謹慎食用海鮮,在海濱旅遊中度過壹個安全的假期。去沿海城市旅遊吃海鮮是壹件很開心的事情,但是夏天吃海鮮要特別註意。夏天氣溫高海鮮很容易變質,在陌生的城市生病也是壹件很麻煩的事情。這裏有壹些建議,供妳在濱海旅遊中謹慎食用海鮮。
濱海旅遊海鮮安全度假建議1目前,隨著氣溫的升高,前往海灘等地的旅遊線路逐漸進入報名高峰期,前往沿海城市的遊客增多。海邊氣溫高,陽光充足,濕度大,富含蛋白質的海鮮容易變質。如果遊客不註意飲食衛生,他們可能會愉快地離開,然後生病回來。
安全的假期建議
如果妳想過壹個安全健康的假期,妳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1.盡量在駐地賓館、招待所或度假村吃。如果妳必須在海邊餐館吃午飯,告訴餐館不要吃涼菜和海鮮。
2、少吃海鮮,不是生吃海鮮。沙灘和農貿市場買不到燒烤海鮮。
3.如果旅行社安排海鮮餐,遊客應註意:
(1)飯前便後認真洗手;
(2)壹定要註意海鮮是否幹凈新鮮,是否徹底加熱、蒸熟。如有異味、疑似變質或半衰期,立即停止食用;
(3)海鮮宜配醋(加姜末)、生蒜食用,能起到壹定的殺菌作用;
(4)在吃海鮮的同時,少喝或不喝飲料,以免破壞或稀釋殺菌屏障——胃酸。同時,不要暴飲暴食;
(5)患有胃病、消化性潰瘍、胃切除術或O型血的人不宜吃海鮮,因為這類人更易感染霍亂。
4.去外地海邊旅遊,要自備黃連素、諾氟沙星、思密達、口服補液鹽等藥品。
海邊旅遊要謹慎吃海鮮,安全度假。2去海邊旅遊,要謹防“病從口入”。由於部分地區餐飲衛生不盡如人意,食品、炊具、容器存在生與熟、肉與菜、交叉汙染的問題。此外,沿海居民講究水產品本色,味道鮮美,喜歡吃生的、半生不熟的海鮮(焯水、腌制或燒烤)。因此,在海邊旅遊的過程中要註意預防以下三種食源性疾病。
■副溶血弧菌食物中毒
副溶血弧菌廣泛存在於海水中,在鹽濃度為3%-3.5%的液體中生長良好,因此曾被稱為致病性嗜鹽菌。該菌株不耐熱,80℃1分鐘死亡,耐酸性弱,在醋中1分鐘死亡。該菌檢出率為帶魚41.2%-95.4%;海蟹94.1%,文蛤22.5%-93.4%,烏賊17.5%-93%,黃花魚15%-45%,對蝦43.3%,白蝦100%。
漁民攜帶率為34.8%。中毒食物主要是海鮮,包括生白蝦或鹹魚、蝦醬,其次是鹹菜等。這種病的潛伏期壹般在10小時左右,主要是急性胃腸炎的癥狀。嚴重者出現血尿和膿性血便。嚴重者嘔吐腹瀉過度脫水可引起虛脫、血壓下降,需與菌痢、霍亂等鑒別。
■感染性腹瀉
感染性腹瀉,包括腸炎、痢疾、傷寒、霍亂和寄生蟲病。生的和吃了壹半的水產品容易發生這類疾病。衛生防疫部門壹年四季都可從甲魚、牛蛙、蟹、蝦、螺、貝類中檢出霍亂弧菌。吃生魚片、凍蝦、龜血、螺螄、生蟹都可能感染霍亂。該病表現為急性水樣腹瀉,無腹痛,無發熱,潛伏期數小時至5天。如果感染了細菌性痢疾,會出現高燒、腹痛、肛門墜脹感,以及粘液膿血便。
■毒魚中毒
中國約有170種有毒魚類。根據有毒部位和毒素性質,毒魚包括海豚毒魚、組胺含量高的魚、膽汁毒魚、肌肉魚和有毒貝類。服用黃連素、諾氟沙星、思密達、口服補液鹽等藥物。白天多喝涼水,晚上睡覺,防止抵抗力下降。壹旦誤食變質海鮮,出現中毒癥狀應立即到駐地醫院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