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八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俗話說,是臘八之後的年,臘八是過年的前奏。所以,時間順序壹進入臘月,街上的年味越來越濃,家家戶戶都忙起來了。中國講究傳統的人,覺得只有在臘八節喝壹碗熱騰騰的臘八粥,才是對上壹年的完美收官。臘八粥是怎麽來的?為什麽要喝臘八粥?還有其他節日食品嗎?臘八節有哪些習俗?別急,下面文就帶妳壹探臘八節的“前世”傳說和“今生”習俗。
壹、臘八節的“前世”傳說
關於臘八節的起源,眾說紛紜。梳理各種傳說,大概有六種比較流行的。讓我們來看看它們。
1,釋迦牟尼
臘八也是佛教的盛大節日。相傳釋迦牟尼出家六年,壹無所獲。他打坐過度,暈倒在菩提樹下。壹個牧羊女路過看見了,就給他煮了壹碗雜糧野果清泉粥。吃完粥,釋迦牟尼恢復了體力,繼續在菩提樹下打坐。七天後,他終於在臘月初八成佛了。
佛教傳入中國後,為了紀念釋迦牟尼成佛,表達他要像佛壹樣苦練的決心,各地佛寺都在臘月初八舉行佛浴念經,為佛祖熬粥,分發給弟子和信眾,以紀念佛祖。
2.紅豆扮鬼
據說古代有惡靈,因惡靈而生孩子生病,人行為不端。這些惡鬼無所畏懼,只怕紅(赤)豆,所以人們在臘月初八煮粥,用粥裏的紅豆和紅豆來扮鬼,以此來驅除疫情,迎吉利。這就是“紅豆扮鬼”的說法。
3.紀念建造長城的工人
秦始皇下令修建長城的時候,民工沒日沒夜的不能回家,只能靠家人送飯。難免很多人山水相隔,長城遺址餓死了很多人。有壹年臘月初八,農民工把自己剩下的雜糧放在壹起,煮了壹鍋粥,每人壹碗,抵禦寒冷。後來,為了紀念這些農民工,人們每年都要煮臘八粥。
4.牢記祖先勤儉節約的美德
西晉有個年輕人,平日遊手好閑,好吃懶做。他的家人勸了他幾次,他無動於衷,直到臘月初八,他的家人才停止做飯。小夥子找遍了家裏的米缸糧倉後,只拿了幾把雜糧。無奈之下,他只好把它們混在壹起,熬了壹鍋粥。此後,他悔過自新,努力工作。當地人借此機會教育自己的孩子。他們每次在臘八熬粥,既表示不忘祖先勤勞的美德,又希望神靈帶來豐衣足食的好年景。
5.紀念嶽飛
當時嶽飛率部在朱仙鎮抗金,正值嚴冬臘月。嶽家軍饑寒交迫,當地百姓互贈粥。在飽餐了人民的“千粥”之後,嶽家軍渾身發熱,體力恢復,大獲全勝而歸。那天正好是臘月初八。後來,為了紀念嶽飛和嶽家軍的英勇,人們在臘月初八用雜糧煮粥,逐漸成為壹種習俗。
6.朱元璋挖了壹個“老鼠洞”
沒錯,又是朱元璋,比如“流浪雞”、“珍珠玉白玉湯”、“鳳陽豆腐”、“玉香水晶鍋”。中國很多民間美食似乎都和這個皇帝有關,當然還有臘八粥和朱元璋之間的壹段佳話。
據說當年朱元璋在獄中被困受罪。那是臘月初八。饑寒交迫的朱元璋在牢房的角落裏偶然發現了壹個老鼠洞。快要餓死的朱元璋準備抓老鼠充饑時,在鼠洞裏挖出了壹些大米、紅豆等雜糧,就給它們煮了壹鍋粥,美美地吃了壹頓。
後來當了皇帝的朱元璋吃慣了山珍海味,懷念那些年那碗香噴噴的稀飯。同時,為了紀念囚禁的艱苦日子,朱元璋下令將臘月初八定為臘八節,並將那天吃的雜糧粥命名為臘八粥。
二、臘八節的“今生”習俗
說完了臘八節的“前世”,我們再來看看它現在的生活。今天的臘八節仍然是中國保存完好的傳統民間節日,仍然在全國各地流行,也保留了許多傳統的節日習俗。有五個受歡迎的節日。
1,熬臘八粥
宋代煮臘八粥的配料有核桃(核桃)、松子、奶菇(蘑菇)、柿餅、栗子、米豆,象征佛教的“七寶”,包含了人生的五味,故稱“七寶五味粥”。後人不知其意,常稱臘八粥為“八寶粥”,有時還要采集八種米豆水果煮粥。其實各個朝代的臘八粥食材都不壹樣,老舍先生也笑稱臘八粥食材是“小型農展”。所以,只要是各種食材,沒必要糾結在八種食材上。
同樣,中國幅員遼闊,資源豐富,地域特色顯著。臘八粥也分“甜黨”和“鹹黨”。雖然形式多樣,但在這個節日裏不變的是大家喝粥的熱辣情懷。中國人總喜歡通過舌尖上的味蕾把美好的祝願和誘人的食材聯系起來,那些食材自然被賦予了美好的希望。桂圓代表“團圓”,核桃代表“和諧美好”,百合代表“萬事和諧”...
2、腌制臘八蒜
腌制臘八蒜主要流行於中國北方,尤其是北方。臘八蒜用醋腌制,成品如玉,微酸微辣。還有老北京吃臘八蒜的故事,來源於“蒜”和“算”的諧音。在舊北京,商店有在臘月結賬的習俗。壹般從臘八開始算賬。正所謂“吃了臘八飯就辦年”,所以臘八節也叫“臘八節”。
自從臘八那天起,放債人就給欠債人送來壹小盆臘八腌蒜,欠債人壹看就明白是什麽意思。壹些借錢的窮人無力償還債務。為了躲避那些算賬討債的人,他們吃“臘八蒜”來擺脫“厄運”,享受壹個吉利的年份。
3、烘幹臘八豆腐
臘八豆腐是安徽省黃山市黟縣的民間特產。臘八豆腐以大豆、辣椒、香料等原料,通過傳統手工藝制作而成,被譽為“素火腿”。成品色澤黃潤如玉,入口綿軟,鹹中帶甜,清香爽口。
俗話說,壹方水土養壹方菜。明清時期徽商外出經商,壹般食物不易保存。壹個商人的妻子用腌制的方法給丈夫做豆腐,味道鮮美,幹爽,便於攜帶。後來受到大家的好評,紛紛效仿。商人稱之為“老婆豆腐”以答謝妻子,易縣“老婆”的發音與“臘八”十分相似
4.煮臘八面
臘八面在陜西關中地區很受歡迎。這主要是因為過去中國北方壹些地區不產或少產大米,人們吃臘八面而不是臘八粥。前壹天搟面,各種蔬果做肉末。第八天早上,全家人吃臘八面,壹直沿用到今天。
5、吃臘八冰
俗話說“來年不能成事,先看臘八冰。”臘八淩晨,人們去河邊砸冰,扛回家,稱為臘八冰。誰起得早,誰第壹個結冰,誰的運氣就更好。也有人說,臘八前壹天,從盆裏舀水結冰,臘八節把冰從盆裏拿出來打碎吃。據說這天吃了冰,壹年都不會肚子疼。當然,這只是壹種“據稱”。
三、臘八那些東西
過去,老北京人選擇臘八作為招妓和娶媳婦的日子。有句歌謠:“臘八臘八是個好日子,多少大齡女變大齡女?”當時民間認為臘月是大喜事的季節,俗稱吉祥月,臘月初八是最喜慶吉祥的日子,所以選擇這壹天舉行喜事以示吉祥。
北方壹些地方還有讓樹木花草“喝”臘八粥的習俗。每壹個前庭後院,樹木花草,雜亂的樹根,都要用壹勺濃濃的臘八粥澆灌。據說,當春天回到地球時,不僅鮮花盛開,果樹也不會休息。
有的地方,臘八吃粥之前,老人們還保持著先在碗櫃裏放壹碗的習慣,以求有個“年復壹年”的運氣;“臘八吃她娘家的米,祖上吃不起。”也有人說,臘八那天,嫁出去的女兒不能回娘家吃飯,否則對婆家不好,會把她吃窮。有的臘八忌菜,否則農田會長雜草;有的地方流行臘八理發,因為“正月理發害死舅舅”;臘八還有敲鼓驅疫等巫術活動。
每壹個傳統節日都有許多神秘而美麗的傳說,有些甚至缺乏邏輯性,但這並不影響更不用說人過節的喜慶氣氛。臘八節是中國重要的節日之壹。無論各地的節日如何不同,無論粥是以什麽理由熬制的,用什麽食材熬制的,甜粥還是鹹粥,慶祝臘八節、喝臘八粥的習俗都延續了千百年,至今未變,節日裏傳遞的溫情從未停止。對於節日,我覺得這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