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主要分為四個部分:
什麽是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分類
常見的高碳水食物有哪些?
吃碳水化合物後會怎麽樣?
什麽是碳水化合物?
我們常吃的食物中主要有三種營養素,也叫宏量營養素,即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質。
碳水化合物是最便宜的營養素之壹,之所以“便宜”,是因為它最常見、最便宜、最方便。主要存在於谷類、澱粉類蔬菜、甜食、水果等食物中。同時也是三種營養素中消化能最快的。
碳水化合物分類
碳水化合物,俗稱“糖”。它的本質其實是不同糖的組合,可以簡單,也可以復雜。主要分為單糖、二糖、低聚糖和多糖。
1,單糖
單糖是糖中最小的分子。葡萄糖、果糖和半乳糖都是單糖。
2、二糖
將任意兩個單糖連接起來,就會得到壹個雙糖。乳糖、麥芽糖和蔗糖是雙糖。
3、低聚糖
復合糖有三個或三個以上的單糖串在壹起,由3~10個單糖連接的復合糖稱為低聚糖;低聚糖也叫低聚糖,低聚果糖、棉子糖都是低聚糖。
4.多糖
單糖超過10的復合糖稱為多糖;澱粉類食物,纖維素,糖原都是多糖。
大部分碳水來自植物,如小麥、水稻等。植物儲存碳水化合物有兩種方式,壹種是澱粉,另壹種是膳食纖維。
澱粉為我們提供能量,讓我們有力氣工作。而纖維,進入體內後吸收非常慢,熱量低,飽腹時間長。
營養低碳飲食在計算碳水化合物時壹般會去掉纖維含量,因為這些碳水化合物是好的碳水化合物,對胰島素影響不大,消化慢,飽腹感強。我們壹般計算凈碳水化合物=總碳水化合物-纖維。
大家都知道吃糖和巧克力會胖,但其實米飯、面條、饅頭、饅頭、面包等。也是糖類,吃多了容易發胖,減肥的時候要避免這些食物。
因為這些主食都是糖,在人體內會分解成葡萄糖,攝入過多就會轉化成脂肪,堆積在體內變成脂肪。
常見的高碳水化合物食物
谷類:大米、饅頭、饅頭、面條、面包、精制米粉制品等。
根菜類:土豆、芋頭、洋芋、地瓜、紅薯、山藥、板栗等。
高糖水果:葡萄、香蕉、芒果、西瓜、荔枝、菠蘿。
飲料酒類:奶茶、果汁、可樂、運動飲料、啤酒等。
零食:蛋糕、冰淇淋、巧克力、餅幹、糖果、薯片、果脯等。
吃碳水化合物後會怎麽樣?
1,碳水化合物消化和分解成葡萄糖
碳水化合物(如大米)被吃下後從口中被不同的酶分解,身體會將復雜的碳水化合物分解成單糖分子,最終在腸壁和肝臟中幾乎分解成葡萄糖。
2、葡萄糖消化分解,進入血液。
葡萄糖是吸收最快的糖(在各種碳水化合物中,水果和蔬菜中含有不可消化的纖維素,消化的時間最長),消化的葡萄糖會有壹部分進入血液。
3、吃糖過多,血糖迅速上升。
當妳吃任何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時,妳的血糖濃度壹般會上升壹茶匙左右。
所以壹次吃太多碳水化合物,會分解成更多的葡萄糖,導致血糖快速上升。
4.胰島素清除血糖
血糖持續升高不是壹件好事。可能會引起壹系列的並發癥。
這時候就需要有壹個控制血糖的控制器——胰島素。胰島素是胰腺合成的激素,主要作用是處理體內的糖分。
5.糖分攝入過多,脂肪儲存越來越多。
如果人體攝入過多的糖,就會有更多的能量轉化為脂肪並儲存起來。因此.....肥胖是如此華麗。
6、長期高碳水攝入,越來越胖...
→長期餐後血糖飆升
→胰島素增加
→抑制胰高血糖素(幫助分解脂肪)和生長激素(幫助增肌)。
結果,久而久之妳越來越胖。
總結
1.人體內有三種宏量營養素:脂肪、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其中碳水化合物吸收最快,消化最快。長期攝入高碳水容易導致血糖飆升,導致肥胖。
2.碳水化合物可分為單糖、二糖、低聚糖和多糖。單糖和雙糖比多糖更容易引起血糖升高;棉籽糖、低聚果糖、膳食纖維等。不易消化吸收,對血糖的影響相對較低;多糖中的澱粉類食物壹般更容易導致血糖飆升。
3.碳水化合物的消化途徑:碳水化合物攝入後,在肝臟和腸壁轉化為葡萄糖,進入血液後血糖升高。胰腺產生胰島素來處理血糖,壹部分轉化為人體和大腦的能量,剩余的能量儲存為糖原和脂肪。長期攝入高碳水,最終會導致肥胖。
大家都知道吃糖會讓妳發胖,增加患糖尿病的風險,但卻忽略了米粉等高碳高水分的食物其實對肥胖的貢獻很大。餐後血糖波動越大,胰島素波動越大,脂肪儲存越多,患糖尿病的風險就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