨酸的含量也非常豐富,與大米等谷物搭配可以形成有效的營養補充。
臘八粥不僅營養豐富,還含有吉祥寓意,而且味道鮮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