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蹄有兩種制作形式,又稱佛山豬蹄。壹個是全豬手做的;先將豬蹄去皮,去筋去骨,然後用豬的瘦肉包裹豬的肥肉,在豬蹄中釀造。得到的就是用文火煮泡。前者制作工序少,後者制作工序多,但兩者都受佛山人歡迎。因為後者是水草做的,所以叫“綁蹄”。
記得雲吞面。
雲吞面成立於1936。餛飩面,這家店做的蝦仁湯,以湯、蝦仁餛飩、雞蛋面的獨特風味而聞名。要記住,雲吞面的制作是用傳統的過肩法巧妙制作而成,面條韌性均勻,條子粗細適中,入口順滑,蛋香味濃郁。
孫淦蒸餅
制作方法是以新鮮胡蘿蔔為主要原料蒸熟。胡蘿蔔蒸糕是壹種綠色食品,富含營養。以低糖低脂為特點。
西樵煎餅
西樵大餅最早由關山集市天元餅業生產,壹度暢銷各省、各口岸。特點是軟、甜、入口松。這種餅只能用西樵山的清泉做,其他地方抄的,不如這種味道,所以叫西樵派。西樵山的餡餅已有300年的歷史,遠近聞名。西樵派名不虛傳,外表又圓又大。最大的有2斤,壹般有半個阿津重,也是壹兩左右的小餅。色澤黃白色,不焦不爛,入口綿軟,香甜爽滑,食後不燥,可與雞蛋餅媲美。
盲人蛋糕
因是普嘉慶後期(1796-l820)壹位盲人所創,故名盲餅。到現在已經160年了。盲餅都是用糯米做的,用糖、花生、芝麻、豬肉、生油等上等原料。夾在蛋糕裏的豬肉做得更加漂亮精致。用細白糖腌制幾個月(至少幾天)才拿出來準備。吃起來甜脆可口,享譽海內外。壹百多年來,制作方法簡單,用陶罐烘烤,坐著生產,效率極低。直到1955,公私合營後,案板系統才轉為立產。由於操作方法的改進,生產效率大大提高了。目前有兩種產品規格,大的每桶六,小的每桶十。也有紙箱和錫罐用於出口或送禮。
梁大本沙
有《大良跳沙記》,是大良人梁於清乾隆五十三年在其“季承”炒鋪所創。經過順德李希及其後代的傳承和改良,逐漸形成了“李希記”的老字號。風味獨特,備受推崇,進而在香港、澳門、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家喻戶曉。是遊客來廣東必買的小吃。
鳳城魚皮角
鳳城魚皮角在南粵頗有名氣,經歷了漫長的演變過程。嶺南小吃餛飩據說是由餛飩演變而來,只是形狀和吃法略有不同。魚皮角的特點是白嫩滑爽,久煮不爛。搭配魚蝦,肉香,味道鮮美。幹蒸、油炸、煲湯都很好吃。不是餃子,但比餃子好吃。
均安蒸豬
均安蒸豬在順德幾大名菜中被稱為“貴族”。這道菜的食材是壹只50公斤左右的整豬。光是鹵制就要六個小時,費用比較貴。只有在均安當地的婚喪嫁娶上,才有機會吃到這道名菜。這道菜取大塊新鮮豬肉,先用曲酒塗抹全身,去除豬本身的腥味,再用五香粉、高良姜粉、羅漢果、精鹽腌制。為了入味,腌制時間長達6小時。
佛山九層糕
佛山九層糕是壹種具有漢族特色的甜年糕,廣泛流行於廣東佛山、南海壹帶,做工精致。用白米浸泡,用石磨磨成水粉,攪拌成漿,加入糖水,在銅板上放壹層薄薄的水粉,加熱蒸熟,再逐層加粉至九層。
花油炒雞肝卷。
佛山如真酒家的廚師梁森創造了佛山華友雞肝卷,已有65,438+000多年的歷史。又甜又脆,外脆裏滑,汁多味美。
皇後雙皮奶
原料為當地水牛奶、優質白糖、鮮蛋白等。,而且選材嚴格,制作精美,工藝精湛,衛生要求高。所以民間有“皇後奶不壞太子”的說法。
石灣魚腐
魚豆腐是由鰣魚肉和新鮮雞蛋油炸而成的。可烤蔬菜,也可煲湯,魚爛口幹,爽滑爽口,風味獨特,老少皆宜。本品又名青魚腐,色澤艷麗,黃白相間,營養豐富,清淡淡雅,是石灣民間傳統名菜,廣泛流傳於嶺南各地。
陳皮燒鵝掌
陳皮燒鵝網是他爺爺車騰鑫做的壹種“金鵝掌”,他爸爸在佛山高級廚師車偉做的壹種“縐鵝掌”。保留了縐狀、涼焓、滑骨焓、鮮美的特點。
大良山雞卷
大良山雞卷,又名大良肉卷,特點是酥脆,焦味鮮美,肥而不膩,宜酒宜茶。大良山雞卷色澤金黃,外酥裏嫩,風味獨特,頗受市場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