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萆薢。味苦性微寒,利濕濁、祛風濕、舒筋通絡。《本草綱目》:萆薢,足陽明、厥陰經藥也。厥陰主筋屬風,陽明主肉屬濕,萆薢之功,長於去風濕,所以能治緩弱頑痹、遺濁、惡瘡諸病之屬風濕者。萆薢含薯蕷皂苷等多種甾體皂苷,具有抗炎作用,能增加尿酸排泄,降低血尿酸水平,可用於急性痛風的治療。
3、土茯苓。性甘淡平,解毒消腫,祛濕通絡。《本草正義》:土茯苓,利濕去熱, 能入絡,搜剔濕熱之蘊毒。現代研究也表明,土茯苓有抗炎及調節免疫的功效,能夠促進尿酸的排泄,降低血尿酸水平,可用於痛風的急性發作期。土茯苓和茯苓名稱相近,卻是兩味不同的藥材:土茯苓以根莖入藥,茯苓則是壹種菌類。
4、大黃。味苦性寒,清熱瀉火,泄濁排毒,涼血解毒,活血止痛。《本草新篇》:止疼痛,敗癰疽熱毒,消腫脹,俱各如神。《本草綱目*百病主治*痛風》:大黃泄脾胃血分濕熱,酥炒炙服,治腰腳風痛。大黃具有抑菌消炎的作用,抑制痛風發作時關節的炎癥反應,且大黃素可以抑制黃嘌呤氧化酶的活性,從而影響尿酸的合成,降低血尿酸水平。
5、車前子。味甘性微寒,清熱泄濁,利水通淋。《本經》:主氣、止痛、利水道小便,除濕痹。車前子含腺嘌呤、琥珀酸,能抑制嘌呤酶,使次黃嘌呤及黃嘌呤不能轉化為尿酸,能迅速降低血尿酸濃度,且能增加尿酸的排泄量,抑制尿酸性結石及痛風石的形成。
6、威靈仙。味辛性溫,祛風除濕,通絡止痛。《開寶本草》:主諸風,宣能五臟......去腰膝冷痛及療折傷。其性善行,能通行十二經絡,故對全身遊走性關節痛尤為適宜。威靈仙中含有白頭翁素、皂苷,能增加尿酸的排泄,降低血尿酸水平,可用於急性痛風性關節炎。
7、薏苡仁。性涼味甘淡,健脾滲濕,除痹止瀉。《神農本草經》:主筋急拘攣,不可屈伸,風濕痹,下氣。薏苡仁能滲濕補脾,補脾而不滋膩,淡滲而不峻利,可用於脾虛濕盛之痛風。現代藥理學研究稱薏苡仁有促進尿酸排泄、降低血壓等作用,可用於痛風各期。
8、蒼術。味辛、苦,性溫,燥濕健脾,祛風除濕,止痹痛。《本經》:主風寒濕痹,死肌痙黃疸。蒼術補氣,兼善去濕,以治氣虛濕痰而中邪者,自是神效。現代藥理學研究表明,蒼術提取物能顯著降低高尿酸血癥小鼠血尿酸水平,而對正常小鼠血尿酸無明顯影響,可用於痛風各期。
9、金錢草。味甘,微苦,性涼,利水通淋,清熱解毒,散瘀消腫。《本草求原》:祛風濕,止骨痛,浸酒舒經活絡,治跌打閃傷。現代研究發現,金錢草全草含黃酮類成分(主要為槲皮素),其提取物能降低高尿酸血癥小鼠的血尿酸水平,適用於痛風各期,尤其適宜伴有尿酸性腎結石的痛風患者。
10、葛根。味甘、辛,性涼,發表解肌,升陽透疹,解熱生津。《本經》:主消渴、身大熱、嘔吐、諸痹,起陰氣,消諸毒。葛根中含有葛根素,現代藥理學研究表明,葛根素能作用於免疫細胞、炎癥因子的分泌、黏附因子的表達等方面,起到抗炎作用。實驗證明,葛根提取物能緩解急性痛風性關節炎大鼠關節腫脹,並降低血尿酸水平,同樣適用於痛風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