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根據釣魚的壹般規律選擇釣點外,還受到氣候、地形、水流方向、水庫漲落、人類活動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形成了每個水庫的獨特特點。只有釣友自己才能找到滿意的釣點。這裏只能介紹水庫釣魚的壹般選點方法。
不下海灘去甘溝灣釣魚也不錯。
壹般水庫都有沙灘、沖溝等地貌。海灘壹般在庫區的尾部。如果是淺坡,水裏就不會有魚,更不用說大魚。但如果趕上鯧魚和壹些小魚產卵孵化,就會選擇這些淺沙底作為產卵孵化的場所。他們來了,數量驚人,可以抓住機會徒手抓鯧魚,壹天抓幾十斤不難。
水庫常見的地形是溝渠和海灣,是水庫的主要垂釣點。岸上的樹葉、種子、昆蟲被風雨敲掉,大都會留在這些地方,所以水下的微生物也很豐富,魚類會聚集在這裏覓食,是下竿的好地方。
在兩座山之間釣魚,在山坡上尋找臺階
兩座山、兩個山包或兩個突出的山頸連接的地方,就形成了壹條溝壑,它們伸入水中的部分就是很好的釣點。在這些縫隙坑裏,容易聚集腐爛的物質,進而滋生許多水下微生物。下雨的時候,這些地方也是出水口,岸上的雜物也被水推到這裏,成了魚的食堂,食物豐富。而且很多魚都有鉆洞找洞的習慣。如果遇到這樣的地形,漁夫壹定不能放過。
在水庫的岸邊,有很多梯形的臺階,有些臺階比較寬,比較平坦(與沒有支撐的平底有本質區別),是理想的釣點,尤其是臺階與山坡相連的內側,被水波沖刷,也是魚兒出沒的地方。用酒糟、麩皮、豆渣等廉價餌料做窩,會是理想的釣點。但這種地形往往會使海竿掛在底部,傷線。最近的人可以用手竿,遠的人可以用海竿漂。
在陡峭的岸邊抓餌
在水庫陡峭的岸邊,只要人能站著用桿子操作,就可以釣魚。但要采用特殊的釣法,即鉤餌不要沈到水底,要錨定在水中的山坡上。比如用海竿,魚線可以下到米的深度,鎖線不能沈,但拖力不能太緊。防止魚將魚竿拖入水中。如果在這個深度附近能找到小的山脊和臺階,就要把餌料下放到這些地方,在岸邊撒壹些松散的餌料,魚就會沿著陡峭的岸邊覓食。筆者用這種方法在幾個水庫釣魚,效果相當不錯。這種方法,草魚和鰱魚都可以釣到,但魚餌要硬壹些,以免脫落。再者,在這種環境下釣魚,要註意安全,要牢牢支撐住魚竿,因為把魚竿拖進水裏後,很難把魚打撈上來。
壩頭有裂縫,可以廢棄。
水庫的大壩和壩側大部分是石頭砌成的,形成了很多缺口。比如海竿很容易掛在水底,但壩灣往往是魚群聚集的地方,所以漁民最好用棄墜捕魚的方法。如果用手竿,先用細線把吊墜系好,吊墜長度為15 ~ 20cm。壹次綁壹對備用,組裝成鉤子落下。如果吊墜被抓住,可以把吊墜打碎,所以叫“棄墜”。
海竿也可以用串鉤,吊墜也可以用細線系住。吊墜壹旦被掛住,還會拉斷吊墜線,保護魚鉤和魚線。
漲水捕魚進口跌水捕魚深潭。
這也是壹種常規的釣魚方法,也可以用於水庫。所有水庫水位都會有漲有落,但大型水庫波動較慢,中小型水庫波動明顯。如果是大起大落,魚很難咬鉤,漁民很難把握規律。壹般來說,如果漲水不快,進水量不大,可以在入口處釣魚。如果湧水量太大,可以在漂流和回水入口處釣魚。如果進水量過大或者已經變成混水,魚會受到驚嚇,不會上鉤。如果是小型水庫,放水後留壹些深潭,無疑是壹個好的降鉤地點。
新的水上升了,但是鉤子沒有掉下來。
如壹些中小型水庫,由於下雨等原因,讓大量的水進來,基本上改變了原有的水質條件,如水溫、水的清澈度等。,那麽魚就不會上鉤。魚需要兩三天才能完全適應新的水(水也在變)才能咬鉤。
釣淺不釣中。
水庫的壩頭和中水很深,有的深達百米,水底溫度低。有人在北京密雲水庫潮河主壩做過壹個試驗:7月下旬氣溫32.8℃時,水面溫度27.8℃,而水下30米處水溫只有10.2℃,所以深水中的魚會隨著水溫的變化遊向水溫高、食物充足的上層。如果有壹個海灣,妳應該在裏面釣魚。如果沒有海灣,妳應該在邊上釣魚。如果把海竿扔進幾十米的深水裏,很難有所收獲。
深水釣魚浮子
大多數水庫都有草魚和鰱魚、鱅魚,它們在中上層的水中活動。可以采用釣魚浮漂的方法,根據天氣調整魚鉤的深度。比如夏天天氣涼爽,水面溫度不是很高,可以完全漂浮,也就是把餌料降到水面。如果溫度較高,可將餌料下放到水面以上1.5~2米的水層。如果使用多桿釣魚,可以在不同的桿中測試幾個深度,以選擇最佳的釣魚深度。
不用把魚藏在平底裏,很容易就能擺脫困境
寬平底,不上鉤,也不會給漁民造成困擾,但這樣的地方壹般是養不了魚的。例如,壹些海外人士在平坦的底部沈入破舊的船只和舊輪胎,並制作人工礁以吸引魚類。魚就是愛在雜草和巖石中活動,因為這些地方有很多小魚小蝦和微生物,為魚提供了很多美味的食物,魚自然會聚集在這裏。這個地方雖然魚多,但也給漁民帶來了鉤心。為了在這些地方下鉤,漁民們采取了很多相應的對策:比如邊釣邊下鉤。或者用丟棄掛件直接把鉤子送進這些雜物裏,掛上掛件,鉤住鉤子;還有人用釣魚浮漂的方法。總之,在這些地方釣魚,往往收獲很大,但也要輸給鉤線很多。權衡利弊之後,很多漁民還是願意在這裏脫身。
壹個好的釣魚地點
這種釣點主要是由水庫岸邊形成的,那裏交通便利,很多漁民都很容易到達。如果從地形等方面來看,它缺乏成為好釣點的條件。但由於很多帶有郊遊性質的漁民喜歡鄉村的陽光和空氣,他們選擇釣點的標準是交通方便,岸邊有利於遊玩。至於水中的情況,他們並沒有給予更多的考慮。不管有沒有魚,擺脫困境就是快樂。其實大家都在餵魚。久而久之,魚類獲得食物信息,慢慢聚集到這裏。有魚可以釣,釣的人越多,這裏的釣點就會越好。
在水庫釣魚,選擇壹個好的釣點很重要,但是因為水和魚的稀缺,很難釣到魚,所以壹定要想辦法先聚魚。上面說的好釣點就是拋餌引魚。所以釣魚前做窩是水庫釣魚的重要手段。餌料數量越大,投入時間越長,聚魚效果越明顯,不用擔心無魚可釣。
以上觀點大多是圍繞與魚類密切相關的三個問題提出的,即溫度、氧氣和食物,無論各個水庫的條件如何不同。但是每個水庫的好釣點大多是根據這三個方面形成的。釣友也可以根據這些情況找到更多更好的釣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