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進壹步“鼓勵”人們忘記吃昆蟲的勇氣和興趣,作者在這裏列出了昆蟲的主要營養成分。昆蟲不僅含有豐富的有機物,如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各種鹽類等無機物,還含有豐富的鉀、鈉、磷、鐵、鈣以及人體所需的遊離氨基酸。據資料分析,每100 ml昆蟲血漿中含有24.4-34.4 mg遊離氨基酸,遠遠高於人類血漿。昆蟲中蛋白質的含量也極高。蟬蛻含蛋白質72%,馬蜂含蛋白質865,438+0%,白蟻中蛋白質高於牛肉。100克白蟻能產生500卡熱量,而100克牛網只能產生300卡熱量。
除上述優點外,昆蟲作為食物還具有世代短、繁殖快、易獲取的特點。因此,在野外遇險時,昆蟲往往是遇險者的首選食物。作者本人在野外吃過十幾種,感覺味道還不錯。為了讓戶外愛好者對食用昆蟲有所了解,作者列舉了我國野外容易獲得且口感較好的食用昆蟲,以及捕捉食用的方法,供有意食用昆蟲的“勇敢者”參考。標有“*”的昆蟲名稱是食用昆蟲的首選。吃昆蟲的時候可以根據自己當時的條件選擇不同的吃法,烤、燒、煎、煮、炸。
蚱蜢吃它們的成蟲或幼蟲,各種蝗蟲包括蚱蜢都可以吃。用帶葉子的樹枝拍打,或者在地上鋪塑料薄膜,把蝗蟲驅趕到薄膜上,因為薄膜光滑,蝗蟲逃不掉,容易抓到。
螻蛄吃它們的成蟲,徒手抓住它們,或者在晚上用燈光引誘它們。
蟋蟀吃成蟲,徒手抓或用樹枝打。
捕獲量,也稱為蛞蝓,捕捉方式類似蟋蟀。
蠶和柞蠶主要吃蛹,蛹是家養的昆蟲,野生的不容易遇到。蛾類包括蛾子、多刺蛾、夜蛾子和蛀蟲。因為它們的幼蟲體毛長,長相醜,壹般會選擇吃蛹。
蝴蝶可以被各種蛹吃掉。與蛾幼蟲相比,大多數種類無毛,可食用。
白蟻吃成蟲和卵,找窩挖。白蟻可分為兩種:生活在樹上的和生活在土壤裏的。樹木祭祀的白蟻是純白色的,吃起來沒有異味。地上的白蟻多為褐色,吃起來有壹點奇怪的味道。
螞蟻以成蟲、幼蟲、蛹、卵為食,尋找巢穴挖掘,或者用食物誘捕。吃螞蟻的時候要特別註意螞蟻中蟻科的種類,有毒,不能食用。臭蟻體型較小,尾巴上翹,有異味,容易與其他螞蟻區分。
蟬*吃成蟲,用樹枝抽打或者用膠棒粘。在山野南部,有時可以看到飲水後死亡的蟬大量聚集,可以收集。
蜻蜓*成蟲和幼蟲都可以吃。成年人可以被樹枝抽打,被粘住或被網纏住。幼蟲在水中用網捕魚。
臭臭蟲,壹種雌性的孩子,吃成年人,用網在水中捕捉他們。
蠶吃幼蟲,幼蟲生活在溪流中。幾塊石頭用絲粘在壹起形成祭祀場所,赤手空拳在水中撈起蠶的石窩,抓幼蟲。
長角甲蟲吃幼蟲,幼蟲生活在木頭裏,以吃木頭為生。選擇蟲眼多的枯枝剖開,尋找幼蟲。
螳螂吃成蟲和幼蟲,直接用手抓。螳螂蛋也可以吃。
虱子的成蟲和幼蟲都可以在池塘和河流中用網捕撈食用。
蜜蜂包括胡蜂、黃蜂、蜜蜂、可食用的成蟲、幼蟲和蛹。幼蟲和蛹只有找到蜂巢,把成蟲燒死後才能采集。采集蜜蜂即使被火蜇也有危險,所以要在夜間進行,多準備壹些突然起火的火把,用厚衣服或其他物品保護好頭部和手部。
蚯蚓、蜘蛛、蟹、蝦在戶外活動中常被作為食物,但它們不在昆蟲之列,這裏就不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