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壹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編寫教案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麽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麽寫?以下是我為大家收集的《有趣的螃蟹人》中班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設計意圖
秋風起,蟹腳癢。陽澄湖畔的兒女都知道相城區有個全國聞名的美味——陽澄湖大閘蟹。做為聞鮮長大的孩子們,饞大閘蟹,吃大閘蟹,對大閘蟹有著無與倫比的喜愛。壹到大閘蟹上市的季節,到處可以看到大閘蟹的美食圖片,看著真是讓人直流口水。如此讓人愛不釋手的美食吃完了的蟹殼還可以玩,真是壹個讓人興奮不已的消息!作為幼兒生活和學習的引導者的我,產生了引導孩子們玩壹玩蟹殼的想法。蟹殼怎麽玩呢?大閘蟹吃完後剩下的蟹殼裏有圓圓的蟹背、三角形半圓形的蟹臍、壹節壹節的被吸完了蟹肉的蟹腳,這些零件怎麽再利用呢?有個孩子在課間悄悄告訴我:圓圓的蟹背真像人的臉呀!於是我靈機壹動:何不來變壹變螃蟹人呢?為此我通過猜壹猜(言語思維感受)→變壹變(肢體動作感受)→玩壹玩(形象操作展現)等活動步驟,努力引導幼兒創作各種不同形態的螃蟹人,力圖讓孩子們感受生活的樂趣,感受廢物再利用的美妙,激發孩子們的動手創意能力。讓孩子們真正地體驗作為陽澄湖畔兒女的自豪之情,感受魚米之鄉給大地帶來的豐厚禮物。
活動目標
1、嘗試用螃蟹殼來拼搭人物的不同形態,發展幼兒動手創意能力。
2、體驗運用特殊材料進行美術活動的樂趣。
重點
引導幼兒拼搭不同形態的螃蟹人,發展幼兒的動手能力。
難點
用螃蟹不同的部位來當螃蟹人的不同部位,拼搭出不同形態的螃蟹人。
活動準備
1、搜集各種清洗幹凈的螃蟹殼。
2、課件、視頻轉換儀
3、記號筆、鞋盒蓋子(裏面鋪好壹層橡皮泥)、展示架(傾斜的、上面做好橫條)
活動過程
1、以猜謎語的形式導入活動:
今天老師帶來了壹個謎語,請小朋友仔細聽謎面,猜猜謎底是什麽?(小朋友們對於謎語的興趣度還是很高的,都能集中 精神聽老師講謎面)
八只腳,擡大鼓,兩把剪刀鼓前舞,生來橫行又霸道,嘴裏常把泡沫吐。(教師邊說謎語邊加上給幼兒肢體動作的演示,幼兒壹下子就猜出來了)隨後出示螃蟹的圖片,進壹步幫助幼兒梳理螃蟹的特征,明確知道螃蟹有八只腳,兩個大蟹鉗,壹個圓圓的蟹背,半圓形、三角形的蟹臍。
評析:活動開始的第壹個環節我采用了謎語導入猜壹猜的方法,給孩子壹個言語上的思維過程,幼兒通過語言的辨識,再轉到形象上的考慮,對大閘蟹的形象特征有壹個概括性的了解。
過渡:妳們喜歡吃螃蟹嗎?為什麽呢?(此處問題的拋出引起好多孩子的回應,現場氣氛頓時熱鬧無比。)老師告訴妳們,螃蟹不僅很好吃還很好玩呢!(問題的峰回路轉給幼兒以莫大的好奇,孩子的好奇心被充分的調動起來了。)老師在吃螃蟹的時候,用它的蟹背、蟹腳、蟹鉗、蟹臍啊,變成了壹個有趣的螃蟹人呢!想不想看看。
評析:從猜壹猜的活動環節過渡到後面的欣賞環節,孩子的積極性非常高。活動也由具體的螃蟹形象轉入本次活動的中心“螃蟹人”的形象上。
2、幼兒觀察螃蟹人的拼搭方法和不同形態,播放課件
(1)出示壹個螃蟹人的圖,師:老師的螃蟹人是怎麽變出來的?幼兒回答(幼兒根據自己看到的講述,能把其中的壹個部位講出來是如何“變成”的。)教師 總結方法
評析:先出示了單獨的壹個螃蟹人,重點引導幼兒理解螃蟹人是如何變成的,幫助幼兒轉變思維方式,感受“變”的趣味性,知道螃蟹身體上的不同部位可以變成人的各個部位,初步感受材料的特殊性。
(2)出示三個螃蟹人的圖(超鏈接):老師還變出了許多有趣的螃蟹人呢,他們是怎麽拼出來的?好像在做什麽事情啊?他手和腳的動作是什麽樣的?學壹學他的動作。(幼兒都很喜歡模仿螃蟹人的動作,幼兒的參與性很高)
教師 小結:這麽多的螃蟹人,有的手是向上的,有的是向下的,有的`腳是彎著的,有的分開的,動作都是不壹樣的,只要選用螃蟹身上的不同部位,采用不同的拼法,那麽變出來的螃蟹人樣子就不壹樣,十分有趣。
評析:從三個不同“變法”的螃蟹人,引導幼兒發現:螃蟹人的變法是多樣性的,以擴展幼兒的思維方向。
(3)遊戲:變壹變螃蟹人,老師數“123,變”小朋友變成壹個螃蟹人,看誰變得螃蟹人動作最有趣,變好了就不能動了。
評析:之前都是引導幼兒思維、觀察螃蟹人的不同形態,此處環節調動幼兒肢體動作的創意變壹變螃蟹人,是對前面觀察環節的延伸,對後面創意環節的鋪墊。
3、幼兒嘗試
個別幼兒嘗試,指導幼兒觀察:他是怎麽變的?用了螃蟹的哪些部位變的螃蟹人的什麽?妳有沒有和他不壹樣的拼法,會選用螃蟹的什麽部位?妳拼的螃蟹人動作會是什麽樣的呢?
評析:將孩子的活動情況進行分析,來作為學習的對象,比老師的說教效果更好,孩子教孩子似乎更有說服力,展示孩子的活動情況時讓幼兒有壹個視覺上的感受,在借鑒別人經驗的基礎上更能激發幼兒想象的翅膀。
4、幼兒操作,玩壹玩蟹殼
師幼觀察:今天的操作材料有些什麽特別?要註意些什麽?
評析:給孩子討論的機會,充分給孩子學習的主動權,使孩子樂意觀察,學會學習。很快孩子們就 總結出了操作的方法及註意點。
明白了材料上的操作方法,進而引導幼兒創意:妳的螃蟹人在幹什麽?他的動作是什麽樣的呢?選用螃蟹的什麽部位來變螃蟹人的什麽部位呢?
評析:操作要求壹改以前由教師講述的方法,在師幼互動中幫助幼兒梳理操作要求,激發幼兒的動手創作欲望。
5、欣賞點評、延伸
作品展示,幼兒介紹自己的作品。
延伸(看後面的兩個螃蟹人的作品,是 網絡上的拼貼達人的作品,進壹步激發幼兒課後創作的欲望。)
教師 小結:
今天我們用螃蟹殼拼搭了有趣的螃蟹人,以後妳可以運用生活中更多的廢舊材料來嘗試創作各種有趣的作品。
評析:
活動最後的延伸環節,收集了 網絡上創意達人的作品,給幼兒以視覺上的強烈刺激,孩子們發現還有更多的拼搭方法,拼出的作品如此出色,好多孩子都不由自主發出了贊嘆聲,將現場的氣氛推向了高潮,幼兒的創作欲望得到了進壹步的提升。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美術:《有趣的螃蟹人》素材源自今年 網絡上盛傳的搞笑圖片,有許多 網友創意設計出了造型可愛的用螃蟹殼塑造的人物形象,其造型新穎、可愛、生動、搞笑,看到如此作品,不禁感嘆人類智慧的獨到之處。與此同時,讓作為幼兒教師的我也忍不住想到:如何將如此好玩的作品設計成教學活動,讓幼兒也感受下人類智慧的聰明呢?讓孩子們也感受下用特殊材料進行美術活動的樂趣呢?於是我設計了本次活動。
翻看整個流程裏自己的活動設計 教案足足有七八份,進行了多次修改。選定了素材,如何設計活動環節?是每個教師所必須深思的。首先,擺在眼前的問題——螃蟹殼,此類物品既粘不住,又擺不牢,又立體,如何展示幼兒的作品?是個難老大。本次活動***經歷了幾個歷程:(1)孩子們用蟹殼在紙上擺了由教師在視頻下展示,發現待老師選好了幾份作品欣賞時,由於蟹殼很相像,孩子們並不能快速精準地認 出自己的作品,這樣孩子們就無法介紹自己的作品,由教師來 評價顯得有些被動;(2)孩子們在kt板上拼好了自己端到視頻下欣賞和介紹,但kt板較滑孩子在端上來的過程中,蟹殼容易滑動破壞了搭好的畫面;(3)用拍照片的方式來展示孩子們的作品,但由於孩子們的拼搭速度的不同,教師都拍完孩子的作品時,其他孩子的等待時間就比較長了。都說眾人拾柴火焰高,最後由老師提出:用橡皮泥鋪在皮鞋蓋子,再將蟹殼嵌在橡皮泥裏,這樣蟹殼就不會掉下來了,放在視頻下欣賞足已。然大家精益求精的 精神十分可嘉,既然都不會掉了,能不能全部展示出來呢?為此,大家又進行了激烈的研討:鋪上橡皮泥的皮鞋蓋子又重又厚,展示在什麽地方呢?最終大家決定:用kt板切成的四個細條重疊黏在畫架上,做成了人工展示架,鞋蓋斜靠其上,整個效果十分好,再次感嘆人類無盡的智慧!
解決了難老大,接下來設計活動環節。先由謎語導入,給孩子以思考的空間,加深對螃蟹的認識,再欣賞老師的作品。我不想設計成完全由老師傳授的形式,意在欣賞的過程中讓幼兒來感受和領悟拼搭螃蟹人的要領和技巧。為顧及全體幼兒的差異性,設計了壹個個別幼兒試拼的環節,意在讓個別幼兒的拼搭來給全體幼兒壹個直觀的操作界面,梳理經驗的同時激發幼兒動手的欲望。還設計了變壹變的遊戲環節“我是螃蟹人”,幼兒參與的積極性很高,進壹步加深幼兒對人物動作、形象的理解,操作欲望更強了。
雖然整個活動設計中仍然存在許多不足,但相信經過此次活動的磨練,讓自己在設計、組織活動時考慮問題會更詳細周到些,希望自己處處做個有心人,耕耘好自己的幼教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