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時每天吃春餅被稱為“咬春”。在這壹天,開春的漢族人要吃壹些新鮮的蔬菜,這不僅是為了預防疾病,也是為了迎接春節。唐《四季寶鏡》記載:“立春,食蘆、春餅、萵苣,無‘菜’。”可見唐朝的人已經開始嘗試春菜,吃春餅了。所謂春餅,也叫荷葉餅,其實就是壹種熱騰騰的面餅——兩小塊水,中間抹油,卷成煎餅,熟了之後剝成兩塊。
春餅是用來卷菜的,包括熟菜和炒菜。過去吃春餅,講究去盒飯店,叫“潘素”(也叫盒飯)。盒飯店就是醬肉店,店家派人送餐上門。盒子裏的有熏鍋肚、松子鍋肚、烤箱肉(壹種烤豬肉)、醬肉、熏肘子、醬肘子、醬嘴條、熏雞、醬鴨等。被裝在相框裏。吃的時候要換刀切成細絲,幾樣家常菜(壹般是韭菜炒肉絲,菠菜炒肉絲,綠豆芽醋溜,素炒粉條,攤雞蛋等。)上菜了。
清朝獨家《咬春詩》:“溫法潛催春末,萵苣香;靈根土冰脆,細股堆積,勻切成玉。配上酒,香味會讓妳覺得苦,加上食物,會讓妳牙齒和嘴唇發出聲音。皇城存鄉味,照顧新發。”可想而知,當時咬春的習俗還是很濃厚的。“咬”字不僅僅是壹種心情,更是壹種埋藏在心底的堅韌,是中國人特有的習俗。
咬春天意味著吃壹些新鮮的野味,在初春季節吃壹些新鮮的野味來感受春天的氣息。據說“咬春”之後,整個春天都不會犯困。咬春的食物多為白蘿蔔,薺菜最好——約上三五好友去郊外麥田和陽光充足的地方尋找。鮮綠色的薺菜耐不住寂寞,鉆出地面迎接春天。輕輕挖出來選擇回家洗,或者蘸甜面醬或者炒雞蛋吃。如果做的好,做成春卷,更重要的是剁碎和豬肉拌在壹起做餃子餡。太好吃了!所以漢族民間流行壹句話“吃鮮薺菜不如吃大白菜餡”。
薺菜營養價值高薺菜又名護草、荸薺,營養價值高。據估計,每100g薺菜含蛋白質5。2克,脂肪0。4克,碳水化合物6克,鈣420毫克,磷73毫克,鐵6。3毫克,核黃素0。19毫克,維生素攝氏55毫克,煙酸0。七毫克。營養遠遠高於普通蔬菜。特別是胡蘿蔔素的含量可以和胡蘿蔔媲美,維生素C的含量甚至比西紅柿還高。
薺菜薺菜的藥用價值也很高,是我國的傳統中藥。全株入藥,有明目、清涼、解熱、利尿、治痢之功效。其花和種子能止血,治療血尿、腎炎、高血壓、咯血、痢疾、麻疹、頭暈、眼痛。
適用於內傷、吐血、咯血、產後子宮出血、月經過多、便血、血尿、胃腸潰瘍出血、視網膜出血等各種內出血;適用於乳糜尿、尿路結石、腎炎、水腫、高血壓人群;適用於胃潰瘍、胃痙攣、痢疾、腸炎、腹瀉、嘔吐的人群;適合患有眼疾的人群,如紅腫、結膜炎、夜盲癥、青光眼、眼底出血、失明等;適用於麻疹和流行性感冒流行期的兒童。現在有學者將薺菜納入癌癥患者的飲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