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脂含量,尤其是體脂含量;體脂率是指人體內體脂含量所占的百分比。後壹個公式是:體脂率(%) =體脂重量/體質量*100%。利用體脂率的評價方法,排除了因肌肉骨骼發達、水腫導致的體重超過正常值的現象,使肥胖的判斷更加準確。我國以體脂率判斷肥胖的臨界點是:男性體脂率>;20%,女性體脂率>;30%肥胖;最佳體脂含量為:男性體重的6%~14%,女性體重的10%~14%。
結論:最佳體脂率在65438±04%以下。
肥胖者高血壓患病率是標準體重者的2倍,體重不足者的3倍,且肥胖和高血壓患病率隨年齡增長而增加。上半身肥胖與血壓進壹步升高有關。肥胖者患高血壓和高脂血癥的風險比正常體重者高,而高血壓和高脂血癥是動脈硬化的重要原因,所以肥胖者的冠心病患病率也增加。
最新研究顯示,北京65,438+00歲兒童中,約65,438+00%有早期動脈粥樣硬化病變,動脈為脂肪條紋。15 ~ 39歲的年輕人中,1/4有中晚期病變。如果致病因素得不到控制,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肯定會增加,甚至會導致青壯年猝死。
肥胖者患糖尿病的風險很高,並且這種風險隨著肥胖的程度和持續時間而增加。80%的二型糖尿病是由肥胖引起的。肥胖者糖尿病患病率比正常體重者高4倍,重度肥胖者比正常體重者高30倍。40歲以上的糖尿病患者,80%在發病前有肥胖史。
病因分析:本質上是胰島β細胞減少,導致功能紊亂。
肥胖者攝入高脂肪、高熱量的食物,會導致血糖大量升高,刺激胰島β細胞分泌大量胰島素,從而使血糖降至正常範圍。如果長期下去,胰島β細胞負擔過重,導致胰島β細胞功能下降,胰島β細胞衰竭,降糖功能喪失,糖尿病。
肥胖者脂肪細胞增生肥大,脂肪細胞體積明顯增大2 ~ 3倍,就像壹個充滿氣體的“氣球”。分布在組織細胞膜上的胰島素受體數量明顯減少,使組織和細胞對胰島素不敏感,等量胰島素的作用減弱,出現胰島素抵抗。需要更多的胰島素才能使血糖降至正常水平,這進壹步加重了胰島β細胞的負擔。
因此,肥胖史對糖尿病的影響比肥胖程度更重要。如果肥胖持續時間過長,胰島β細胞會出現分泌疲勞或衰竭,使血糖越來越高,最終導致糖尿病。
糖尿病人減肥,會大大降低胰島素抵抗和胰島β細胞的負擔,有利於血糖長期維持在正常範圍,減少降糖藥用量,甚至不用降糖藥。超重和肥胖患者的減肥還可以減少或延緩糖尿病及其慢性並發癥的發生和發展。
由於攝入的能量過多,全部轉化為脂肪酸輸送到肝臟的過多,肝細胞無法充分消化,導致脂肪在肝細胞內浸潤,從而導致脂肪肝。嚴重的脂肪肝會演變成肝硬化。
肥胖者患膽結石的風險是正常體重者的6倍。這是因為肥胖者膽固醇高,胖子活動量少,容易形成膽固醇結石。
40-45歲的人,每增加0,死亡率會增加約1%。體重增加5kg,體重超過標準體重的25%就會增加74%。
2017年的JAMA研究報告顯示,與青年和中年時體重保持穩定的人相比,55歲前體重僅中度增加(2.5至5.0 kg,即5至10 kg)的人,患慢性病和過早死亡的風險顯著增加,實現健康老齡化的可能性降低。體重增加越多,患慢性病的風險就越大。這項研究發表在7月17最新壹期的JAMA上。青年和中年時每增加5 kg(10 kg)體重,糖尿病風險增加30%,高血壓風險增加14%,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8%,肥胖相關癌癥風險增加6%,死亡率增加5%(從不吸煙),中年時“健康老齡化”風險增加17%。/s/upomrjh9niGoUXzupQCR_Q
營養過剩是肥胖的主要原因。影響體重的兩個根本因素是熱能攝入和熱能消耗。當能量攝入等於能量消耗時,稱為能量平衡。當能量攝入大於能量消耗時,稱為正能量平衡,多余的能量以脂肪的形式儲存在體內,從而引起肥胖;當能量攝入小於能量消耗時,稱為負能量平衡和減肥。很明顯,肥胖處於正能量平衡狀態。這類人壹般食欲旺盛,偏愛高糖高脂食物,多余的能量轉化為脂肪,導致肥胖。
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從事體力勞動的機會相對減少,因此他們的能量消耗也相應減少。在流行病學調查中發現,成人和兒童中不參加鍛煉的人容易肥胖或超重,而積極參加體育鍛煉的人體重壹般正常。
在肥胖的原因中,遺傳壹直是壹個不可忽視的因素。肥胖有家族傾向。研究報告稱,父母肥胖,孩子肥胖的可能性為“75%-80%”;單親父母肥胖,孩子肥胖的可能性為50%;父母都是標準體重,孩子肥胖的可能性只有10%。這可能與肥胖的遺傳、家庭飲食結構、飲食習慣有很大關系。
?有研究表明,壹旦後代肥胖,其肥胖程度往往會超過其父母,且早期肥胖的遺傳性大於成年期。因此,預防兒童肥胖對減少肥胖的家族性具有重要意義。
運動不足導致能量代謝失衡,是導致肥胖的主要原因。
A.高強度運動減肥:高強度運動消耗更多的糖和水,而不是脂肪,容易導致大腦功能不足。
B.節食減肥:節食會造成營養供給不足,損害人體免疫力,對健康危害極大。
C.增肌減肥:基礎代謝率無法提高,減脂效率很低。
糖的吸收轉化效率約為70%,脂肪的吸收效率約為96%,蛋白質的吸收率沒有固定值。妳缺少的是妳吸收的上限。因此,很明顯,少吃脂肪和糖,增加蛋白質的攝入是至關重要的。美國壹項研究表明,高蛋白早餐有助於減肥。根據血液測試,與食物缺乏組相比,高蛋白組刺激食欲的生長素變少了,而抑制食欲的激素肽YY變多了。
走路或爬山稍微快壹點(考慮膝關節的承受能力)會達到微喘的最佳效果。在有氧運動中,水中運動因其沖擊小、無負荷而被認為是最有希望的減肥方式,同時隨著器械的上升而減肥也是壹種很好的減肥方式。要求健康人在健身訓練時達到最高心率(220-年齡)的60%-70%。
運動初期,消耗的能量70%是糖,30%是脂肪。當運動時間超過30分鐘時,脂肪的消耗會逐漸增加,約占50%。此外,飯前適當運動可以有效減脂,達到減肥保健的目的。日本醫學知識認為,飯後減肥不如飯前減肥。因為剛吃完,人體血糖升高,脂肪酸從血液進入脂肪細胞。這個時候運動並不能有效減脂。相反,飯前適度運動,因為棕色脂肪(人體內的抗肥胖物質)在體內做“放熱餐運動”,消耗的能量更多,所以減脂更多!
據《每日電訊報》報道,許多研究表明,每天至少睡七個小時可以增加減肥的幾率。越來越多的證據證明,睡眠不足會刺激我們的大腦發出饑餓信號,改變內分泌,從而影響我們的食欲,讓人吃得更多。在壹項獨立實驗中,受試者被分為兩組,連續兩周每晚睡5.5小時和8.5小時,只吃低熱量食物。結果顯示,睡8.5小時的受試者比只睡5.5小時的對照組多消耗55%的體脂和60%的肌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