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癥患者往往在發病壹周後出現呼吸困難和/或低氧血癥,重癥患者可迅速進展為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感染性休克、難以糾正的代謝性酸中毒、出血和凝血功能障礙以及多器官衰竭。極少數患者還可出現中樞神經系統受累、四肢缺血性壞死等表現。值得註意的是,重癥和危重癥患者可出現中低熱甚至無明顯發熱。除上述癥狀外,還可能有多系統表現:嗅覺和味覺的改變。部分患者以嗅覺和味覺的喪失或缺失為首發癥狀,世界衛生組織(世衛組織)將嗅覺或味覺的喪失列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新癥狀。嗅覺缺失是壹種潛在的篩查癥狀,有助於發現疑似病例或指導隔離防護。因此,建議將新發突發性嗅覺缺失患者視為新型冠狀病毒的潛在感染者。消化系統癥狀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人可表現出多種消化系統癥狀,甚至作為首發癥狀,這就需要醫務工作者高度重視,及早識別,做好相應的防護和消毒工作。新冠肺炎的消化系統癥狀可表現為食欲不振、惡心、嘔吐、腹瀉、腹痛、肝酶異常等。嚴重者可出現消化道出血。其中腹瀉最為常見,腹瀉的次數、持續時間和嚴重程度報道不壹。文獻報道腹瀉可以作為預測重癥患者的獨立危險因素。眼部癥狀新冠肺炎患者可出現眼部癥狀,主要為結膜炎,患病率為0.8% ~ 365,438+0.6%。
新冠肺炎感染者主要眼部癥狀為眼痛、眼癢、異物感、流淚、眼部分泌物過多,主要表現為結膜充血、結膜水腫。眼部癥狀可出現在發熱或呼吸道癥狀前0~7天,或發熱等癥狀後。神經系統癥狀新冠肺炎患者雖然主要表現為呼吸系統癥狀,但在病程中可能伴有多種神經系統癥狀,有的患者甚至以神經系統癥狀為首發癥狀,而沒有典型的呼吸系統癥狀。重度新冠肺炎病患者更容易發生缺血性卒中,而卒中的發生可能進壹步導致這些患者預後不良,部分患者可能死於卒中。治療的關鍵是防止輕癥患者進展為重癥。
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新冠肺炎患者應由有經驗的神經科醫生和傳染病科醫生進行治療,並根據可能的病因進行治療。對於高凝狀態(D-二聚體異常升高)的患者,有學者建議在權衡顱內出血風險的情況下,給予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療,但抗凝治療是否能降低缺血性卒中的風險有待進壹步研究。部分新冠肺炎患者的腦電圖可出現異常的癲癇樣放電或慢波活動。當新冠肺炎患者出現不明原因的意識障礙、意識模糊或精神狀態、覺醒障礙和異常陣發性運動(肌陣攣)時,腦電圖可作為輔助診斷的壹部分,幫助明確病因。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誘發的格林-巴利綜合征可表現為急性炎性脫髓鞘性多發性神經病、急性運動軸神經病和以急性眼肌麻痹、步態共濟失調和腱反射減弱為特征的米勒-費希爾綜合征。皮膚表現新冠肺炎患者的皮膚表現主要發生在軀幹和四肢。在新冠肺炎的早期皮膚表現中,紅斑和丘疹是最常見的表現(36.4%),其次是丘疹(34.7%)和血管疾病(65,438±05.3%),包括瘀點、瘀斑、紫癜、凍瘡的外觀和雷諾現象、櫻桃狀血管瘤、四肢紫紅色丘疹和蕁麻疹(9.7%)。
此外,還可表現為水痘樣皮疹,甚至鱗屑性皮疹。重癥或晚期病例最突出的現象是“冠狀病毒肺炎趾”,即凍瘡樣病變,常發生在四肢。損害最初是紅色色素丘疹,類似凍瘡。1周後,皮損顏色逐漸加深為紫色變平,可自行緩解,患指(趾)無雷諾現象。
這些病變可能疼痛,有時發癢,有時無癥狀,可能是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唯壹癥狀或晚期表現。其他表現有口腔潰瘍,伴有牙齦炎和水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