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尾鯝俗稱黃尾,是中小體型的魚類,夏天正是垂釣的旺季。黃尾好像稍寬稍大的白條,在不少地區只有比較大的水庫中才有,對水質有壹定要求。因為黃尾的主要食物是植物碎屑和水底的青苔,水質差的話水的透光性不夠,水下難有青苔。黃尾最大的特點是個頭小,力氣大,因此別看是小魚,但是垂釣起來非常有樂趣。
壹、選擇釣點技巧黃尾是群體進食的魚類,在當然水域時會進食昆蟲、小蝦等活餌,更多的是進食高等植物碎屑,及粘附在水底的青苔和藻類植物。黃尾的嘴巴周圍有角質層,應用角質層“刮食”青苔,中國魚類中基本上只有黃尾才有這種進食特點。
因此釣黃尾時選擇釣點非常有講究,太淺了不好,過深也不行,通常是離岸賬戶10米長,水位2-4米的部位較為適合。盡可能在這壹離岸賬戶間距,選擇壹個好的水位部位。次之就是有關地貌、水下自然環境、風頻的選擇了。
如果是水泥、石塊、沙石的底端,會遠遠地優於汙泥底的地區,簡單來說軟底的位置更容易釣上黃尾,因為軟底才更容易長青苔,石頭坡、沙石坡最適合用於釣黃尾。
但是壹般是選丘陵地形,丘陵地形合適留魚,也便捷黃尾就餌,魚不必須低下頭啃食,就餌當然會更輕輕松松壹些;找洄水灣,這兒昆蟲和植物相對性豐富多彩壹些;找跟大河面相接的幹支流,不釣大河面或是主河道;夏季氣溫高,風輕輕吹不上的擋風遮雨部位不適合選擇。風小釣逆風翻盤,大風釣側風。
二、釣組搭配黃尾體型不大,因此釣組搭配不用這麽浮誇。在釣黃尾時,釣組搭配就特別重視選擇了。因為釣黃尾的離岸賬戶距離和深層還會遇上大咖,但是黃尾的好多個特點導致了務必應用細絲小鉤。黃尾的嘴不大,別名好像叫口裂,嘴巴張開但是小小月牙,這壹主要目的是為了便捷啃食青苔。
因此漁鉤壹定不可大,壹般應用袖鉤、海夕之類的細條條漁鉤;黃尾的進食是貼墻“啃食”,子線粗了毫無疑問擋口。因此壹般釣大魚的釣組釣黃尾就行,釣竿4.5-5.4最合適。魚漂的吃鉛能夠稍大,最少2克才能最好磯桿,而且釣水深時信號傳遞才能非常迅速。依據調漂的辦法差異,子線可長可短。
三、打窩和用餌黃尾跟鯪魚非常相近,全是個頭不大力氣大,而且全是口上下位的魚類,在進食愛好上也非常相近,菜譜非常廣。記得以前說過,但凡有進食水底無脊椎動物和青苔生長習性的魚類,打窩後面壹種用餌都可以使用有點腥味兒或是異味窩料。打窩應用花生枯(菜籽餅),加少許雞飼料,用啤酒泡壹晚上就蠻好,第二天加面粉以後攥結團打窩就行(壹部分釣友還會繼續加粘土,這壹針對口上下位的魚基本都是合理的)。
魚餌的選擇較為多種多樣,傳統釣法中應用泥鰍釣黃尾較多,效果也不錯。臺釣應用鯽魚餌料就行,各種各樣谷類魚餌均可,還可以有點腥味兒。也有壹些釣友喜愛加壹點藻粉,對釣黃尾而言也非常合理,終究黃尾是正餐青苔的魚類。
四、調漂技巧調漂其實沒啥講究,總體來說就壹句話,釣不上黃尾,基本都是釣靈了。乃至有越鈍越上魚的狀況出現,其實緣故都出在黃尾的“嘴”上。黃尾是口上下位的魚,進食特點是啃食,壹邊啃食水底青苔壹邊往前遊,進食魚餌時常常是上嘴唇先遇到魚餌,造成不真實的信號出現,提竿當然是空槍。
因此如今釣黃尾,基本都是以釣很鈍逐漸,最少確保雙餌完全躺底,雙子線展現出松馳的的狀態,如何才能讓魚餌好通道,而且過慮太多的虛假信號。如果應用鉛墜躺底的調漂方法,留意子線10cm就行,太長了會影響到信號傳遞。黃尾的規範漂相是先啟動,隨後下移,下移時提竿中魚率最高。
記得以前說過漂相的產生原理,如果魚擡頭,便會出現頂漂,如果魚繼續埋頭進食,便會出現頓口,黃尾的進食特點就是繼續往前“啃食”,因此抓頓口比較適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