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媽媽燉排骨給爺爺吃,我 饞了就喝了幾口肉湯 ,結果半夜關節就疼得受不了了。”病床上壯壯說得可憐兮兮的。
16歲的煙臺男孩壯壯(化名)是個小胖墩,壹米五多的個兒體重已140斤。提起壯壯的飲食,母親劉女士頭疼不已,因為壯壯過去有過痛風,平時劉女士就限制他吃犯忌的食物,不想他前幾天就偷喝了幾口肉湯,痛風犯了。
劉女士說,去年壯壯曾因關節疼輾轉過三所醫院,最終在毓璜頂醫院確診為高尿酸血癥,也就是俗話說的痛風。“這麽小的孩子也痛風?”劉女士詫異地說,兒子也沒吃海鮮、喝啤酒啊?
醫院風濕免疫科主任湯艷春解釋說, 痛風分遺傳性和繼發性 ,並不僅是吃海鮮喝啤酒能誘發, 痛風發病主要是體內嘌呤代謝失常所致。
1. 外邪侵襲 。身體被 濕熱濁毒 侵襲,留於關節而致氣血和脈絡不通暢,不通則痛。
2. 飲食不節 。經常吃肥甘厚膩的食物,或者因為體質的原因,使得體內運化失調之後生濕濁,往外到皮肉關節,往內留於臟腑,發為本病。
3. 臟腑蘊毒 。素體陽盛,長期積熱下來, 熱郁毒盛 ,壅閉經絡,引起痛風。
4. 脾胃虛損 。 脾虛 會使得體內水濕運化失常,濕濁會停滯在體內,長期下來致病。
5. 血熱致瘀 。長期 血熱 導致脈絡堵塞,引起關節腫大、畸形及僵硬等情況。
1. 濕熱蘊結證
濕熱是有形之邪,會阻滯經絡脈道出現氣血不通等情況。該癥常見局部關節紅腫灼痛,發病會比較急,壹般發於壹個或多個關節,會伴隨有發熱、口渴、惡風等情況,或者出現盜汗、頭痛、小便短黃等癥狀。
治療以 清熱除濕,祛風通絡 為主,可用四妙散加減進行治療, 在辯證論治的基礎上 ,對熱甚者可加連翹、忍冬等藥材清熱,陰傷者可加上麥冬、玄黃等滋陰藥材.
2. 脾虛濕阻證
濕邪侵犯脾臟,則會出現倦怠、納食減少等濕邪困阻中焦的癥狀。常見於無癥狀期或癥狀緩解期,可能會伴有輕微的關節疼痛、高尿酸血癥、頭暈、腰膝酸軟、腹部脹悶等癥狀。
治療應以 健脾化痰、滲濕通絡 為主,可用四君子湯加減進行治療,濕邪甚者,可加豬苓、澤瀉等除濕邪,腰膝酸軟可加杜仲、骨碎補等補益肝腎。
3. 寒濕痹阻證
寒邪入侵,會使得肢體關節容易出現屈伸不利、關節局部疼痛、肌膚麻木等癥狀,該癥常見關節腫脹疼痛,且痛有定處,關節屈伸不利、或有痛風石沈積等,治療應以 散寒除濕、通絡止痛 為主,可用黃芪防己湯加減進行治療,對於寒邪甚者,可加附子等溫陽藥材。
4. 痰瘀痹阻證
濕熱久留於身,氣血不通而生瘀,淤血和濕熱的結合會使得經絡阻滯更加嚴重,使疼痛更劇烈,活動嚴重受限,該癥常見關節疼痛反復發作,痛處固定,關節紅腫,屈伸不利等。
治療應以 活血祛瘀、化痰通絡 為主,可用桃紅四物湯加減進行治療,關節疼痛者,可加乳香、沒藥等止痛,久病體虛,可加黃芪、黨參扶正。
5. 肝腎虧虛證
寒濕易侵犯肝腎二臟,使得骨失所養,筋失所榮,導致骨質受損、關節屈伸不利,該癥常見關節疼痛反復發作,呈遊走性疼痛,或出現關節變形、足跟疼痛、疲倦乏力等。
治療應以 益腎養肝、活絡止痛 為主,可用獨活寄生湯加減進行治療,對冷痛甚者,可加四逆湯溫陽散寒,陰虛火旺者,可加知母、黃柏等滋陰清熱的藥材。
以上藥方供參考,具體還需辨證論治。
很多人認為痛風是“和尚病”,壹旦得上了,從此便只能粗茶淡飯,壹點葷腥都沾不得。
這種認識其實比較片面 ,肉類蛋白質含量高且屬於優質蛋白質,是人體攝入蛋白質的主要渠道之壹,如果 蛋白質攝入不足將無法維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對於痛風患者而言,吃肉時要註意肉類品種的選擇。
痛風患者在急性期, 嘌呤攝入量應控制在每日150毫克以內 ,宜選擇嘌呤含量低的食物;
低嘌呤食物 : 每100克食物中,嘌呤含量在50毫克以下 的,即為低嘌呤食物,如大米、奶制品、蛋類、水果、胡蘿蔔、黃瓜、茄子、西紅柿、土豆等。
中嘌呤食物 : 每100克食物中,嘌呤含量在50毫克到150毫克之間的 ,即為中等嘌呤食物,如豬肉、牛肉、草魚、鱔魚、鰻魚、大比目魚、龍蝦、螃蟹等。
高嘌呤食物 : 每100克食物中,嘌呤含量在150毫克以上的 ,即為高嘌呤食物,如動物內臟、濃肉湯、帶魚、沙丁魚、鰱魚、小魚幹、基圍蝦、扇貝、牡蠣等。
痛風之疾,非壹日之寒。除了合理的攝入蛋白質之外,痛風患者還需註意 管住嘴,多喝水、多運動 ,才能避免病情加重和再次復發。
#39 健康 超能團# #清風計劃#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