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菌絲培養 接種後將瓶或袋移進培養室,溫度控制在22~25℃,菌絲生長蔓延後,由於菌絲的呼吸作用會產生發酵熱,比室溫高3~4℃,所以室溫比菌絲生長的適溫可低3~4℃。
2、壹般接種後2~3天,菌絲就開始萌發,10天後就能向料內縱深蔓延生長,約經壹個月左右,菌絲就能長滿全瓶。由於金針菇栽培過程容易發生雜菌,在發菌階段要認真檢查,發現雜菌感染應及時處理或撿出,防止擴散蔓延。
3、出菇後的管理 菌絲長滿後,要立即進行搔菌(即將表面的老菌種刮掉),以促進原基和子實體形成。這時要加強通風和保持壹定的散射光進行催蕾培養。
4、子實體長出後,溫度控制在8~14℃之間,空氣相對濕度保持 90%~95%,並進行緩慢的通風換氣。由於金針菇的主要食用部位是清脆的苗柄,以菌柄長而嫩的品質最高。
5、因此當子實體形成後,在瓶口或袋口套上15厘米高的牛皮紙袋或用黑布遮住栽培房的門窗,促進菌柄生長,以獲得小菌蓋長菌柄的金針菇。
6、采收 壹般菌柄長至13~14厘米,菌蓋直徑2~3厘米時就可采收。采收時,先取下紙袋,輕握菌柄,輕輕搖動拔起,要防止折斷菌柄或帶出培養料。
7、采收後,整平瓶面或袋面,按同樣方法管理,可繼續長出第二批菇。待第二批采收後,將培養料挖出,鋪於地面或床架上,做成厚10厘米的床畦,稍壓實,覆蓋塑料薄膜,經20天左右又可再長l~2批菇。
擴展資料:
1、培養料配方
(1)、 木屑培養基:木屑 70% 米糠或麥皮 27% 蔗糖 1% 石膏粉 15% 碳酸鈣 0.5% 水 適量
(2) 、棉籽殼培養基:棉籽殼 75% 米糠或麥皮 22% 蔗糖 1%?過磷酸鈣?1% 石膏粉 1% 水 適量
(3)、 甘蔗渣培養基:甘蔗渣 75% 米糠或麥皮 20% 玉米粉 3% 蔗糖 1% 石膏粉 1% 水 適量
(4)、 玉米芯培養基:玉米芯 70% 米糠或麥皮 25% 蔗糖 1% 石膏粉 2%?過磷酸鈣?1% 碳酸鈣 1%水 適量
2、培養料制作 按上述配方任選壹種,稱取各原料混合後加水拌勻,含水量掌握65%左右,然後裝入廣口瓶或塑料袋內,揩凈(袋裝的袋口套塑料圈竹圈),塞上棉塞,移入高壓鍋或蒸籠中滅菌。高壓鍋滅菌在15公斤/平方厘米壓力下保持15小時;蒸籠或上消毒竈在水燒開後保持6~8小時。
3、接種培養料 滅菌後搬入接種箱或無菌室,料溫降到25℃左右時,就可以無菌操作,將菌種接入瓶子或塑料袋內的培養基中,每瓶菌種可接60~70瓶(袋)。
4、金針菇栽培分為發菌、出菇兩大步。發菌階段要求場所保溫、通風、幹凈。出菇階段最好選擇在室外建半地下式菇房,即往地下挖1米深,再在四周用土垛起1米高的墻,上蓋塑料膜及草簾。
參考資料: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