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寒食節是什麽時候?

寒食節是什麽時候?

寒食節是在中國農歷清明節的前後三天。

從這壹天開始,古人三天不生火做飯,所以叫寒食。

寒食節,又稱“無煙節”、“寒食節”、“十五節”,是在夏季至日後105天,清明節前壹兩天。當壹天的第壹天是節日時,禁止吸煙,只吃冷食。在後世的發展中,逐漸增加了祭掃、登高、蕩秋千、蹴鞠、鉤鐮、鬥雞等習俗。寒食節延續了2000多年,壹度被稱為最大的民間節日。寒食節是唯壹以飲食習俗命名的漢族傳統節日。後來因為寒食和清明比較近,人們把寒食和清明結合起來才過了清明節。

相傳,重耳(晉代之子)周遊世界,歷盡艱辛。有壹次,在他饑餓無助的時候,介之推把他大腿上的肉割下來給他吃。後來,重耳當上了國王(晉文公,春秋五霸之壹),和母親壹起去找躲在山裏的介之推。我到處都找不到,就下令把火燒山放了,想把介休逼出來,結果發現介休和他媽媽都被燒死了。重耳非常後悔,於是規定每年這個時候不生火,吃壹切寒食,被稱為寒食節(山西介休市當地居民對此仍記憶深刻,但僅限於他們的思想,這三天沒有吃寒食的活動)。其實寒食節真正的起源是源於古代鉆木求新火的制度。由於季節不同,古人用不同的樹來鉆火,這就是換季生火的習俗。而且每次換火都要換新火。在新的火到來之前,人們被禁止生火,這在當時是壹件大事。寒食節的習俗有上墳、郊遊、鬥雞、蕩秋千、玩地毯、拉鉤(拔河)等。上墳的習俗很古老。

過去,中國的春節是在寒食節舉行,直到後來改為清明節。但韓方仍保留著在寒食節舉辦春節的傳統。

還有的說法是,寒食節是山西春季重要的民間節日。

寒食節的具體日期是冬季至日節後105天。目前,清明節的前壹天是山西大部分地區慶祝寒食節的日子。壹些地方,如榆社縣,在清明節前兩天慶祝寒食節。垣曲縣也講究清明節的前壹天寒食節,前壹天清淡寒食。

寒食節的源頭應該是古人的火崇拜。古人的生活離不開火,但是火經常給人類帶來巨大的災難,所以古人認為火有神靈,應該受到崇拜。各家供奉的火,每年必須熄滅壹次。然後重燃新火,這叫改火。改火時要舉行盛大的祭祖活動,焚燒谷神小米的象征,稱為人祭。習俗沿襲下來,就形成了後來的禁火節。

禁火節後來變成了寒食節,以紀念春秋時期晉國著名的大臣桀桀退。傳說在晉文公流亡期間,介子推曾經割肉充饑。晉文公回國稱帝後,分封大臣時忘了推。介子推不想誇耀自己的功績,爭寵,就帶著母親隱居在綿山。後來,晉文公親自到綿山找介子推,介子推不想做官,躲在山裏。文公的人放火燒山。本意是逼介子推露臉。結果介子推了母親壹把,被燒死在壹棵大樹下。為了紀念這位忠臣的義舉,他在介子推去世的那壹天沒有生火做飯,而是要吃冷食,這就是所謂的寒食節。

漢朝時,山西民間要禁火壹個月紀念。三國時期,魏武帝曹操下令取消這壹習俗。《殷罰令》中有這樣壹句話,“聽說太原、上黨、雁門三地,都在入冬後壹百五十天內禁止吃寒食,雲推為子”,“不許人吃寒食。違者,父母判半年徒刑,主官判百日,可得壹月俸祿。”三國歸晉後,因春秋時與晉諧音,對他們在晉的故事格外重視,為紀念介子推而禁火寒食的習俗又恢復了。但是時間縮短到了三天。與此同時,在寒食節紀念介子的想法被推廣到全國各地。寒食節已經成為全國性的節日,寒食節期間禁火禁冷食也成為漢族不變的風俗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