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方山藥、桔梗、茯苓(去皮)、甘草白芷、陳皮(變白)、青皮(變白)、香附各32。白術四兩,幹姜兩兩。
處理就是結束。
功能主治氣脈不和、惡寒實熱、鼻塞腦脹、鼻涎稠厚、痰多咳嗽的傷寒;或冒風濕、惡寒發熱、關節痛;或中暑、嘔吐、頭暈;而且大病壹場之後,就會不可理喻,癥狀也壹樣。還治五株七傷,氣虛頭暈,神恍惚,睡眠不安,四肢乏力,潮熱盜汗,脾胃虛弱,面色萎蔫,飲食不節,口中酸水,臟漏,腹虛,惡心嘔吐,心絞痛,慢性瘧疾。膈氣阻咽所致的呼吸困難、煩躁不安;或食傷,胸膈脹滿,腹脹;女人分娩前後氣血不調和;霍亂嘔吐和腹瀉,昏厥和意識不清。服用常服治療四時邪氣和山嵐瘟疫的奇效,是無法形容的。
用法用量:每服兩元,水壹杯,生姜三片,大棗壹枚,木瓜幹壹個,紫蘇葉三片,水煎七分鐘,飯前服用。若上吐下瀉,炒於白梅。哮喘,加桑白皮和杏仁炒。用薄荷治療傷寒。膈氣,透三寸,壹點麝香。中暑嘔吐,入香薷。產前產後血氣不和,入荊芥湯。霍亂,加藿香湯。氣虛暈厥,加鹽湯調節。
摘自《宋太平惠民和濟局藥方》
白樹散——《宋代太平惠民和記局藥方》
處方牡蠣(煆粉)22、白術、川芎,各4分;川椒(割掉眼睛,閉嘴。炒汁)三分。
杵上加工散了。
功能主要是調理補益沖任,固胎氣。用冷空氣治療妊娠,胎痿不長,或失去理智,傷胎氣,對流產的傷害更大。孕期定期服用,補氣益血,保護胎兒臟腑。
用法用量:每份兩元,兌溫酒,空心,食用前。
摘自《宋太平惠民和濟局藥方》
白樹三——《金匱要略》卷二
處方白術(30g)、川芎(22g)、牡蠣(15g)。
制法有四味,杵散。
功能主要是健脾養胎,溫中散寒。懷孕,天氣冷,胎兒萎蔫時間不長。
用法用量:每次3g,用酒調服,壹日三次,壹夜壹次。腹痛,加芍藥;毒心傷身,更難;心煩嘔吐,疼痛不能吃喝,加細辛、半夏,服後用醋糖漿送服;如果嘔吐,用醋糖漿送服;如果不懂,就用麥汁送服;飯後口渴者,以大麥粥服之。雖然病治好了,但是不要放過。
《金匱要略》節選
《白樹散——外臺秘聞》卷六引自《廣濟方》
處方白術60克
茯苓60克
吳茱萸30克
45克橘子皮
菱角30克
厚樸60克(炒)
75克檳榔
人參45克
大黃75克。
制法九味,篩散。
主治:脾胃虛寒,痰飲,吐酸水,胸悶心悸。
用法用量:每次3克。空腹煮生姜大棗湯,每日兩次。逐漸增加到6克。如果妳覺得熱,吃少量的食物來抑制它。
註意忌食醋、桃、李、雀肉等。服藥期間。
摘自《外國臺灣的秘密》第六卷及《廣濟坊》
白樹三-太平惠民和記局藥方卷二
處方山藥、桔梗、茯苓(去皮)、甘草、白芷、陳皮(增白)、青皮(增白)、香附各90克,白術120克,幹姜(制)60克。
制藥的方法是最後的。
功能:主治外感風寒、惡寒強熱、鼻塞腦脹、鼻涎稠黏、痰瘀互結;或風濕侵襲,惡寒發熱,關節疼痛;五株七傷,氣虛頭暈,精神恍惚,睡眠不安,四肢乏力,潮熱盜汗,脾胃虛弱,面色萎黃,飲食不節,口中酸水,臟腑泄瀉,腹中空音,惡心嘔吐,心臟絞痛。
用法用量:每次6克,水150毫升,生姜3片,大棗1片,木瓜幹1片,紫蘇3片。空腹服用。若嘔吐腹瀉,加白梅湯;哮喘,加桑白皮、杏仁炒;傷寒,加上薄荷;膈氣、木通、麝香。
摘自《太平惠民和記局方》卷二
白術散——小兒證的直接配方(第二冊)
另壹個名字叫七味白術散(《女子好方校對》卷二十壹)。
處方人參7.5g,茯苓15g,白術15g(炒),藿香葉15g,木香6g,甘草3g,葛根15g(口渴者加30g)。
法律是尷尬的。
功能:健脾止瀉。治療小兒脾胃虛弱,上吐下瀉,嘔吐頻繁,口渴易怒,但想喝水,奶類食物不能入,身體消瘦。
用法用量:每次9克,水煎服。
摘自《兒科醫學綜合征的直截了當的策略》第二卷。
《白樹散——全盛樊植方》卷四
別名“全盛”白術散(《辨證論治與婦科規範》第四冊)。
處方桔皮(清洗)
檳榔殼
涪陵
生姜15g每顆。
白術30克。
制備方法是細粉。
功能主治:健脾利濕。治懷孕腫臉充胖子。
用法用量:每次3克。空腹用溫開水送服。
備註中白術、茯苓用於健脾利濕,而大肚皮下,寬氣利水,生姜溫利水,陳皮理氣和中。合用有健脾利濕的作用。
節選自《全盛指範坊》第四卷
白樹散——女性良方大全第14卷
處方白術和黃芩均分(在新瓦上炒)
法律是分散的。
功能主要用於治療孕婦傷寒和胎動不安。
用法用量:每服9克,水300毫升,生姜3片,大棗1枚,煎至200毫升,溫服。但是如果妳感到頭痛和發燒,妳可以吃兩三份來恢復。
摘自《女子全方》第14卷
《白樹散普濟方》(337卷)引用了十個方便方。
別名白術湯、四味白術湯
處方白術1兩,人參半兩,丁香2.5元,甘草1元。
法律是最後的。
功能主要用於治療妊娠惡阻,嘔吐清水,甚至超過10天不準喝粥。
抵抗力差,脈弱弦。
用法用量:白術湯(《婦人良方註》卷十二)和四味白術湯(《鏡月全書》卷六十壹)。
各派討論醫策六書:懷孕期間胃氣驟虧,胃寒,故嘔吐清涎。是抵抗力不好,因為胃寒。人參養元補胃虛,白術健脾強胃虛,丁香溫中散寒滯,甘草和胃平氣,生姜微用於止嘔。末煎生姜,使虛歸寒散,使胃氣調和,邪阻消除。
摘自《普濟方》第337卷,引用“十大方便方”
白樹聖盛輝第74卷
處方:白術、草果(去皮)、益智仁(去皮)、枳殼(麩炒至微黃,去瓤)、高良姜、陳皮(泡湯,去瓤,焙幹)。
法律是分散的。
適應癥:妊娠霍亂、嘔吐和腹痛。
用法用量《陰大綱》:此方對虛寒、腹痛、嘔吐也是如此,不要隨便用。
摘自《盛輝》第74卷
《散——幼兒新書》卷二十八引王《手集》。
處方為白芍1,當歸1,肉桂1,人參1,白術1,茯苓1,小米(炒)1。
方法有粗有細。
功能主治:調中、益胃、祛風濕。主治:腸鳴泄瀉、米谷消化不良、小便黃赤、腹痛嘔吐、脅肋脹滿、遷怒不止、體熱過盛、嗜睡、食欲不振。
用法用量:1元每份,6杯水,煎至3分鐘,溫服。
摘自《幼兒新書》卷二十八引《王手劄》
白樹聖盛輝第12卷
處方白術3分,肉桂3分,白芍1兩,當歸3分(銼平,輕炒),半夏3分(7次湯洗去滑),陳化橘皮1兩(湯泡,剝去白瓤,焙幹),幹姜3分(搗碎,銼平),木香3分。
法律是分散的。
作用是治傷寒,寒氣卡在心口,飽悶。
用法用量:每服4元,以1杯水,生姜半分,大棗3枚,煎至6分,微溫服,不分時間。
摘自《盛輝》第12卷
白樹聖盛輝第12卷
處方:白術1,甘草1(炒微紅,銼),川芎3,羌活1,羚羊角1,肉桂1,麻黃1(不去根節),知母。
法律是分散的。
功能主治傷寒、體虛汗出、心煩頭痛、惡風。
用法用量:每服5元,1湯匙水,生姜半分鐘,煎至5分鐘,不用溫服,不分時間。
摘自《盛輝》第12卷
白樹聖盛輝第5卷
處方白術1兩、人參3兩(去蘆頭)、枳殼半兩(麩炒至微黃,去瓤)、肉桂3兩、陳年陳皮半兩(湯泡、去瓤、焙幹)、厚樸2兩(去糙皮,塗生姜汁使其香熟)、檸檬。
制備方法粗糙分散。
功能主治脾胃虛弱,嘔吐,不能進食,四肢無力,心悶。
用法用量:每服3元,1杯水,生姜半分,大棗3枚,煎至6分鐘,微溫服用,不分時間。
摘自《盛輝》第5卷
白樹聖盛輝第12卷
處方為白術1兩,人參1兩(去蘆頭),甘草半兩(炒微紅,銼平),陳年陳皮3分(泡湯,去白瓤,焙幹),厚樸1兩(去粗皮,生姜汁焙幹)。
法律是分散的。
可用於治療傷寒霍亂、胃氣不和、心煩嘔吐、不思飲食。
用法用量:每服4元,以1杯水,生姜半分,大棗3枚,煎至6分,不用溫服,無論何時。
摘自《盛輝》第12卷
白樹聖盛輝第6卷
處方白術、紫菀(洗去苗土)、幹姜(爆開,銼平)、人參(去蘆頭)、熟地黃、桂心1、五味子、甘草(炒微紅,銼平)、黃明膠(搗碎,炒至黃幹)。
法律是分散的。
功能:主治肺氣虛、胸悶氣短、咳嗽惡寒。
用法用量:每服2元,以1杯水,3個大棗,50個糯米,煎至6分,溫服,不分時間。
摘自《盛輝》第6卷
白樹聖盛輝第11卷
處方白術3分,虎力樂1兩(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