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青花瓷有什麽特點?
元代青花瓷色彩鮮艷,影響深遠。獨特的生產技術改變了整個世界瓷器的發展進程。因為西方王公貴族對中國的青花瓷情有獨鐘,直到今天,西亞生產的陶瓷依然帶有濃厚的中國色彩。在當今的藝術品投資市場上,元青花瓷仍然占有壹席之地。◆青花青花著色鐵點壹般較重,釉料有青花釉、官釉和典型青花瓷釉。藍白兩種顏色:濃綠和灰光,都有鐵點。◆底部無釉大多數器物底部有明顯的螺線,有的有刀痕,粘有砂粒。碗之類的小瓷器,足中央往往有乳頭狀突起。釉點或大面積釉塊常粘在大瓷器底部未上釉的露胎部分。內壁常見淡紅色、黃色釉層,有不規則透明釉刷痕。◆多肋梅瓶、多肋玉壺春瓶、多肋瓢瓶、方扁壺、高頸瓶等。,這在元代是絕無僅有的。器物的底足內壁往往是上下傾斜的,如碗、罐、瓶、盤等,具有鮮明的元代特征。碗、器皿的底腳外壁,往往有手工蘸釉時留下的指印。壹片壹片拼接罐、瓶等大型器件都是壹片壹片拼接而成,尤其是接地的痕跡非常明顯。易拉罐內壁釉面不均勻,有明顯的接縫痕跡,常有棕點和小黑缺陷。◆露胎釉面不到底,胎稍露,呈棕紅色。圈腳不是很整齊。仔細看,有點歪,尤其是大壺和梅瓶。◆濕胎接合高足杯的杯體與腳接合采用輪胎接合的方法,即濕胎兩部分接合,而不是分別給杯體和腳柄上釉,而是靠釉的粘性來接合。因此,元代高足杯足頂部無釉,常有乳頭狀突起,足中空不封。元青花罐賞析:大口、短頸、扁腹、平底。外體以青花裝飾,主體繪有糾結的菊花圖案。花形碩大,花瓣卷起,層次分明,青花發色濃郁,近足處飾變形蓮花花瓣紋,內繪如意雲頭紋,細膩流暢。元代青花水波紋雲龍八寶壺賞析:大口短頸扁腹平底。外體青花裝飾,頸部及近底部繪水波紋,肩部以變形的蓮瓣繪八寶,腹部以雲龍為主題。它的胴體厚而典雅,有藍色和白色。成熟的青花瓷應該是元代景德鎮青花瓷。由於元青花瓷胎采用了“瓷石+高嶺土”的二元配方,增加了胎中Al2O3含量,提高了燒成溫度,降低了燒成過程中的變形率。所以大部分器物的胎體都是厚而飽滿的。胎色略灰黃色,胎質疏松。底釉分青花和蛋清兩種,乳濁感很強。所用綠色料有國產料和進口料:國產料為高錳低鐵綠色料,呈青藍色和灰黑色;進口料為低錳高鐵綠色料,呈綠色,顏色豐富,有銹斑。在壹些器皿上,也有國產料和進口料並用的情況。主要有日用陶瓷、祭祀器皿、盜墓器皿等。其中,竹質高足杯、基座器皿和盜墓器皿最具時代特色。除玉壺外,泉底滿釉,其他器物底部砂質無釉,呈燧石紅色。元代青花瓷紋飾最顯著的特點是構圖飽滿,層次多而不亂。筆法多以壹筆見長,流暢有力;輪廓渲染厚重沈穩。青花瓷的主題紋飾有人物、動物、植物、詩詞等。人物有高適圖(四愛圖)和歷史人物。動物有龍鳳、麒麟、鴛鴦、遊魚等。常見的植物有牡丹、荷花、蘭花、松樹、竹梅、靈芝、花葉、瓜果等。詩詞難得。彩繪牡丹的花瓣多留有白邊;龍紋頭小,頸細,身長,三爪或四爪,背上有脊,鱗片多呈網格狀,雄健兇猛。輔助裝飾多為卷草、蓮瓣、古錢幣、海水、回文、雲彩、芭蕉葉等。蓮瓣形似“牙套”,道教珍寶多繪於蓮瓣;如意雲紋中,常畫海八怪、斷枝蓮花、纏枝花,畫三階雲;芭蕉葉中間的梗是實心的(填充綠色物質);海水線是粗線結合細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