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裕載勛)
槐樹(Sophora japonica L.)別名槐、白槐、國槐、家槐。為豆科多年生落葉喬木。主產於河北、山東、河南、江蘇、廣東、廣西、遼寧等地,以河北、山東、河南產量大;此外,湖北、湖南、甘肅、陜西、山西、青海、江西、雲南、貴州、四川等地亦產,野生或栽培。槐花、槐角、槐根、槐白皮皆供藥用,以槐米(花蕾)的用量較大。槐米含槐角素、槐角甙、槐屬雙甙、染料木甙、染料木素、蘆丁、槐角黃酮甙、山柰酚、5,4’-二羥基黃酮-3,7-二糖甙,並含有樺木素、槐二醇以及多種氨基酸。藥理試驗臨床上可以起到降壓、抗炎、解痙等作用。槐花:味苦,性微寒;有涼血止血、清肝明目的功能:主治便血、痔血、血痢、崩漏、吐血、衄血、肝熱目赤、頭痛眩暈。槐角(果實):硃苦,性寒;有涼血止血功能;主治痔血、血痢、崩漏等癥。
壹、形態特征
樹高10—25m;樹冠圓形,樹皮灰黑色,縱裂,內皮鮮黃色,有臭味,幼樹枝幹平滑,奇數羽狀復葉互生,小葉7—15片,對生或近對生,卵狀披針形至卵形,先端尖,基郁渾圓,全緣,下面有白粉及細毛。圓錐花序頂生;花萼鐘狀具5小齒;蝶形花冠乳白色或稍帶黃色;雄蕊10,不等長。莢果肉質,於種子之間縊縮,呈串珠狀。種子1—6粒,腎形,深棕色至棕黑色(圖15—70)。
圖15—70 槐樹形態圖
1.果枝 2.花序 3.花 4.種子二、生物學特性
槐樹適宜於濕潤、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但石灰性及輕度鹽堿土地也能正常生長。過於幹旱、瘠薄、多風的地方,難以長成高大樹幹,在低窪積水的場所生長不良,長期積水,甚至全株死亡。
槐樹對二氧化硫、氯氣、氯化氫及煙塵等有較強的抗性。
花期7—8月,果熟期10月。
三、栽培技術
(壹)繁殖方法
用種子繁殖或分株繁殖均可。
1.播種繁殖
3月上旬用清水浸種5—6小時,撈出後摻入兩倍的濕砂,拌勻放置於室內,攤平攤勻,堆積厚度20—25cm,上面用濕砂蓋嚴,為了避免種子裸露可再覆蓋壹層塑料薄膜,進行保溫保濕。每隔3—5天翻倒壹次,待至3月下旬至4月上旬種子有25—30%裂嘴後,即可播種。壹般采用大田壟播,按50—65cm行距作壟。播時在壟上開淺溝條播,每畝需用種子10—15kg,播後覆土2—3cm,壓實保墑。
2.分株繁殖
從老樹腳下挖取分蘗苗進行移栽。栽前按1.5—2.5m的行株距開穴,每穴栽苗壹株,栽完填土踏實,澆水,封垵。經過數年即可成林。
(二)田間管理
1.苗田管理
當幼苗出齊後,分2—3次間苗,播種當年按10—15cm定苗,5—6月份追施適量的硫酸銨或稀釋的人糞尿,7—8月間註意除草、松土。每畝育苗圃場使用25%除草醚0.75kg,施用時除草劑中摻混適量的濕潤細土,然後撒到幼苗四周。應用化學除草法能節省除草勞力,效果也很好。秋季苗木落葉後,掘取幼苗分級假植於地溝內越冬,以備翌年春季移栽。壹般每畝苗圃可育苗7000—10000株。
2.培育大苗
春季土壤解凍後,將1年生的苗木按70×40cm的行株距加以移栽,移栽後註意施肥、澆水等項管理措施。通常利用5年生的大苗出圃造林。
3.造林養護
槐樹多作為“四旁”綠化樹種,華北各地用於行道樹、庭園樹和環境保護林帶進行栽植。通常采取株距4—5m定植。栽前挖穴,向穴中施入基肥與坑土拌混均勻,栽時保持填土細碎,根土密接,踏實土面,灌足底水,以利成活。樹冠郁閉期間,對枯枝幹杈要及時修剪,保護撫育,美化樹型。
(三)病蟲害及其防治
1.腐爛病
(Macrophoma sophorae Miyake)和(Fusarium sp.) 發病癥狀通常於幼苗綠色枝幹上先出現潰瘍病斑,然後逐漸擴大,嚴重時甚至全株死亡。防治方法:加強水肥管理,保護傷口,提高苗木的生長勢。於早春向樹幹上刷白塗劑。白塗劑的配制比例為生石灰5份,硫磺粉1.5份,食鹽2份,加水36份,配制後攪拌均勻再行塗抹。如苗木上已發生病斑,可用70%托布津1000倍液進行防治。
2.槐尺蠖
(Semiothisa cinerearia Bremer et Grey)
壹年發生3代,如防治不及時竟能把樹葉吃光。防治方法:(1)3月前於樹冠下及其周圍松土中挖蛹;(2)發現初齡幼蟲應立即噴松毛蟲桿菌500倍液或Bt乳劑500倍液;或用80%敵敵畏1000倍液。
四、采收與加工
夏季花蕾形成時采收,及時幹燥,除去枝、梗和雜質,即得藥用的槐米。加工幹燥後的槐米呈卵形或橢圓形,長2—6mm,直徑約2mm,花萼鐘狀,黃綠色,先端5淺裂,下部有數條縱紋。萼的上方為黃白色未開放的花瓣。花梗細小。體輕,手撚即碎。無臭,味苦澀。
夏季當槐花開放時采收後經幹燥加工的叫做槐花。商品槐花以幹燥、完整、色黃、無枝梗雜質的為佳。
秋後果實成熟,采收後除去雜質,加工幹燥,即為槐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