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為清末列強相繼入侵,給本已負擔沈重的人民雪上加霜。統治者無能,官僚頹廢,軍備松懈,屢敗屢戰,屢敗屢戰。經過壹次又壹次的戰敗和屈辱條約,中國逐漸從封建王朝變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人民處於水深火熱之中。
在1鴉片戰爭和第二次鴉片戰爭之後,在簽訂了《南京條約》、《北京條約》、《天津條約》之後,清政府依然我行我素。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制度思維有問題,只是怪武器做不到。轟轟烈烈的洋務運動,自強不息,富可敵國,大量軍民企業紛紛建成。創立了舉世聞名的北洋水師,連外國人都要豎起大拇指,說這真的是東亞最強的海軍。
然而,眾所周知,甲午戰爭中的壹場中日海戰,撕碎了清政府最後的遮羞布。連日本政府都不是對手。日本勝利後,李鴻章赴日本談判。在談判過程中,獅子大開口,同時日本截獲了李鴻章與清朝之間的電文信息,發現清朝根本不在乎要多少錢。清朝擔心日本進攻紫禁城,威脅他們的統治者。心中有數的日本政府肆無忌憚的要求賠償,最後成功簽訂,就是著名的《馬關條約》。
《馬關條約》簽訂後,清政府需要支付2億多兩白銀,同時允許日本人在大陸開設工廠。這個條約給的國家利益是非常非常恐怖的,遠勝於之前和其他列強簽訂的那些屈辱條約。這樣其他列強不滿,清政府有這麽好的武器還能打敗,列強更加鄙視清政府。
山東開始鬧義和團。慈禧居然以為義和團可以刀槍不入,以國家元首的名義向列強宣戰,然後命令號稱刀槍不入的義和團圍攻各國使館。其結果是,可想而知,列強都在苦苦尋找借口向中國宣戰,從而謀取利益。這正好是壹個瞌睡的枕頭,於是八國聯軍開始集結。...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八國聯軍的主力是剛剛獲得大量利益的日本士兵。數萬入侵者從大沽口登陸,壹路殺到故宮。清政府組建的新軍不堪壹擊,義和團卻頑強不屈。但他們不是八國聯盟的對手。太後早早隨光緒出逃,八國聯軍到了北京。壹些無知的漢奸甚至主動幫助八國聯軍入城,北京就這樣淪陷了,整個過程中幾乎沒有抵抗。
進入北京後,八國聯軍獸性大發,肆無忌憚地掠奪金銀財物,對北京的富人進行掠奪和屠殺,普通百姓往往饒過他。他們把壹大批人趕進胡同,然後架起機槍屠殺。故宮也沒逃出他們的魔掌,於是八國聯軍把總部設在了故宮宮殿的內院。
他們盤踞在紫禁城,燒殺搶掠。他們還在紫禁城的太和殿拍了很多照片。他們的侵略者坐在皇帝的龍椅上。我們題目中提到的石獅之疤,被八國聯軍當靶子打。八國聯軍退出後,政府與外國列強簽訂了新的屈辱的不平等條約,即著名的《恥醜條約》。從此,中國徹底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清政府徹底淪為洋人的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