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炎的癥狀和治療
1,胃炎會引起上腹痛。
最常見的癥狀是上腹痛,約占85%。淺表性胃炎患者的胃脘痛大多不規則,與飲食無關(部分患者空腹舒服,飯後不舒服)。壹般為輕度慢性上腹灼痛、隱痛、脹痛。癥狀常因吃冷食、硬食、辛辣或其他刺激性食物而加重,少數與氣候變化有關。這種用於上腹痛的解痙抗酸劑不易緩解。
2、胃炎會引起胃脹。
慢性淺表性胃炎患者常有腹脹。常因食物滯留胃中,排空延遲,消化不良引起。
3、胃炎會引起消化不良。
患者打嗝,說明胃裏的氣體增多,通過食道排出,暫時緩解了上腹部的飽脹感。
4、胃炎可引起反復出血。
反復出血也是淺表性胃炎的常見癥狀。出血的原因是慢性淺表性胃炎基礎上的胃黏膜急性炎癥改變。
5、急性胃炎患者的壹般治療
盡量臥床休息,口服葡萄糖電解質溶液,補充流失的體液。若嘔吐持續或脫水明顯,應靜脈補充5%-10%葡萄糖鹽水等相關電解質。鼓勵人們服用輕質液體或半液晶,以防止脫水或治療輕度脫水。
6.急性胃炎患者可選擇抗菌治療。
抗生素對這種疾病的治療效果存在爭議。對於感染性腹瀉,可適當選擇靶向抗生素,如黃連素0.3g口服,1壹日三次或慶大黴素80000 U口服,1壹日三次等。但是,應防止濫用抗生素。
7.慢性胃炎患者要註意飲食。
原理類似於潰瘍病。多次少食多餐,以軟食為主,避免生冷刺激性食物,更重要的是根據患者的飲食習慣和多年的經驗總結出壹套適合自己的食譜。
8.慢性胃炎患者可以選擇藥物治療。
Hp相關性胃炎需要根部雕出的。其他慢性胃炎沒有特效治療方法,大部分不能逆轉胃炎,所以以對癥治療為主。
2、胃炎對身體的影響
胃出血:慢性胃炎出血並不少見:粘膜萎縮變薄,血管暴露,食物摩擦粗糙,粘膜糜爛出血,主要表現為黑便,出血量大則突然吐血,甚至出現頭暈、心慌、夜睡、出汗,甚至休克。
貧血:慢性胃炎大量失血後伴有兩種貧血:巨幼細胞性貧血,即惡性貧血。患者貧血、頭暈、乏力、心悸、面色蒼白;缺鐵性貧血,壹種是慢性失血引起的;二是慢性胃炎患者吃得少,是營養不足造成的;第三是胃酸不足。
胃潰瘍:胃潰瘍與淺表性胃炎、糜爛性胃炎並存,有明顯的炎癥刺激,胃黏膜萎縮變薄,糜爛潰瘍。應及時進行胃鏡檢查,以免延誤診治。
胃癌:根據國際衛生組織的統計,經過10-20年的隨訪,胃癌的平均發病率為10%,其發展順序為:淺表性胃炎-慢性胃炎-腸化生或不典型增生-胃癌。慢性胃炎容易癌變有兩種情況:慢性胃炎伴惡性貧血的癌變發生率比其他胃腸疾病高20倍以上,應引起胃腸疾病患者的重視;萎縮性炎癥伴腸上皮化生和重度不典型增生。
3.如何預防胃炎
忌過量飲酒:酒精可引起胃粘膜充血水腫,甚至糜爛出血而形成潰瘍。長期飲酒還會損傷肝臟,引起酒精性肝硬化。胰腺炎的發生還與酒精中毒有關,酒精中毒反過來會加重對胃的損害。
不講衛生:現已發現,幽門螺桿菌感染是胃炎、潰瘍、胃癌的罪魁禍首,可通過餐具、牙科用具、接吻等方式相互傳染。因此,註意衛生,不使用別人的餐具和牙科用具,可以預防幽門螺桿菌感染,從而預防各種胃病。
戒煙成癮:吸煙會引起胃黏膜血管收縮,減少胃黏膜前列腺素的合成。前列腺素是胃黏膜的保護因子,它的減少會傷害胃黏膜。吸煙會刺激胃酸和胃蛋白酶的分泌,所以吸煙成癮是導致各種胃病的重要原因。
4.腸胃炎吃什麽好?
1,低脂,少纖維。油性和含脂肪過多的食物不易消化,其滑腸作用會加重腹瀉癥狀。烹飪方法主要有蒸、煮、燉、燜;膳食纖維能促進腸道蠕動,刺激腸壁,對病腸不利,需要限制。應避免含纖維較多的食物,如韭菜、芹菜、黃豆芽和洋蔥。
2.註意蛋白質和維生素的攝入。在日常飲食中,適當選擇壹些易消化、蛋白質優良的食物,如魚、蛋、豆制品、富含維生素的綠葉蔬菜、新鮮果汁、蔬菜汁等,以補充長期腹瀉造成的營養消耗。慢性腸炎患者消化吸收功能差,宜采用易消化的半流質飲食或殘渣少的軟食,不宜壹次吃太多。
3、加入水、鹽等。如果慢性腸炎伴有脫水,應及時飲用淡鹽開水、蔬菜湯、蔬菜汁、果汁,補充水分、鹽分和維生素的不足。
4.少吃產氣食物和甜食。排氣和腸鳴音過強時,應少吃蔗糖和容易產氣發酵的食物,如黃豆、紅薯、白蘿蔔、南瓜、黃豆等。
5.註意飲食衛生。慢性腸炎患者身體虛弱,抵抗力差,尤其是胃腸道感染,更要註意飲食衛生。不吃生冷、硬的和變質的食物,戒酒和辛辣刺激性調味品,盡量不在外面的飯店和大排檔吃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