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哺乳期,壹方面是為了護理好產婦的身體,另壹方面是為了讓嬰兒有足夠的營養滿足嬰兒生長發育的需要。壹般宜多吃高蛋白、高熱量、多種維生素的食物;宜吃溫補易消化的滋補食品;宜吃能催乳、促進泌乳的食物。忌吃各種辛辣刺激性食物,忌香燥傷陰食物,忌寒涼食物,忌煙酒。
合適的食品-
豬蹄:性平,味甘鹹,有補血、催乳的作用。早在名醫的《別錄》中就有“豬蹄下有奶”的記載
羊肉:如果產婦冬天沒有奶水,宜吃羊肉,羊肉不僅能促進血液循環,取暖禦寒,還能增加乳汁分泌。
鯽魚:民間習俗用於無奶產婦。《食中藥方便方》中也有介紹:“母乳不足:鮮鯽魚壹條,約90-120g,用豬蹄爪煮熟,連湯帶食。2-3天每天壹次。”
鯰魚:性溫,味甘,具有滋陰補虛、開胃通乳的作用,適用於產後體虛、氣血不足而缺乳者。
鯉魚:李明時珍曾說:鯉魚“哺乳”,煮鯉魚湯時最好加3-5莖蔥白,可進壹步增加擠奶效果。
紅薯藤:即紅薯藤。有促進泌乳的作用。《四川中醫史》說:“通乳汁,治婦人乳汁不通。”
南瓜子:據《中醫雜誌》第三期(1966)報道,對於產後缺乳,單用生南瓜子,每次15-20g,將籽去皮,用幹凈紗布包好搗碎,再加入開水,均勻服用。早晚空腹服用1次,壹般服用3-5天。
黑芝麻:性平,味甘。能補益肝腎,益氣養血。《本草綱目》中曾有介紹:“治婦人乳少:炒芝麻,用少許鹽食之。”
豌豆:具有調和中氣、下氣的作用,適用於肝郁氣滯、乳汁不通的孕婦。《每日本草》說:“豌豆,煮奶。”
花生:適合產後虛弱、奶水不足的人食用。《陸川本草》介紹:“治乳少:花生三兩,豬蹄壹只,燉* * *。”
紅小豆:能活血消腫,催乳。適合缺乏或無法保持奶水的人。《出書者》還載:“牛奶:煮赤小豆取汁喝”。
蘿蔔纓:又名蘿蔔葉。具有消食理氣的作用,適用於氣滯血瘀、乳汁不通的產婦。
茭白:有催乳降乳的作用。據《湖南藥理學》記載:“催乳素:茭白15g至50g,通草10g,與豬蹄同煮。”
萵筍:可治乳汁不通,適用於缺乳或有乳汁不通者。《本草綱目》中有“萵筍連奶”的記載。
豆腐: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糖類、維生素和無機鹽,營養價值很高。如果產婦奶水不足,最好吃。
胎盤:俗稱胎盤。它性溫,味甘鹹,有補益氣血的作用。《現代實用中藥》還載:“用於不孕癥,促進乳汁分泌。”據《浙江中醫》(1957)第五期介紹,治療母乳不足,口服紫河車粉,每次0.5-1g,壹日三次。* * * 57例治療1-7天,最多2-4天。結果服用1天後,6人顯效,2天顯效24人,3天顯效6人,4天顯效12人,5天顯效3人,6天顯效5人,7天顯效1人。
雞肉:最適合產後乳汁不足的女性食用,有補虛催乳的功效。《食即將》也說:“黑母雞,乳房難治。”
蝦:性溫,有補腎通乳的作用。李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作湯,出奶。”
泥鰍:能補中焦,健脾胃,高蛋白低脂肪食物。用泥鰍餵孕婦或產婦,效果比鯉魚好。
魷魚魚:性平,味鹹。能滋陰養血,尤其適合女性。如果產婦沒有奶水或者奶水太少,也適合用新鮮的魷魚洗凈後燉煮。
章魚:有疏通經絡,促進泌乳的作用。常見藥用動物中已有介紹:泌乳不足:章魚適量,湯煎,每日兩次。
無花果:性平無毒,能刺激食欲,幫助消化,促進產奶。《醫林匯編》中記載其益肺催乳。
此外,體質虛弱、氣血不足的女性還應多吃牛肉、牛奶、瘦肉、骨頭湯、各種內河魚湯、雞蛋、桂圓、大棗、核桃、木瓜、韭菜、裙帶菜、黃花菜、絲瓜、蔥白、黨參、黃石、當歸、通草等。如果有肝郁氣滯,也要吃壹些蘿蔔湯、金橘糕、佛手等。
此外,以下食物應在哺乳期結束或需要斷奶時食用。
花椒:民間有“花椒9克,水煎”的方法。據《中級醫學雜誌》(1966)第七期記載,單用花椒6-15g,加水400-500ml,然後煎煮濃縮至250ml,再加紅糖50-100g(白糖無效),斷奶當天服用1次。大多數患者在進食後6小時乳汁分泌量明顯減少,第二天天乳腹脹消失或疼痛減輕。
麥芽:微溫,味甘,適用於回奶時乳房脹痛。用大麥芽退奶已經成為民間的壹種習俗。《滇南本草》記載:“麥芽寬中下,治婦乳不收,乳不止。”
麥麩:有恢復乳汁的作用。在食療中有介紹:“麥麩60克,紅糖30克。炒麩皮,加紅糖,拌勻,再炒,放碗裏,壹天吃幾次,兩天就吃完了。”
禁忌項目:
哺乳期及乳汁不足時,避免食用以下食物:
大麥芽:因為麥芽能減少乳汁分泌,甚至返乳,所以所有哺乳期婦女都不宜食用。
顏*:近代有學者指出香菜可使產後乳汁不足。因此,哺乳期婦女應避免食用或少吃*。
哺乳期及乳汁不足時,忌吃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肉桂、大蒜、胡椒、丁香、芥末、烈酒、香煙、咖啡、濃茶等;忌吃各種冷飲、苦瓜、香蕉、西瓜、生黃瓜、生瓜、田螺、柿子、柿餅、李子、螃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