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本段具體分類
地溝油(實際上是壹個泛指的概念,是人們在生活中對於各類劣質油的統稱。 地溝油可分為三類: 壹是狹義的地溝油,即將下水道中的油膩漂浮物或者將賓館、酒樓的剩飯、剩菜(通稱泔水)經過簡單加工、提煉出的油。 二是劣質豬肉、豬內臟、豬皮加工以及提煉後產出的油。 三是用於油炸食品的油使用次數超過壹定次數後,再被重復使用或往其中添加壹些新油後重新使用的油。 執法人員檢查時,使用食用油酸敗快速檢測試紙,對比所檢測油的過氧化值、酸價是否超標,壹旦超標就能確定是問題油。
編輯本段五大流向
1.酒樓→收集者→酒樓、餐館(低價購買)→顧客餐桌 2.生產礦山選礦捕收劑(新技術) 3.養殖場(牲畜的飼料) 4. 化工廠(生產化工產品) 5.工廠和學校食堂
編輯本段合理應用
地溝油可生產生物柴油 “地溝油”回流餐桌是壹件令人傷透腦筋的事情,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進行循環利用,變廢為寶。如何“變廢為寶”呢?福建卓越新能源發展有限公司找到了壹條新途徑,他們利用自主研發的技術和設備從廢棄的動植物油中成功提煉出了生物柴油,並在國內率先實現了產業化。 地溝油圖
據專家介紹,地溝油加入反應罐後,通過壹種微酸性催化劑技術,使得其醇解和酯化可同時進行,反應速度也明顯加快。另外,通過壹種金屬鹽處理劑,解決了利用廢舊動植物油脂生產柴油殘留酸值高的關鍵問題。這兩項關鍵技術可以降低了生物柴油的生產成本,使得生物柴油從實驗室走進了生產車間。這種燃料的最大特點就在於它有良好的環保性,柴油車使用後排放的尾氣中不含二氧化硫,而且碳氫化合物和壹氧化碳也大大降低。技術人員在研究地溝油生產生物柴油的課題過程中,發現如何從隔油池垃圾中提煉出廢棄油脂是阻礙課題發展的壹個難關。經過對地溝油特性的研究,技術人員在模糊數學與生物化學指導下,開發出零能耗、零汙染的綠色隔油池垃圾處理裝置。 用“地溝油”制備選礦藥劑 北京科技大學環境工程系王化軍教授等人研發成功“地溝油”制備選礦藥劑的綜合利用技術,這項技術可利用“地溝油”生產用於選礦的脂肪酸和脂肪酸鈉,幾乎不會產生二次汙染。 北京科技大學已於2009年開展了用“地溝油”分解的脂肪酸作為選礦捕收劑的研究工作,並取得了滿意的試驗結果。目前該項技術已開始在部分鋼鐵企業應用,並正在申請國家專利。 據介紹,脂肪酸是鐵礦、螢石礦、磷灰石礦等普遍使用的選礦捕收劑,壹般用量為每噸礦石0.5千克。據粗略估計,全國礦石浮選需要脂肪酸類捕收劑為每年50萬至80萬噸。傳統工藝上制備脂肪酸主要通過化工合成,而近年來隨著成本的增加,選擇廢棄物進行脂肪酸的制備日益受到重視。目前在利用廢棄原料制取礦物脂肪酸類捕收劑的研究中,利用的原料主要有煉制植物油、酸化油生產過程中拋棄的油腳料或中間產物,而利用“地溝油”制備脂肪酸類捕收劑尚不多見。由於“地溝油”主要來自餐飲的廢棄油脂,成分主要為脂肪酸甘油酯,如果能利用其進行脂肪酸類捕收劑的制備,可以實現汙染減少和綜合利用的雙重效果。 有關專家認為,該項技術的進壹步研究和推廣應用,對於避免環境汙染、降低選礦成本、減少食品安全威脅等方面都將具有重要意義。 “地溝油”生產乙醇、沼氣新技術 壹桶桶泔水經過分揀、分離,壹部分變身生物柴油的原料,另壹部分繼續發酵成為燃料乙醇和沼氣,剩余的廢渣則全部轉化為肥料。這就是合肥科學島目睹的餐廚廢棄物資源化處置過程。通過技術集成創新,昔日令人頭疼的餐廚泔水和“地溝油”,如今卻變廢為寶,成為新能源。 由中科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員經過多年技術攻關,成功掌握了餐廚廢棄物生產乙醇和沼氣的能源化處置技術,並形成兩項發明專利。據介紹,該技術將餐廚廢棄物變身為四件“寶貝”,即生物柴油、乙醇、沼氣和生物肥料。餐廚廢棄物中的油脂先經過分離精制變成生物柴油,然後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等成分經過酶解、厭氧發酵等過程轉化為燃料乙醇,將乙醇發酵殘留物和其他有機成分通過發酵產生沼氣,將沼氣工程的沼渣沼液通過處理變成生物肥料。 據了解,該技術最大的特點是其能源化思路有別於國內以飼料化為主的技術路線,避免餐廚廢棄物再次進入人類食物鏈,產生同源性積累引發疾病風險。 “地溝油”變身航空油 從2011年9月開始,荷蘭皇家航空公司將實現新的突破,他們要對炒菜用過的油進行加工,為飛機提供燃料。“地溝油”變飛機燃油,成本猛增,但更高效、更綠色。 植物油如何轉變成飛行燃油?SkyNRG公司采用了“加氫可再生飛行燃料”技術。 先將植物油進行脫氧處理,然後就是壹系列的有機化學過程,關鍵壹步是進行加氫裂化,在持續的氫氣壓力作用下,分子間碳鍵被破壞,生成較小的碳氫化合物,其產物就是不飽和烴,此時,就已經很接近燃料了,然後再進行“異構化”,即將化學物質的自身組成結構進行改變,真正成為所需要的“可再生飛行燃料”。 但在德克看來,“地溝油”變廢為寶的過程中,最大的障礙並非技術門檻,而是標準很高的法律門檻。歐盟對於生物燃料的要求很高,不是隨便什麽原料都可以拿來做燃料用以商業使用。 據荷航總裁卡米爾·厄爾林斯說,早在2009年,荷航的壹架波音747飛機已經在引擎中采用了50%的生物燃料,證明利用生物煤油飛行在技術上是可行的。但直到今年,“加氫可再生飛行燃料”技術才通過國際標準組織的認證,允許其在商業飛行中使用。過了“法律門檻”,直接促成了荷航的決定。6月22日,荷航宣布,將從9月開始,在200架阿姆斯特丹-巴黎航線上使用“地溝油”燃料,形成壹條“綠色飛行通道”。根據荷航的聲明,航空公司無需對飛機引擎做任何改動,就可以使用“地溝油”燃料。
編輯本段檢測標準
[1] 目前國內尚未有檢測地溝油的統壹標準。現行的國家強制性標準《食用植物油衛生標準》(2716—2005)中,關於食用油的理化指標檢測包括酸價、過氧化值、浸出油溶劑殘留、遊離酚(棉籽油)、總砷、鉛、黃曲黴毒素、苯並芘、農藥殘留***9項指標,分別對植物原油和植物食用油進行不同的標準檢測。 但是植物原油、植物食用油均不是地溝油。而標準裏這9項基本的食用油檢測指標,即使是地溝油煉出來的油也都可能合格,根本無法針對地溝油去進行辨別性檢測。[1]衛生部表示,按照國務院食安辦的統壹部署,衛生部組織科技部、工商總局、質檢總局、食品藥品監管局、糧食局,以及中國疾控中心等有關方面***同研究制定了“地溝油”檢驗方法論證方案,並組建了包括油脂加工、食品安全、衛生檢驗、化學分析等領域權威專家和相關機構在內的檢驗方法論證專家組,對相關技術機構研發的檢驗方法進行科學論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