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芍藥的藥用功效有哪些?

芍藥的藥用功效有哪些?

芍藥是壹種比較常見的植物。其實芍藥主要是入藥,因為它沒有很好的觀賞效果。芍藥的葉子有毒,所以也有壹定的農業作用。白芍具有良好的鎮痛作用,壹般用於治療各種疼痛。那麽,芍藥有哪些藥用功效呢?芍藥入藥有什麽作用?

芍藥。是芍藥的根。毛茛科的。所在地:浙江、安徽、四川等地。夏秋季節挖坑,去土去根,去皮,用開水浸泡或微沸至加熱均勻,曬幹。用時間徹底濕潤切片。壹般生吃或用酒炒或炒。

藥苦、酸、微寒。入肝脾經。

功效:養血斂陰,柔肝止痛,平肝陽上。

app應用

1.肝血不足,血虛月經不調。味酸,收斂肝陰養血,常與熟地黃、當歸同用,治肝血不足,面色蒼白,頭暈心悸,或月經不調,崩漏不止,如四物湯(合肌方)。對於血虛發熱、月經不調者,可配伍黃芩、黃柏、續斷等藥,如銀豹湯(凈月全書);如有崩漏,可與阿膠、艾葉等量使用。

2.肝脾不和所致的胸悶、脅痛、腹痛或肢體急性疼痛。本品能斂肝陰,養血柔肝止痛。常與柴胡、當歸、白芍配伍,治療血虛、肝郁、脅痛等癥,如逍遙散(和肌方)。還可與白術、防風、陳皮同用,調理肝脾,柔肝止痛。治脾虛肝旺、腹痛泄瀉,如痛瀉要津方耀(鏡月全書);若與木香、黃連同用,可治痢疾、腹痛,如芍藥湯(蘇文病機齊壹包姬壽);若陰血不足導致手足攣縮急性疼痛,常與甘草配伍止痛,即芍藥甘草湯(《傷寒論》)。

3.肝陽上亢,頭痛眩暈。本品能養血斂陰,平肝陽。常與牛膝、赭石、龍骨、牡蠣等配伍。,如鎮肝熄風湯、健苓湯(西醫經驗錄)。

此外,還能斂陰止汗。若外感風寒,營衛不和之汗產生邪風,可與溫經清陽的桂枝配伍,調和營衛,如桂枝湯(傷寒論);至於陰虛盜汗,宜與龍骨、牡蠣、浮小麥等同用,可斂陰止汗。

用法用量:煎服,5 ~ 15g;大劑量15 ~ 30g。

芍藥與芍藥《神農本草經》,俗稱芍藥,在唐末宋初就有了相互區分。二者雖同物,性微寒,但前人說的“白補赤瀉,白收紅散”打破了二者的主要區別。壹般認為,在功效上,白芍擅長養血調經,斂陰止汗,平肝陽;白芍擅長清熱涼血,活血化瘀,清肝瀉火。在應用中,白芍主要用於血虛陰虛和肝陽上亢;赤芍主要用於治療血熱、血瘀、肝火引起的各種證候。芍藥和芍藥都可以止痛,都可以用來治療疼痛。而白芍則長於養血柔肝,急行止痛,主要用於肝陰虛、血虛、肝氣亢盛所致的脅痛、腹肢絞痛。而赤芍則擅長活血化瘀、止痛,主要用於治療各種因血瘀引起的疼痛證。因為能清熱涼血,所以特別適合血熱血瘀者。

不宜用陽虛寒涼之證。反藜蘆。

古籍文摘

1.神農本草經:“主邪氣腹痛,止痛,利小便,益氣。”

2.《本草求真》:“赤芍與白芍的主治相近,但白芍有聚陰益營之功,赤芍只有散邪血之意;白能在土中脫木,紅能在血中生。”

現代研究

1.化學成分:白芍含有芍藥苷、丹皮酚和芍藥苷,還含有丹皮酚和苯甲酸。此外,還含有揮發油、脂肪油、樹脂糖、澱粉、粘液、蛋白質和三萜類物質。

2.藥理作用:灌服芍藥甘草湯的小鼠腹腔巨噬細胞百分率和吞噬指數明顯高於對照組。白芍能促進小鼠腹腔巨噬細胞的吞噬功能。白芍水煎劑能拮抗環磷酰胺對小鼠外周血T淋巴細胞的抑制作用,使其恢復到正常水平,表明白芍能使處於低下狀態的細胞免疫功能恢復正常。白芍提取物對蛋清所致大鼠急性炎癥性水腫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對棉花肉芽腫有抑制作用。白芍對醋酸致小鼠扭體反應有明顯的鎮痛作用,與甘草甲醇化合物有協同鎮痛作用。芍藥的主要成分芍藥苷具有良好的解痙作用。

3.臨床研究:杭芍炙甘草湯。桂枝、伸筋草治療上肢肌痛;下肢肌痛加續斷、牛膝;肩、背、頸肌痛加葛根、川芎;胸脅肌痛加柴胡、桔梗;腹肌痛加佛手、白術治療肌痙攣綜合征(雲南中醫雜誌,1991,12(11):20);白芍、炙甘草治療面肌痙攣有效(中西醫結合雜誌,1991,11 (1): 43)。

孕婦可以吃白芍嗎?

孕婦可以吃白芍,不僅有補氣補血的功效,還能給孕婦帶來更多的好處。但吃的時候需要適量,不能過量,否則容易適得其反,影響孕婦和胎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