檸檬酸鈣 分子式:
(C6H5O7)2Ca3·4H2O
分子量:
570.56
產品性狀:
白色結晶狀粉末,微溶於水,能溶於酸。
適用範圍:在食品工業中用作鰲和劑、緩沖劑、組織凝固劑以及鈣質強化劑。作為營養強化劑使用量:谷類及其制品8-16g,飲液及乳飲料1.8-3.6g。
發展概述檸檬酸是目前化學清洗中用得較廣的有機酸,在水溶液中是壹種三價酸。因為檸檬酸本身與Fe304的反應較緩慢,與Fe203反應所生成的檸檬酸鐵的溶解度較小,易產生沈澱。用檸檬酸作清洗劑時,要在清洗液中加氨,將溶液的pH調至3.5~4.0,在這樣的條件下,清洗溶液的主要成分是檸檬酸單銨,與鐵離子會生成易溶的絡合物,有很好的清洗效果。與Fe3+形成絡合離子,水中呈遊離狀態的Fe3+減少了,減輕其對金屬的腐蝕。檸檬酸清除附著物的能力比鹽酸小,只能清除鐵垢和鐵銹,不能清除銅垢、鈣鎂水垢和矽酸鹽水垢等,清洗時要求溫度較高和流速較大,價格也較貴。清洗廢液中有大量的膠態檸檬酸鐵的絡合物,勿將清洗廢液直接排走,只能用熱水將其排擠掉。若直接排放,膠態絡合物會附著在金屬表面,經過幹燥或焙烤,形成很難沖洗掉的膜狀物。檸檬酸通常在不宜使用鹽酸的情況下才使用。
技術指標 GB 1987-86
制取工業上檸檬酸由蔗糖發酵制得。
發酵 C12H22011+H20+302—→2C6H807+4H20
燃爆危險本品可燃,具刺激性。
危險特性粉體與空氣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熱或與氧化劑接觸,有引起燃燒爆炸的危險。
毒性及防護未見毒性報道。在工業使用中,接觸者可能引起濕疹。使用現場自然通風;作業人員穿工作服,戴手套。
包裝及儲運凈重50kg木桶(內襯塑料袋)或編織袋內襯塑料袋裝。儲於陰涼、幹燥處,遠離火種、熱源,防止陽光直射。與氧化劑、油類及酸、堿類分開存放。配備相應品種和數量的消防器材。儲區應備有合適的材料收容泄漏物。嚴禁雨天搬運。搬運時要輕裝輕卸,防止包裝損壞。
用途主要用於香料或作為飲料的酸化劑,在食品和醫學上用作多價螯合劑,也是化學中間體。
(1)鍋爐化學清洗酸洗劑
檸檬酸酸洗是在鍋爐大型化,鹽酸酸洗引起奧氏體(不銹)鋼應力腐蝕破裂的情況下發展起來的二種酸洗劑。由於檸檬酸不含氯離子,不會引起奧氏體的應力腐蝕破裂。所以適用於結構復雜和系統很復雜的高參數、大容量鍋爐,特別適用於奧氏體鋼和蛇形管的清洗。清洗時,清洗液濃度壹般應控制在3%~4%之間,溫度為90~98%,pH值在3.5~4.0之間,清洗流速為O.3~2.Om/s,清洗時問控制在3~5h。檸檬酸清洗存在的問題為檸檬酸廢液處理較復雜,它無溶解矽酸鹽垢的能力,機組啟動時還應有洗矽措施,藥品昂貴,操作不當時還會產生檸檬酸鐵沈澱.使用檸檬酸做清洗劑時應註意:
①在專用的溶液箱中將緩蝕劑攪拌溶解,用除鹽水溶解檸檬酸,並加氨水調整清洗液pH為3.5~4.0.用蒸汽將配制好的清洗液加熱至90℃以上。
②確認清洗系統無漏泄時,用清洗泵將檸檬酸送至被清洗的鍋爐中。
③在清洗過程中,每30min采樣化驗壹次清洗液中檸檬酸濃度、Fe2+濃度及pH值。在整個清洗過程中應保持清洗液pH始終在3.5~4.0之間(用氨水調節)。
④當酸洗至既定時間後或清洗液中Fe2+含量基本穩定後,結束酸洗。 ⑤酸洗結束後,用熱的除鹽水(90℃以上)排擠檸檬酸液並進行沖洗。為提高沖洗效果,盡量提高沖洗流速,直到排出水pH為5~6,含鐵量小於20~30mg/L時為止。
(2)鍋爐化學清洗漂洗劑
當用鹽酸或檸檬酸作酸洗劑時,在酸洗結束並用除鹽水(或軟化水)沖洗後,壹般要再用稀檸檬酸溶液進行壹次沖洗,通常稱為漂洗,是利用檸檬酸有絡合鐵離子的能力,除去酸洗和水沖洗後殘留在清洗系統內的鐵離子,以及水沖洗時可能在金屬表面產生的鐵銹。采用0.2%~0.4%的稀檸檬酸溶液(含有0.05%的緩蝕劑),pH值為3.5~4.0,溫度60~90℃,時間2~3h。在漂洗中應註意以下問題:
①漂洗液應用除鹽水(或軟化水)配制。
②配制方法采用邊循環邊加藥的方法進行,即先用清洗泵使漂洗水在清洗系統中進行循環,並在循環的同時將水加熱至60~90℃,然後連續地向漂洗水中加入已事先配制好的濃藥品,加藥順序為漂洗劑、緩蝕劑,並用氨水調解pH為3.5~4.0。
③在漂洗過程中應經常測定漂洗液溫度及pH值。
④漂洗結束後,用除鹽水(或軟化水)沖洗幹凈系統後轉入下道工序。
提取工藝:
檸檬酸是食品加工業中很重要的食品添加劑,也廣泛應用於醫藥、染料及其他工業。檸檬酸生產有兩條途徑,壹條是以澱粉及糖類為原料,用微生物發酵方法來制取;另壹條是從含酸分豐富的原料中提取,特別是在果品加工中進行綜合利用如制梅胚後排出的鹹酸汁液,其含酸量可達4—5%,制柑橘胚後排出的鹹酸汁液都是提取檸檬酸很好原料。其工藝為:
1. 原料澄清過濾:橘汁、梅汁中含有不少果膠及雜質,需進行澄清,促進雜質沈澱,然後用壓濾機壓濾。
2. 中和:可用碳酸鈣或石灰中和,要預先調成漿狀進行,最好加入15%碳酸鈣中和。具體做法是:把橘汁、梅汁等鹹酸水加熱至75攝氏度時,逐漸加入碳酸鈣乳漿,繼續加熱2小時,初溫控制在5攝氏度左右,最後可升高到100攝氏度,至溶液呈青綠色時,即表示已完成中和反應。然後靜置沈澱,此沈澱即為果酸鈣(以檸檬酸鈣為主)。
3. 除鹽:所得檸檬酸鈣含有鹽分,可用清水洗滌,加熱至70—80攝氏度,反復多次,直至鹽分除凈為止,幹燥備用。
4. 酸解脫色:檸檬酸鈣漿液加熱至60—70攝氏度,加入濃度為35 %的硫酸,沸騰3小時左右,待檸檬酸鈣分解完成,即靜置沈澱,上層清液為檸檬酸溶液。將暗紅色的檸檬酸用1—2%活性炭脫色半小時,則得無色清液。
5. 濃縮、晶析:將無色檸檬酸液進行濃縮,至固形物含量75%時,於結晶缸內靜置結晶。4—5天可完成晶析。
6. 離心、幹燥:檸檬酸結晶還含有壹定水分和雜質,需用離心機除去。然後在75攝氏度下幹燥到含水量達1%以下,最後通過過篩、分級、包裝即為成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