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缺鋅:素食者的鋅攝入量低於非素食者。缺鋅會影響孩子的發育、免疫功能和性欲。由於植物鋅的生物利用率低,素食者應努力達到或超過鋅的推薦攝入量。
2.維生素B12缺乏:維生素B12是造血過程和神經系統所必需的。維生素B12幾乎只存在於動物性食物中,螺旋藻、海洋植物、大豆發酵食品提供的維生素B12無活性。長期素食導致維生素B12嚴重缺乏,進而出現特殊的幻視。
3.缺鐵:植物性食物只含有非血紅素鐵,不如肉類中的血紅素鐵。植物性食物對鐵的吸收較差,所以雖然素食中的鐵含量高於肉類食物,但素食中的鐵存量較低。素食也可能導致貧血。這種情況多發生在兒童和婦女身上。
4.缺鈣:缺鈣對於禁食乳制品的素食者來說是很常見的。純素食者的鈣攝入量低於乳制品和雞蛋素食者和雜食者。缺鈣,尤其是女性,中老年容易骨質疏松。
建議:可以多吃新鮮蔬菜,黃豆,發菜,芝麻,這些都是富含鈣的。
5.缺乏維生素D,如果維生素D不足,會導致鈣大量流失,引起骨質疏松、佝僂病、骨結構脆弱等疾病。
建議:植物性食物中幾乎沒有維生素D。如果吃蛋奶,可以多吃雞蛋和奶制品或者多喝牛奶補充維生素D,如果吃素食,不妨多曬曬太陽,讓人體自行合成維生素D,或者補充壹些維生素D的營養補充劑,以免影響鈣的吸收和骨骼的發育。
6.缺碘:魚是人體獲取碘的主要食物,但長期不吃魚容易造成“缺碘”。
建議:除了加碘鹽,還可以用含碘豐富的加碘醬油、加碘面包、海帶、紫菜來補充碘鹽。避免食用白菜、甘藍、油菜、木薯、核桃等食物,避免甲狀腺腫大。
7.蛋白質質量低:素食者攝入的蛋白質質量相對較低。雖然素食者可以通過植物獲得和非素食者壹樣多的蛋白質,但植物蛋白的質量比動物蛋白差,賴氨酸等必需氨基酸更少。
建議:用大豆蛋白代替豬肉。對於不吃肉的人來說,很容易缺乏蛋白質。蛋白質,即氨基酸,是細胞生長的重要元素。肉類富含蛋白質,素食者可能經常缺乏1 ~ 2種必需氨基酸。結合不同的食物來滿足身體的需要。蛋白質、谷類和豆類是最佳組合。可以試試紅豆飯,八寶粥等等。蛋白質是維持人體健康的重要營養素。如果壹個人沒有攝入足夠的蛋白質,體力就會下降,對病毒的抵抗力也會減弱,容易導致精神緊張。表現為身體機能低下、精神萎靡、註意力不集中、早衰、皮膚幹燥、心力衰竭、頭發枯萎等壹系列不良癥狀。用大豆蛋白代替豬肉是個不錯的選擇。因為豆制品富含植物蛋白,不含飽和脂肪。
8.熱量低:長期素食,由於蛋白質和脂肪嚴重不足,容易造成營養不良。長期吃素的女性生下的孩子往往會有生長發育障礙。蛋白質是構建和修復人體組織的主要原料,長期缺乏對機體的抗病能力影響很大;脂肪產生高熱量,不飽和脂肪酸是“人腦的食物”,對促進大腦的智力發育極其重要。所以長期吃素對正在快速成長的年輕人是有害的。
9.記憶力下降:很多老年人害怕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所以改吃素。但據美國最新醫學研究表明,長期吃素會因缺乏蛋白質、維生素B12等營養物質而導致記憶力下降、精神萎靡、反應遲鈍、疲勞等癥狀。
10.誘發心血管疾病:德國最近的壹項研究表明,如果過分強調素食,會因營養不均衡而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德國研究人員調查了壹些德國素食者。結果顯示,雖然這些素食者的膽固醇水平較低,但他們大多表現出維生素B12缺乏的癥狀,這使得血液中壹種叫做“同型半胱氨酸”的成分增加。這種物質會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調查還發現,不吃肉可能會導致血液中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下降,這對心血管健康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