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小學科學課題開題報告

小學科學課題開題報告

小學科學課題開題報告

 小學科學課題開題報告應該寫些什麽呢?下面隨我看看小學科學課題開題報告範文吧~

  壹、本課題選題的依據

 研究背景:“探究學習”作為新課程改革所倡導的壹種科學的學習方式,正在學校教育教學活動中落地生根。關於探究學習的研究,如雨後春筍般的迅速成長。目前國內小學“探究型”課程的開發較為迅速,但探究性學習落實到課堂教學之中成熟的理論體系和系統的實踐經驗較少。鑒於上述狀況,加強小學課堂教學中探究性學習的實踐與研究具有極其重要的實踐意義。

 理論意義: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內心深處都有壹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壹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小學科學學習過程是充滿著觀察、實驗、模擬、推斷等探索性與挑戰性的活動。在小學科學教學過程引入“探究性學習”,就是要註重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徹底改變教師以例題、示範、講解為主的“教”的方式和學生被動接受的“學”的方式,按照開展科學研究的方式進行教學活動,讓學生在教師的組織、引導與合作下自己發現問題,主動獲取知識。這樣,就能最大限度地減少教師的講授;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自主發展的需要;最大限度做到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在“主動”中發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創新,充分體現小學生學習的自主性,使課堂教學煥發出生機勃勃的活力和效力。

 應用價值:現階段關於“探究性學習”的理論研究比較多,然而真正將這些理論轉化為實踐教學的卻比較少。研究的時間幾乎都在課堂之外進行,而在科學課堂教學中尤其是小學科學課堂教學中實踐與研究的幾乎沒有。為此,我們提出了“小學科學探究性學習的教學策略研究”課題。預計通過此課題初步形成“探究性學習”在小學科學課堂教學中實施的模式和框架以及教學過程中運用的策略,使之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對科學實現再創造,使小學科學順應人類學習的需要,從抽象、嚴謹、枯燥的形式中解放出來,以開放的課堂教學形式再現科學的基本過程,再現科學與大自然和人類社會的千絲萬縷的聯系。力求探索、構建壹個註重小學生自主學習和實踐探究,註重課堂互動,關註課堂中愉快和諧的群體生活,讓小學生成為活動的主體,成為課堂的主人,以小學生發展為根本,以促進小學生發展為取向,使小學生個體在有限的學習歷程中去掌握無限增長知識的能力--“學會探究”的新型課堂教學模式。

 省內外同類研究現狀評述:目前,省內外研究者對小學科學教學探究性學習已有壹定研究,也有些初步的成果,但是小學科學探究性學習的實施尚有所欠缺,小學生的探究能力較差,缺乏與生活的真實聯系,小學生還沒真正的學會自我探究,自我探索的學習能力,有的形式還是以前的教學模式,很多研究者對小學生的解決問題能力研究還有所欠缺,應用到課堂實踐中的方式不夠新穎,沒有做到以學生為本,通過上述分析,有必要對課堂教學的探究式學習進行研究。

  二、本課題研究的條件

 開展本課題研究具有以下有利條件:

 背景條件:新的課程理念已經轉化為教師的教育觀念並走進課堂教學之中,給課堂教學帶來了勃勃生機,教師和學生同新課程壹道成長起來,並取得了明顯的成果。尤其是新課程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為進壹步推廣探究性學習,並對之進行深入研究創造了良好的內外環境。

 人員上:我校成立課題小組。課題小組成員具有多年科研實驗管理經驗的科研實踐經驗。同時我校具有良好的教育科研傳統,學校領導大力支持科研工作,肯在教育科研上投入人力、物力,又為順利實施此項研究提供充分的物質保障。

 研究工作基礎:

 (1)對相關的研究已有了壹年的嘗試;

 (2)收集並學習了國內外有關的理論資料和先進經驗;

 (3)通過對前壹階段的嘗試性教學的總結,對探究性學習在小學科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已有了壹些初步的認識和新的設想。

  三、本課題研究的理論基礎:

 1、科學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1)有效的科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的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科學學習的重要方式;

 (2)教師應激發學生學習科學的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科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科學知識與技能、科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科學活動經驗。

 2、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學生的學習不是自外向內的灌輸而是由內向外的生長。

 3、有意義學習理論

 有意義學習就是把新知識和原有知識聯系起來,將新知識納入到學習者原有的認知結構中。

  四、本課題研究要解決的'問題

 課題組成員需要加強理論學習,提高理論素養,增強指導和實施實驗的能力。經常閱讀和借鑒各種教育刊物上成功的理論、經驗及案例,提高課堂實踐能力。采取請進來、走出去的辦法,學習名優學校成功的經驗和做法,為我們的實驗增添生機和活力。進壹步加強文獻研究,準確定位我們的研究方向,確保研究具有較高的理論水平和實踐價值。

  五、本課題研究的目標、內容

 1、本課題研究的目標是:以新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為依據,以培養小學生探究學習的能力,構建課堂探究學習的理論體系為目標,以實驗研究為主要方法,探索探究性學習模式的操作策略,創新探究性學習的思維策略,積累成功的教學案例,同時通過實驗研究不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豐富並完善探究學習的理論。

 2、本課題研究的內容是:

 (1)探究學習的特征及教學模式的研究

 (2)探究學習教學組織形式的研究

 (3)小學生探究能力發展的壹般規律的研究

 (4)探究性學習思維策略的研究

 (5)探究性學習成功案例的積累與研究

  六、本課題的前期準備工作

 2011年3月至2011年9月,我們成立了課題組,查閱了相關文獻,對課題進行了較為充分的論證,申報了該項課題,並已經獲得立項審批。同時對課題組成員進行有關實驗方面的技術、理論、學科教學的理念等方面的培訓。為開展實驗工作做好了充分的前期準備。

  七、本課題的研究方法

 采用實驗班與對比班前後測,實驗班進行實驗處理,對比班不進行實驗處理,在實驗中克服無關因素的幹擾,獲取真實可靠的實驗數據。最後通過前後測以及實驗班與對比班的中期測量、終期測量來比較實驗的效果。

  八、本課題研究的進度計劃

 (壹)起始階段:(2011.3 ——2011.7)

 1.學習理論,開展調查研究,對問題進行分析比較,研究對策,確定研究課題;

 2.確定課題組長及課題組人員,做好課題申報工作。

 (二)實驗與研究階段:(2011.9 ——2013. 7)

 1.按設計的課題方案全面實施,同時做好開題論證工作;

 2.運用理論為先導的策略,指導課題深入研究,保證課題的發展;

 3.要抓住實踐課、公開課、研討課的機會,發現課題研究中的成果和存在問題。做到好的成果及時推廣,有問題的及時采取措施補救,調整方案;

 4.課題組要深入調查,采用對個案分析等方法,及時總結經驗,撰寫論文、調查報告等,積累成果;

 5.課題組圍繞課題出刊壹期以論文、教案為主的研究專集;

 6.每學期開展壹次課題展示活動;

 7.在加強平時常態研究的基礎上整理小學生探究學習的個案和範例集。

 (三)實驗總結階段(2013年9月—2013年12月)

 對實驗的資料進行整理、歸類、分析,總結研究效果,撰寫工作報告和研究報告;收集、整理選編課題組研究的優秀教案、論文及典型教學設計、課堂實錄;為結題做好壹切準備工作,申請結題。

  九、預期課題研究成果

 學生方面: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科學探究能力得到了提高。

 老師方面:教師自身的專業能力和探究水平得到發展。

 學校方面:形成具有科學探究氛圍和特色的學校,學校自身得到了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