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想說讀書的意義可能是讀書必須記住書中的每壹句話、完全吃透書,這樣才叫讀書。
當無法理解作者的意思時,並記不住書中內容時,讀書就沒有意義了。
真的是這樣嗎?
想起壹句大家耳熟能詳的話,三毛說: “讀書多了,容顏自然改變,許多時候,自己可能以為許多看過的書籍都成過眼煙雲,不復記憶,其實它們仍是潛在氣質裏、在談吐上、在胸襟的無涯,當然也可能顯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妳以為妳忘了書的內容,但是它其實已經慢慢滲透進妳的骨頭、妳的氣質和談吐裏了。
在我看來,讀書之於我的意義有三種:
知乎上有壹個高贊回答,清楚地說明了讀書的重要性。
讀書的人眼裏的世界和不讀書的人看到的完全不同,人家看到的是深層次的美,還能形象地說出來美在哪,而我們只會千篇壹律、人雲亦雲地感嘆:“美啊!/好看啊!/我擦,真美!”
這年頭,我們想找到壹份光鮮亮麗的工作,面試有門檻:非985/211不要、工作經驗必須滿3年及以上……;我們想找個有房有車的好對象,相親有門檻:妳必須膚白貌美大長腿,還得能和對方聊得來;我們想結交高層次的人,圈子有門檻:要麽有錢有權,要麽足夠優秀。
但讀書的門檻很低,壹本書只要十幾塊,最貴不過百。就算妳家境不好,那麽也可以借書、讀電子書或二手書,讀書的門檻低得到每個人都能進入讀書的殿堂。
而且,讀書給我們提供了壹個和高層次的人交流的機會,我們去讀這本書,說明我們需要它,它就是我們的老師。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的圈子受限,我們可能窮其壹生都遇不到這麽高層次的人,但書卻拉近了我們和大人物的距離,我們可以和作者來壹場思想的碰撞,來壹次平等的交流,達到心與心的***鳴,有時甚至還能改變我們壹生。
難道這不是件值得我們歡欣鼓舞的事嗎?
“當妳在辦公室埋頭苦寫PPT時,阿拉斯加的鱘魚正躍出水面;當妳與客戶絞盡腦汁談判時,橫斷山脈的霧凇正在山尖飄繞;當妳在早高峰地鐵擠成餅時;青藏高原的蒼鷹正穿梭雲端。”
妳以為只有旅行能改變這壹切,可妳不知道的是看書亦能。
讀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
她說:“清晨八點多,太陽剛剛上來不久,我們已經到了高崖上。 下了車,身後是連綿不斷神秘而又寂靜的沙漠,眼前是驚濤裂岸的大海和亂石,碧藍的天空沒有壹絲雲霧,成群的海鳥飛來飛去,偶爾發出壹些叫聲,更襯出了四周的空寂。我翻起了夾克領子,張開雙臂,仰起頭來給風吹著,保持著這個姿勢不動。”
讓我重新認識了撒哈拉沙漠,它不止荒涼,還有其他的味道:神秘寂靜又優雅 ;
讀英國作家扶霞的《魚翅和花椒》,讓我對成都美食心生向往,對中國飲食文化倍感自豪,又為她對中國菜的古怪形容不禁拍案叫絕。
第壹次看見皮蛋時,她說: “這兩瓣皮蛋好像在瞪著我,如同闖入噩夢的魔鬼之眼,幽深黑暗,閃著威脅的光。蛋白不白,是壹種臟兮兮、半透明的褐色;蛋黃不黃,是壹坨黑色的淤泥,周邊壹圈綠幽幽的灰色,發了黴似的。整個皮蛋籠罩著壹種硫磺色的光暈。”
第壹次吃擔擔面時,她說 :“它看上去倒是其貌不揚:壹小碗面,加了壹勺深色的、松脆的牛肉碎。但只要妳拿起筷子,把面拌壹拌,就會喚醒鋪在碗底的那些香料。每壹根面條都會裹上醬油、紅油、芝麻醬和花椒混合成的調料,效果實在是石破天驚。入口短短幾秒,妳的嘴巴就會著火,妳的雙唇會在花椒的猛攻下不停顫抖,妳的全身都會散發著熱氣(天氣熱的時候就會汗流浹背了)。”
讀李娟《阿勒泰的角落》時,為阿勒泰的不壹樣的自然風光深深吸引,讀她的文字,似乎能聽見風在吹,水在涓涓地流,踏著青草,伸手可觸摸到雲彩。
我身邊的草真的是草,它的綠真的是綠。我撫摸它時,我是真的在撫摸它。我把它輕輕拔起,它被拔起不是因為我把它拔起,而是出於它自己的命運……我想說的,是壹種比和諧更和諧、比公平更公平、比優美更優美的東西。
讀書的意義還有很多很多,但是前提是妳得有讀書的興趣,若無興趣,其他都是無稽之談。我期望大家都能找到讀書的興趣,和我壹起解鎖看世界的新方式。
我相信,現在妳用眼睛看到的書中的世界,終有壹天,妳的腳步壹定也能帶妳到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