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蛤蜊:在幹鍋中不用水煮。
不要加水。在幹鍋裏煮。過壹會兒,妳會聽到“砰砰”的聲音。不要開蓋,等個三五分鐘,蚌肉就嫩了。
2生蠔:煮開蒸三分鐘。
將牡蠣放在蒸籠的爐柵上,水燒開後蒸三分鐘。值得壹提的是,牡蠣的大小影響蒸的時間,大牡蠣的蒸時間必須延長1分鐘。
海螺:煮海螺必須加水。
煮海螺壹定要加水,壹般兩斤海螺加壹碗水。燒開後滴兩三滴醋或香油,這樣螺螄肉就容易挑出來了。看到海螺的頭微微伸出來,就可以做飯了!
4皮皮蝦:蒸的時間比貝類長。
皮皮蝦壹般的烹飪方法也是蒸。不管是大的還是小的,蒸的時間都是煮沸後的七八分鐘。
5螃蟹:螃蟹的肚子必須朝上。
為了防止蟹黃流出來,蟹肚壹定要朝上!煮開後蒸十分鐘左右,看到螃蟹完全由綠變紅,就可以出鍋了。
章魚:頭和爪分開煮。
章魚的頭和爪是在不同的時間烹飪的。如果壹起煮,很可能是頭剛煮好,爪子老了咬不動,所以頭和爪子最好分開煮。先把頭砍下來,放鍋裏煮。七八分鐘後,把爪子放進鍋裏,煮五六分鐘,味道就會很脆。
7海魚:蒸魚最好用旺火。
合適的蒸魚包括比目魚和黑頭魚。蒸之前需要在魚上換刀,可以放點胡椒粉和鹽調味。清蒸魚需要大火,用大火蒸,煮開後蒸五六分鐘,肉質最嫩。
附:海鮮做好要多久(時間表)
序號海鮮名稱它需要1海螺兩分半鐘,3只牡蠣3分鐘,4只扇貝3分鐘,5只蛤蜊3到5分鐘,6只皮皮蝦7到8分鐘,7只螃蟹10分鐘,8只章魚頭12到14分鐘,爪子5到6分鐘就可以吃了。
1海鮮未煮熟,含有細菌。
海鮮中的細菌主要是副溶血弧菌,耐熱性強,80℃以上才能被殺死。此外,海鮮中可能存在寄生蟲卵,以及加工過程中產生的細菌、病毒汙染。壹般來說,沸水煮4-5分鐘才能完全殺菌。
死貝類體內有很多毒素。
貝類本身細菌攜帶量相對較高,蛋白質分解較快。壹旦死亡,就會滋生大量細菌,產生毒素,其中含有的不飽和脂肪酸也容易氧化酸敗。不新鮮的貝類還會產生更多的胺和自由基,對人體健康構成威脅。
3海鮮不適合配啤酒,和痛風壹起吃。
吃海鮮的時候,很多人喜歡配著啤酒吃。其實這種做法很危險。因為吃海鮮時喝大量啤酒會產生過多的尿酸,沈積在關節和軟組織,從而引起關節和軟組織的炎癥。
4海鮮不要和壹些水果壹起吃,會導致腹痛。
魚蝦富含蛋白質、鈣等營養物質。如果與葡萄、石榴、山楂、橄欖等含鞣酸較多的水果壹起食用,不僅會降低蛋白質的營養價值,還容易使海鮮中的鈣與鞣酸結合,形成新的不易消化的物質。
5海鮮要先冷凍,用淡鹽水澆灌。
牡蠣和壹些水生貝類體內存在壹種“創傷弧菌”細菌。對於腸道免疫功能差的人來說,吃生海鮮有潛在的致命性。美國研究人員發現,先將牡蠣放在冰上,然後倒入壹些淡鹽水,可以有效殺死細菌,使其食用更加安全。
6關節炎患者少吃海鮮
因為有些海產品含有較多的尿酸,如海參、海魚、海帶、紫菜等。,尿酸被人體吸收後可在關節內形成結晶,導致關節炎癥狀加重。
7冰鮮蝦不要白吃。
任何海鮮都只能在高度新鮮的狀態下做成蒸、煮的菜肴。如果鮮蝦放在冰箱裏時間長了,細菌含量會增加,蛋白質已經部分變性,不適合煮著吃。但冰鮮蝦可以油炸,也可以高溫油炸,同樣可以呈現美味。
這七種常見海鮮的哪些部位不能吃?
01螃蟹
蟹心:白色六邊形,在蟹中間黑色膜衣下,也叫六邊形盤。從中醫的角度來說,極寒,最好不要吃。
蟹腮:就像蟹殼裏的兩排小爪子,是蟹的呼吸系統。建議不要吃。
蟹胃:呈三角形,內含蟹屎。吃蟹黃的時候註意不要吃到蟹胃。
蟹腸:在蟹肚的三角部位,可以看到壹條斷裂後的黑線,吃的時候要去掉。
螃蟹:醫生特別提醒,壹些小商販和攤販正在推著手推車,壹串串地賣小炒螃蟹。不要吃這只螃蟹。它叫蟹,是壹些寄生蟲的中間宿主。如果吃了,非常容易染上傳染病。
02海蝦
蝦頭:小龍蝦的頭部吸收和處理毒素最多,也是容易積聚致病菌和寄生蟲的部位。
蝦線:蝦線盡量去掉。壹、蝦消化道有臟東西,沙感也影響口感。
03扇貝
裙子:裙子裏藏了很多臟東西。如果妳真的想吃,最好洗幹凈,煮熟了再吃。
內臟:扇貝肉旁邊黑色的部分是內臟,裏面含有大量的細菌。建議不要吃。
04海味香腸
海腸兩端的毛刺和獨立內臟是不能吃的,只能吃海腸的腸子。
05生蠔
牡蠣的肚子裏有壹個綠色的東西,是牡蠣吃的食物。不衛生,最好不要吃這部分。
06鮑魚
鮑魚肉旁邊綠色的東西是內臟,沒有毒素,容易引起皮炎等過敏反應。不建議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