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名詞
虎耳草屬植物
其他名稱
中文名
虎耳草(顏路的草藥)
種類
全草
不同的名稱
石荷葉(綱要)、金線吊芙蓉、虎耳草(必備藥材)、紮葉(單味藥材)、天空荷葉、金線荷葉(現代實用中藥)、絲棉吊梅(中國藥用植物誌)、聾草、豬耳朵草、獅子草(福建民間藥材)。虎耳草、絲絲草、蟹殼草、虎耳草、貓耳草(湖南醫藥誌)、虎耳草(閩東本草)、紅絲絡、紅線草、紅線繩、水耳、月下紅、田基黃、紅耳、銅錢草(浙江民間常見草藥)。
來源
為虎耳草科虎耳草屬全草。
植物形態學
虎耳草為多年生常綠草本植物,高達40厘米,全毛。匍匐枝紫紅色,絲狀,地上可生苗。莖的基部有幾片葉子叢生。圓形或腎形,肉質厚,寬4-9厘米,先端圓形,邊緣有淺或波狀齒,每條淺裂處有3-4條稀疏鋸齒,基部心形或截形,頂部綠色,底部紫紅色,有小圓點;葉柄長,基部膨大。花莖從葉腋處拔出,比葉高2倍以上,紅色。總狀花序長12~20厘米,苞片卵圓形橢圓形,先端尖,葉柄密被紅紫色腺毛;花萼5片,卵形,先端漸尖;5瓣,白色不規則,下面2瓣較大,上面3瓣較小;雄蕊10,長度不等;蜜蜂雌蕊1,球形子房,上位,二歧花柱,小柱頭。蒴果是卵形的,有壹個喙狀的頂端2。種子呈卵圓形,有壹個瘤狀突起。花期為6-7月。結果期為7月-165438+10月。它出生在陰涼潮濕的地方,在溪流的樹蔭下。
收集
壹年四季都可以采摘,但最好在開花後采摘。
化學成分
它含有生物堿、硝酸鉀、氯化鉀和熊果苷。其葉綠體中含有的酚酶可將順式咖啡酸氧化成相應的鄰醌,鄰醌自然氧化生成七葉樹樹皮。
性品味
(1)顏路本草:“性涼,有毒。”(2)綱目:“微苦而苦,性寒,毒性小。”
功能指示
疏風清熱,涼血解毒。治療風疹;濕疹、中耳炎、丹毒、咳嗽吐血、肺膿腫、崩漏、痔瘡。①《顏路本草》:“治痔疾腫,少用曬幹的馬尾(抽水馬桶)燒熏。”②《綱要》:“治瘟疫,取酒。生用,吐人,熟用。或加冰片消散而愈。”④植物名稱與事實考證:“喉閉無聲,用以代茶。還治吐血。”⑤分類藥:“清肺熱,治咳嗽,治風疹,治丹毒。”⑤現代實用中醫:“土創癰、凍瘡、毒蟲刺傷。”
用法用量
內服:煎服,3~5元。外用:搗碎汁滴或煎水熏洗。
政黨選擇
①中耳炎的治療:將新鮮虎耳草葉搗碎,滴入耳內。(浙江常見草藥)②蕁麻疹的治療:虎耳草、青黛煎服。(四川中醫雜誌)③馮丹熱毒牙痛的治療:取新鮮虎耳草葉1-2片,水煎。(南京常見中草藥)④治療風疹瘙癢、濕疹:鮮虎耳草五元。加95%酒精濕潤,再用1000ml 30%酒精浸泡壹周,去渣外敷患處。(南京常見中草藥)⑤治肺熱咳嗽逆氣:虎耳草三至六元,冰糖半兩。水煎服。⑦治百日咳:虎耳草屬三錢,冰糖屬三錢。煎服。做肉餅,用水蒸熟食。(⑥) ⑥治血崩:鮮虎耳草1-2兩,加黃酒水煎半湯。(⑥) ⑾治痔瘡:虎耳草1-2兩,水煎服,加少許鹽,放在壇子裏,坐著抽,每日兩次。
臨床應用
治療化膿性中耳炎,取虎耳草鮮葉數片,搗碎,用紗布過濾,加入適量冰片,裝入滴眼劑瓶中備用。使用時用3%雙氧水沖洗外耳道,去除膿性分泌物,然後將虎耳草液滴入耳內,每次1~2滴,每日3次。治療化膿性中耳炎31例,平均3天治愈急性中耳炎2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