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舌尖上的中國感知應該和地理有關。

舌尖上的中國感知應該和地理有關。

我覺得這部紀錄片如果從地理學的角度分析,應該在於人與自然和地方文化。下面就來說說這兩個方面。

人與自然——壹個永恒的主題

人與自然的平衡是最原始的和諧與平等。《舌尖》的核心觀點是,食物應該是大自然慷慨的饋贈,而不是現代社會貪婪的索取和破壞。人類應該對這樣美好的禮物心存感激,對自然心存敬畏,對自己對自然的破壞感到愧疚和難過。

所以在拍攝采集原料的人時,文案總會刻意提到采集者是如何尊重自然規律來保護樹根、菌絲、土壤和幼魚的。紮幹湖漁民“無止境狩獵”的原則是保護自然,讓人十分敬佩。然後廣西壹個林姓船長帶著壹群家夥在海上奮戰了幾天幾夜,結果幾乎壹無所獲,因為之前的過度捕撈導致現在的資源已經枯竭。也許這種刻意的對比是另壹種善意的提醒吧!第七集呈現了中國食物的多樣性、地域差異和農業,也講述了許多中國人為了食物而適應和改造自然的故事。

而現代人在商業利益的驅動下,最容易缺乏環保意識。急功近利、自以為是的人,往往不自覺地以傷害大自然為代價獲得短期利益,大自然很快就會用自己的方式警告我們,這樣的行為是多麽愚蠢,需要付出更加慘痛的代價!《舌尖》倡導生態友好的農業生產方式,倡導餐桌回歸大地,食物回歸自然。

舌尖上的故鄉——壹方水土壹方人

壹種味道,壹絲懷念。故鄉,遙遠的依戀和向往。《舌尖》重點介紹了具有各種地域特色的代表性菜系。這個國家不同地區不同風格的食物代表了不同地區不同的個性甚至性格。有人評價這是“舌尖上的故鄉”,每個人的舌尖上的故鄉加起來就是舌尖上的中國,比如蘑菇的雲南,臘肉豌豆尖的四川,幹絲的南京,肉餅的香河,龍井蝦的杭州...據說有些在國外的留學生看到這個節目淚流滿面。他們無法理解在微博上大喊減肥不能吃這個吃那個的行為和邏輯。

影片中有壹個故事:在浙江慈城,有壹對空巢老人。他們最開心的時刻就是兒孫從寧波回來給他們做好吃的年糕。壹家人坐在壹起,吃著年糕,聊著家常,其樂融融。然而,短暫的團聚後,兒孫們分別駕車離去,留下老兩口在家。另壹集,壹對老夫妻日復壹日地種芋頭,兒女早已離開這裏去大城市打工,不再和田地打交道。而且我也註意到,每壹集我都會提到江浙的代表性美食,每次提到都覺得很熟悉,很親切。粽子,年糕,冬筍...以前不在乎的食物,原來是那麽珍貴美好!同樣,影片也描繪了香港的壹群老人,他們總是聚在壹起,做他們最拿手的飯菜,講他們年輕時的故事。他們互相幫助,互相溫暖,分享生活中的溫暖和痛苦。在這裏,食物顯然成了人與人之間心靈溝通的橋梁。姚桂文和王翠花這對在雲南買了30年豆腐的簡單夫婦,圍繞著豆腐過著輕松而艱苦的生活。妻子調皮說丈夫又懶又笨,丈夫咯咯笑著回答:她都好。這樣的生活令人羨慕。

中國人愛這樣的美食,其實是愛自己的文化,自己的血脈,自己的土地。無論是米粉還是豆制品,雖然南北方風格迥異,差異巨大,但壹致的是同壹個傳統,同根同源。無論是農民、漁民、牧民還是山民,他們都壹樣原始、淳樸、勤勞、聰明,不怕瑣碎,精心打磨。每壹次收獲都飽含著積累的經驗和奔波,每壹道工序都蘊含著無限的智慧和想象,每壹件成品都承載著簡單樸素的滿足和喜悅,還有讓人心酸的苦盡甘來和無怨無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