蘑菇的室內栽培需要壹定的設施,如房屋和床架。在種植過程中,培養料和土壤顆粒的運輸大大增加了種植成本和菇農的大量勞動力。而且由於每年都要種植蘑菇,室內雜菌和害蟲密度增加,稍有疏忽消毒和防蟲工作,就會導致蘑菇產量和質量下降。這幾年國家加強了對土地的管理,大規模發展食用菌,建設標準化的菇房會比較困難。因此,將蘑菇栽培從室內發展到室外,成為今後大規模蘑菇栽培的方向。重慶市沙坪壩區香菇生產基地的菇農,在專家的技術指導下,在閑置的冬季稻田裏種植成功,每平方米產量7-9公斤,設施簡單,成本低,病蟲害少,降低了勞動強度和用工量。種植蘑菇後,蘑菇渣就地處理,成為稻田有機農家肥,創造了良好的生態農業模式,取得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栽培措施如下:
1.在大棚水田裏選個地方種蘑菇,就是利用水稻收獲後閑置的冬季水田種蘑菇。稻種撒播時,排幹水田水,開始整地耕作如下:2溝3廂,中廂1.5m,側廂1m,廂寬0.3m,深0.3m,長10 ~ 15m;3溝兩廂型,兩廂寬度1.5m,溝寬0.3m..做盒子的時候,把溝裏的田挖出來,壘在盒子的邊上,形成壹個壟,擋住培養料。隔間溝也用作操作人員的走道和排水溝。車面上搭了壹個人字棚,人字棚中間用竹子或木棍支撐,形成棚的中柱,高2.4米。柱子用大竹竿連接起來形成頂梁。用塑料薄膜覆蓋頂梁,兩邊拉直成自然三角形。然後把薄薄的稻麥稭稈夾在重型的大發扇裏,放在頂梁上遮光。也可以用黑色塑料薄膜,穿過頂梁後,向兩邊拉伸,形成人字形三角棚,不用發扇遮陽。人字棚兩端用草簾遮擋。棚周圍的排水溝要做好。
2.發酵培養基的配方與室內蘑菇栽培相同。可以采用壹次發酵和二次發酵。室外二次發酵法利用初秋的自然高溫,達到二次發酵的效果,無需燃料加熱,降低了生產成本。方法是用磚塊和石頭做墊墩,高20厘米左右。在熱墩上放壹根木棍,在木棍上放上竹片,特別像床架,做壹個寬1.5米,長度不定的底座。用手將預發酵料堆調至5-6滴水,再用石灰粉將pH值調至7.8-8。然後將培養物堆在底座上,預設木棒或竹子形成氣孔。料堆至0.8~1米高度,排氣孔做成T型。材料堆放時,將木棒或竹子抽出,自然成為空腔,作為材料內部空氣交換的通道。用0.5%敵敵畏或三氯殺蟎醇噴灑在堆體表面殺蟲。然後在堆的周圍用竹子搭建壹個簡易的框架,距離堆20厘米左右,防止塑料薄膜直接粘在培養料上影響發酵。最後用薄膜覆蓋。充分利用白天的陽光和堆內積累的發酵熱,使堆內溫度迅速升高到62℃以上。高溫結束後,每天降溫1~2℃,通風3~4次,每次30分鐘。溫度控制在50℃左右,6~7天發酵完畢,最後溫度降至45℃以下,即可將物料移入人字棚。
3.撒播:材料入棚前兩天,所有栽培床噴灑0.5%敵敵畏殺蟲,栽培材料準備入棚。培養料鋪在棚內床面上時,料的含水量應控制在63%~65%,用手捏1滴水為宜。材料的pH值為7~7.5,無氨味。攤鋪厚度為13~17 cm,攤鋪混合均勻。材料鋪設後,應使用溫度計測量材料的溫度。如果物料溫度低於28℃,則應謹慎播種。輪班多播種,每瓶可播種0.7~0.8平方米。播種前,操作人員用0.1%高錳酸鉀對手、工具、菌種瓶進行消毒。播種時,用2/3的菌種鋪在培養料表面,然後用手翻過來,再將剩余的1/3的菌種鋪在料表面,用幹凈的木板輕輕壓實。
4.產卵、結果的管理播種後3天內,人字形棚要封閉,棚的兩端要用草簾蓋緊,保溫保濕,促進菌種的萌發和取食。3天後,晚上可以適當打開棚的兩頭進行通風。15天後,料內菌絲基本飽滿,可以覆土。用混有谷殼的濕土覆蓋。分幾次將粗土和細土均勻覆蓋在材料表面。當菌絲長在土裂縫上時,噴壹次重水,促進蘑菇快速生長。在整個蘑菇生長期間,通過輕噴和頻繁噴灑來管理水,以保持覆蓋土壤的濕度。立春後,氣溫上升。註意增加噴水量,力爭多產春菇。4月份,整個稻田的蘑菇種植結束,可以拆除人字棚,在稻田裏撒蘑菇渣,667平方米的蘑菇渣可以撒2700~3300平方米。蘑菇渣是壹種很好的有機肥,可以增加水稻產量,減少化肥的施用量。稻田種蘑菇是開發稻田資源,引導農民致富的好辦法。
蘑菇種植技術
壹.概述
香菇是中國的特產之壹,已出口多年。1999年我國香菇產量已達65438萬多噸,居世界第壹位。
世界第壹。香菇也是全世界食用的蘑菇。中國的蘑菇大多以幹品形式出售,近年來也有壹些鮮品出口。
二、栽培方法、技術和品種類型
1.栽培方法和技術
香菇栽培有三種基本方式,人工栽培和地面栽培。隨著替代栽培技術的不斷進步,
隨著人們保護森林意識的增強,近年來木材種植已經很少,中國的蘑菇主要來自替代種植。
基本流程如下:配料、裝袋、滅菌、接種、出菇。
2.栽培委員會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