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袋裏的四只竹鼠,蠶豆和花生出售;
袖珍小馬能夠再次愛上背上的洋娃娃;
同季穿衣服,壹年四季都能出好瓜好菜;
摘下草帽當鍋蓋,三只蚊子壹盤菜;
石頭長在天空之外,這裏下雨,那裏曬太陽;
雞蛋在草地上賣,火車沒有汽車快;
小和尚可以談戀愛,但不談唱歌跳舞。
螞蚱當零食,竹筒當水煙;
壹年四季花開,壹年四季露腳趾。
所謂“雲南十八怪”,就是描述雲南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民俗風情的壹些獨特甚至奇特的現象或生活方式。
雲南十八怪有很多版本,有些現象已經逐漸消失,有些仍然存在,有些術語被誇大。隨著社會的發展,雲南的經濟建設取得了顯著的成績,雲南十八怪也不同於原來的新雲南十八怪。
擴展數據
壹、用竹筒當鍋煮賣:用鍋煮飯是永恒的習俗,但在西雙版納等地區,人們經常可以看到用竹筒代替鍋煮的圓柱形竹筒飯,外面裹著壹層白色的竹漿,清香撲鼻。
二、將牛奶制成扇子出售:位於蒼山腳下、洱海岸邊的大理洱源鄧川壩子,通過特殊工藝制作出壹種用牛奶制成的扇形豆腐皮,當地俗稱“奶扇”,是雲南千家萬戶喜食。
三、人人都愛過橋米線:雲南過橋米線的特點是米線潔白,用料講究,葷素搭配,油而不膩,鮮美可口,老少皆宜。用生肉、生菜和米糊熬制雞湯,構成了雲南最著名的風味:壹種“線”和“過橋米線”。
四、作為鍋蓋的草帽:草帽是雲南各族都特別擅長的手藝。稻草椅、稻草墩、稻草簾、鍋蓋隨處可見。外人被草編的世界看得眼花繚亂,把壹頂外形相似的草帽誤認為鍋蓋當然很奇怪。
5.米粑粑叫餌塊:中國古代把大米煮成餅狀的幹糧和點心叫“餌”,方便攜帶和食用。說起“餌”有點像釣魚餌,但形容為北京的三渣餅(指顏色和形狀)更準確。
6.雞蛋綁草賣:雲南山區占90%以上,道路顛簸。村民搶著賣雞蛋,用草包起來,防止蛋殼破裂,方便銷售。
七、三蚱蜢壹菜:雲南美食來源在壹定的歷史條件下,人們吃苔蘚、菌類、竹蟲、蜂蛹、油炸蚱蜢,看起來香脆可口。產品沒有蟲味,而且香脆。
八、土鍋透孔蒸雞賣:相傳古代有壹位聰明的廚師用土鍋透孔蒸出又香又嫩的“蒸雞”,有“修義”之意,在民間廣為流傳,成為雲南美食中的名品。
九、愛與歌愛:雲南少數民族能歌善舞,節日慶典時少不了唱歌。年輕人經常開始用歌曲來談論愛情。
十、用竹筒做煙袋:雲南有豐富的竹資源,竹子的用途也很廣泛,幹欄竹樓、竹椅、竹帽等。尤其是竹制的煙囪最有特色。當煙霧穿過儲水的竹煙囪時,發出有節奏的咕嘟聲,滋潤著喉嚨,有聲有色,美味可口。
11.星雲湖魚界:在雲南江川星雲湖和澄江撫仙湖的交界處,雖然水是相通的,但兩湖的魚互不往來。東邊撫仙湖的鯡魚,西邊星雲湖的黃魚,以“界魚石”為界,就在這裏轉。
十二、新娘要戴墨鏡:婚禮前壹天,新娘會和父母告別哭著嫁,哭著嫁不好。所以婚禮當天眼睛會哭腫,戴墨鏡可以遮住腫起來的眼睛。
十三、娃娃跟男人出去:在漢族人眼裏,這是角色顛倒,其實是不懂男女平等。雲南山高坡陡,男人背娃娃不僅安全可靠,還能彰顯男人本色。
14.四季都要穿衣服:昆明素有“春城”之稱,年平均氣溫在21-10度之間。“四季亂穿衣”成為昆明的壹大特色。武漢也有這樣的季節,不是“四季亂穿衣”,而是“二、四、八月(農歷)亂穿衣”。
十五、大理石頭像當畫賣:大理石紋理細膩,光滑潤澤,花紋鮮艷。構圖、色彩精美的大理石稱為天然石畫,具有很高的藝術欣賞價值,作為“石畫”出售。
16.火車沒有汽車快:在雲南出現準軌距鐵路之前,本世紀初就有米軌鐵路。因為峰巒峽谷洞多,火車繞山跑,有時還不如牛車快,時速也就三四十公裏左右。雲南只有壹條“寸軌”(72厘米)鐵路。
直到20世紀90年代早期,它仍在使用,但相比之下,它要慢壹些。汽車在雲南交通中有很大優勢。看起來真的很奇怪,可以說是十八怪中最奇怪的了。
17.石頭生於天外:在雲南,奇峰異石高聳於群山之上,隨處可見。
四季花開:雲南立體的氣候和四季充足的陽光,使得雲南四季花開,素有“植物王國”之稱。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雲南十八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