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方法
1,適時播種育苗:溫室多層覆蓋栽培,播種期為65438+10月上半月;拱棚栽培,2月上半月播種;露地栽培,3月上半月播種;秋季露地栽培,7月上半月播種;秋季大棚種植,8月上半月播種。
2.營養土的配制:按7份無瓜種植的無菌肥沃菜園土+2份腐熟的幹細糞土+1份草木灰,每立方米營養土加入1公斤過磷酸鈣或2-4公斤異菌肥,充分攪拌。
3.浸種催芽:種子用量為3-3.5公斤。
①滾燙種子的熱水。將種子放入55℃的熱水中,持續攪拌15-20分鐘。當溫度達到30℃左右時,將種子浸泡5小時。
②化學藥劑浸種:將種子浸泡3-4小時後,用10-15分鐘福爾馬林(40%甲醛)浸泡,或用0.1%高錳酸鉀或10%磷酸三鈉浸泡20分鐘或1。
③催芽:用濕紗布包裹並用1層塑料薄膜包裹,在25-30℃催芽。每天用溫水洗1-2次,種子八成白時播種。
4.播種:將營養土裝入直徑為10cm的營養缽中,移入拱棚或溫室,澆足定根水。將裸露種子的芽口向下插入盆中,每盆1粒,播種後用土覆蓋1-1.5cm。苗床用薄膜覆蓋,白天揭蓋,晚上覆蓋,保持床溫在25-30℃。夏天用遮陽網給幼苗降溫。出苗後,床溫應控制在20-25℃,夜間不低於65438±05℃。保持和控制棚內壹定的溫度和濕度。4葉1心臟時間殖民。
田間施肥
1.施基肥:腐熟有機肥75000kg/hm2,稻糠或碎稭稈3000kg/hm2,然後深耕。
2.耕作:根據不同的耕作方式,畦的寬度不同。
①露地地膜覆蓋和支架栽培。邊界寬度為1.3m,溝渠寬度為0.4m,溝渠深度為0.2m..畦面種植兩行,行距0.5-0.6m,種植密度約24000株/hm。或者把邊框做2.7米,在邊框兩側種植1行,株距0.3米。
②溫室、拱棚、地膜覆蓋栽培。邊界寬度為1m,溝渠寬度為0.4m,溝渠深度為0.2m..每畦種植兩行,行距0.4米,每公頃種植3萬株左右。
③露地地膜無支撐栽培。邊界寬2.7米,溝寬0.3米,溝深0.2米。在邊界兩側種植1行,間距0.3m,每hm2種植約2.25萬株。
3.挖溝:在邊界種植區進行縱向挖溝,溝寬0.3m,溝深0.4m..
4.施溝底肥:施優質腐熟有機肥1.5萬kg/hm;或幹糞肥和餅肥1500kg/hm2;或三元復合肥600kg/hm2,過磷酸鈣300kg/hm2。攪動肥沃的土壤,平溝造埂。
田間種植
根據不同的栽培方式和季節,適時適齡種植。適宜苗齡為4葉1心。多層覆蓋早熟栽培,2月下旬至3月上旬播種。需要配合Barneda Bika根叢叢生根劑澆足定根水,鋪塑料薄膜,蓋拱棚膜,草簾,大棚膜。秋延栽培是先露地再覆膜。不同季節栽培要用塑料薄膜覆蓋。
管理和維護
1,中耕松土:無塑料薄膜的,在拉藤架前需松土3-4遍。這種植物在靠近根部的地方淺鋤,在遠離根部的地方深鋤。
2.搭設支架:用3m長的竹竿搭設人字架,在1.3m處交叉,用小竹竿搭設2-3個交叉架。大棚養殖麅子,大棚內支架的高度不要刺到大棚膜。
3、整藤:早熟架不能摘。爬地時以摘核2-3次為宜,壓藤是必須的。晚熟葫蘆宜平棚栽培,棚內覆蔓後留主蔓6-8片葉,主蔓和次蔓應立即去心。
4.人工授粉:人工授粉在傍晚進行。
5.溫濕度管理:溫室早熟栽培。種植後,重點是保持大棚內的溫度,白天揭開草簾,使大棚內溫度白天保持在25-30℃,晚上保持在18-20℃。延遲出苗後,棚內日溫保持在25℃,夜間溫度為65438±05℃。晴天早晨棚內溫度上升到28℃時,揭膜通風,下午棚內溫度下降到28℃時,關閉棚。如果棚內濕度過高,就要加大揭膜範圍。當棚外夜間溫度正常達到20℃時,即可揭棚膜。
6.水肥管理:種植時澆足根水,緩苗後澆1倍水。開花結果期前,用腐熟糞肥、有機肥或復合肥,每5天左右追肥1次;在結果期,每隔10-15天追肥1次,同時註意控制水分和肥料濃度,防止甜瓜融化;結果期後及時澆水,最好在早晨或傍晚。每10天噴施0.5%尿素和1000倍比卡矽溶性磷酸二氫鉀溶液1次。每次摘瓜後追肥要1次。雨季註意排水。溫室栽培要註意通風、保溫、減濕。
田疃管理
1,人工除草,及時防治病蟲害。
2.結合追肥平整空壟鋪草。每平方米使用稭稈或麥稭約1 kg,防止草荒。當主蔓長到50 cm左右時,最好結合灌溉追施尿素100 ~ 250g/株,追肥不要太靠近主根,防止燒根。不要把尿素撒在葉子上,以防燒焦。
3、順藤、打尖、分叉、人工授粉。沿著藤蔓,給每株植物留兩根主藤。兩根主蔓橫放在空壟上,可以壹次培育定向土壤。
掐尖:壹級枝,長到3片葉時開始掐尖,觀察調整二、三級枝,主蔓8月23日後掐尖。
人工授粉:壹般甜葫蘆種子每天早上叉捏,下午16開始授粉,酷暑過後即可停止授粉。壹般兩根主蔓結6-8個瓜。
采收:8月初開始逐步采收,即第壹茬瓜長到7-9斤左右時,第壹天要采收,第二天要剝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