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從中國食品工業協會堅果炒貨專業委員會獲悉,國家標準《堅果炒貨通則》(以下簡稱《標準》)已起草征求意見,即將出臺。
據悉,《標準》由中國商業聯合會商業標準中心和中國食品工業協會堅果炒貨專業委員會共同制定。歷時三年,於今年2月完成了《標準》的初稿。
記者了解到,標準對炒貨的定義是以果蔬種子、堅果、果仁等為原料制成的產品。作為主要原料,添加或不添加輔料,通過煎、烤(包括煮後烘烤)、炸、煮、煮、高溫殺菌或其他加工工藝制成。根據制作工藝的不同,可分為烘烤、油炸等三大類,通過熬制或其他加工工藝制成的產品。
感官上,顏色要均勻,不能有明顯的焦色和雜色;顆粒形狀飽滿,不得有明顯的凹凸顆粒和扁平顆粒;香味、口感、氣味純正,無異味,帶殼烘烤油炸產品口感酥脆;肉眼看不到任何外來雜質。衛生指標方面,分別規定了過氧化值、酸價、總砷、鉛、銅、黃曲黴毒素、菌落總數。
根據炒貨的特點,在包裝、運輸等方面做了相應的規定。在儲存時,特別要求產品應儲存在通風、幹燥、陰涼、清潔的倉庫內,不得與有毒、有異味、有腐蝕性和潮濕的物品混放。產品應堆放在墊子上,通道距離地面65,438+00 cm以上,距離墻壁20 cm以上。
中國食品工業協會堅果炒貨專業委員會秘書長翁表示,堅果炒貨食品作為壹種健康休閑食品,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歡迎和喜愛,發展前景十分廣闊。近年來,全行業呈現持續高速發展態勢,產值、利稅年均增長30%以上,其銷售收入占全國食品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逐年上升。
據統計,2006年全行業銷售收入超過500億元,其中銷售收入1億元以上的骨幹企業超過30家,規模以上企業(年銷售額超過500萬元)近2000家,銷售收入約200億元,小企業上萬家。然而,如此大規模的行業卻壹直沒有統壹的國家標準,阻礙了行業的健康有序發展。
堅果炒貨生產技術要求不高,準入門檻低,沒有相關國家標準,導致產品質量差,質量安全不穩定。添加劑、顏料等質量問題不時被曝光。2007年國家堅果炒貨質量監督抽查發現,部分產品糖精鈉含量超標,過氧化值超標,酸價超標,部分產品未標註食品添加劑具體名稱。這些不合格產品嚴重侵犯了消費者的權益。
壹位參與標準起草的專家指出,由於沒有專業的國家標準指導企業規範生產,國家有關部門在檢驗堅果炒貨時只能適用其他產品的規定,在適用這些並非針對堅果炒貨的規定時難免存在定義模糊的問題,這對於行業整體和執法部門來說都很麻煩。《標準》的頒布可以規範和指導國內烘焙油炸堅果食品生產企業的R&D和生產,為國家檢驗部門提供檢驗依據,為消費者安全食用烘焙油炸堅果食品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