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暈癥吃什麽藥或食品好?
眩暈癥食療 1、豬腦1個,冬蟲夏草15克,同放入鍋內,加精鹽、黃酒、水各適量。文火燉2小時。每日早晨及睡前各食1次。 2、豬肚1個,牡蠣、茯苓各100克,石菖蒲60克。先將牡蠣打碎,用紗布包好。然後與茯苓、石菖蒲—並放人豬肚內,兩頭用線紮牢。放人鍋中,再加清水、鹽、黃酒、姜等調料,文火燉3小時,至豬肚爛熟。食肚飲湯,2-3天食完。 3、豬腦1個,紅棗10枚,小麥20克。***放入罐中,加清水及適量白糖、黃酒,放蒸籠內隔水蒸1小時即成。分2次吃完。 4、天麻片3—5克,綠茶2克,每日用沸水沖泡,加蓋燜5分鐘後飲服。可在飯後當茶飲,沖泡幾次,直至沖淡為止。 5、核桃仁20克(切碎),黑芝麻20克(炒熟),馬鈴薯500克(煮熟搗成泥),豆沙餡100克,山楂泥50克,白糖50克。將上物加水合成綠茶2克,天麻5克。將天麻切成薄片,幹燥儲存備用。 6、若服用,取上藥用沸水沖於杯中,加蓋悶5分鐘即可,日服2—3次。 7、甘菊、霜桑葉、帶心麥冬各9克,羚羊1克,雲苓12克,陳皮、炒枳殼各4克,鮮蘆根2支。將蘆根切碎,同余藥***為粗末,水煎取汁,代茶溫飲,每日1次,每次1劑。 8、鮮蘆根90克,竹茹4.5克,焦山楂、炒谷芽各10克,橘紅3克,霜桑葉6克。將蘆根切碎,同余藥***為粗末,水煎即成。每日1劑,代茶飲。 9、綠豆皮、扁豆皮各10克,茶葉5克。將前二味藥上火炒黃,與茶葉—起,開水沖沏。代茶飲。 10、綠茶1克,香蕉肉200克,食鹽0.4克,蜂蜜20克。將諸味***置碗中,攪拌後加開水300毫升,泡5分鐘後服,日服1劑不限時 眩暈之人應根據各自癥情忌食下列食品。 蜂蜜 性平,味甘,雖有補中益氣的作用,但有黏膩壅滯之弊。因此,體虛眩暈者食之頗宜,但痰濁中阻眩暈之人則忌食之。 大棗 性溫、味甘,能補氣益血,氣血不足眩暈者相宜。但大棗滋膩助痰。《醫學入門》中認為“多食動風”。對痰濁中阻眩暈者,食之則加重痰濕,故當忌之。 辣椒 《食物宜忌》說它“辛苦,大熱”,故易耗陰助熱上火。《藥性考》中指出:“辣椒,多食眩旋,動火故也。”這說明對肝陽上亢,肝火過旺,包括高血壓病的眩暈者,應忌食之。 荔枝 性溫,味甘酸。《玉楸藥解》認為:“荔枝,甘溫滋潤。”《本草綱目》中曾說:“火病人尤忌之。”古人還認為:食荔枝肉過多會醉人,有頭昏、惡心、乏力感,這是由於吃得太多,在體內引起糖代謝紊亂。因此,對肝火眩暈和痰濁眩暈之人,法當忌食。 黃精 《本草便讀》中記載:“黃精,為滋膩之品,若脾虛有濕者,不宜服之,恐其膩膈也。”《本草正義》亦說:“有濕痰者弗服。”因此,痰濁中阻,清陽不升之眩暈者,切勿食之。 芥菜 雖有豁痰利氣作用,但易生熱助火。《本草衍義》中說:“多食動風。”《本草綱目》亦雲:“久食則積溫成熱,辛散太甚,耗人真元,肝木受病,昏人眼目。”因此,肝火內熾,肝陽上亢眩暈者忌食。 檳榔 為破氣耗氣食物。《本草經疏》中早有告誡:“病屬氣虛者忌之。凡陰陽兩虛,中氣不足,……悉在所忌。”故凡氣血不足,體弱之人的眩暈者,切勿服食。 蘿蔔纓 即蘿蔔葉。能理氣、消食,又易耗氣傷正。所以,《飲片新參》中告誡:“氣虛血弱者禁用。”因此,體弱多病,氣血不足眩暈者,法當忌之。 荷葉 性平,味苦澀,雖能“上清頭目之風熱,止眩暈”的功效,但對氣血不足眩暈者,又當忌之。正如《本草從新》所言:“升散消耗,虛者禁之。” 此外,體虛眩暈者還應忌食蔥、姜、辣椒、胡椒、桂皮、蘿蔔、茶葉、白酒等辛辣香燥、破氣耗氣之物;痰濕型眩暈者還應忌食桂圓、肥肉、黃芪、鵝肉等滋膩助濕生痰之品;肝陽型眩暈者還應忌食狗肉、公雞、辣椒、肉桂、人參、川芎、紫河車等甘溫辛辣助熱上火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