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2018-12-28

2018-12-28

正安益銘?陳艷|君子不動則已,仁者見仁。

?很多年前,我和朋友聊醫學,不敲門。朋友說:“有兩種人可以找,壹種是好老師,壹種是好醫生。”相當老古董的陳艷醫生就是這樣壹位好醫生。

我第壹次見到陳艷。

?因為母親的病,壹年多來看了很多醫生,有名的,匿名的。有時候聽了壹些消息會去掛號,但是媽媽的病揮之不去,單靠自己很難緩解哮喘。她碰巧找到了陳艷醫生,服藥後哮喘有所好轉。我母親是壹個謹慎的人。她有疑問就直接打電話給陳醫生,也忍不住回復老太太漫無邊際的詢問。當我和母親壹起去復診時,我被陳艷的年輕和溫柔的寬容驚呆了。平白無故,人們忐忑不安、焦慮不安的心因為反復患病而漸漸平靜下來。

?後來全家齊上陣找陳醫生把脈,聽他談笑風生,講他的體質,方子,家庭生活,讓我這個中醫迷更接近中醫。只是每次去找陳醫生都很忙,有時候壹路小跑,穿梭在針灸室和診室之間。我問他能不能壹直忍受這樣高強度的健康。他笑著說,晚上站樁和打太極可以幫助他恢復體力。據每周四隨訪的傳奇醫生戴戈介紹,除了站樁、打太極,看病歷也是陳醫生的休閑愛好之壹。哦,把工作當成興趣的人是最幸福的。

?中醫融入養生樁、太極、古琴、書法

據戴戈介紹,中醫已經成為陳艷的壹部分,融入了他的生活。中醫博大精深,表面上看是壹門技術。其實包含大道,講究形、神、音,琴棋書畫皆可。而這些正是陳艷所擅長的。有人問陳艷為什麽他有這麽多愛好。他說古琴,書法,太極等。都和中醫有很深的淵源。針灸師壹定要穩,輕重程度全在他手裏。書法也講究輕重緩急的控制。長期的書法練習可以使針刺時手法更加穩定。古琴調節身心節奏,有助於內向,與中醫不謀而合。太極的和諧,氣血的調動,可以讓他的身體保持在最佳狀態,更好的治療病人。

?關於太極,陳艷盡力推薦每個人去了解和練習它,因為許多病人在治愈後過壹段時間又回來了。為什麽?因為盡管疾病被治愈了,他的生活方式和習慣並沒有改變,而疾病的溫床也並沒有根部雕出的。不管是什麽病,都有壹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不是壹開始就有的。陳艷認為,作為壹名醫生,我們不僅要治療疾病,還應該引導患者改變不良的生活方式,讓每個人都學會調整自己,從而達到健康的狀態。“但願世界上沒有疾病,那為什麽不把藥放在架子上產生灰塵呢?”這就是醫生的那種善良。

中醫的時空觀

?對於中醫的各個流派,我以為可以拿上山的路來類比:如果山頂治好了,通往山頂的路就不多了;或者按照維度理論,從多維空間到低維空間的投影有無數種,但每壹種都是本體的壹面,都是真的。

?陳艷沒有反駁我的說法,而是提出了另壹種思路:中醫的時空觀念。滋陰派、滋養土派、溫病派、扶陽派等。,每個流派的產生和發展都有其時代和地域背景。時空的變化,五運六氣的往復,都有可能使原來的藥方變得不那麽適用,所以治療疾病不僅要因人而異,更要因地而異。他笑了笑:就像北京壹樣,平谷的患者癥狀和天通苑回龍觀的、內城的都不壹樣。知道了這壹點,摒棄門派觀念,融會百家之長,就能盡快找到最適合每個患者的治療方法,方法對了。我們要對患者坦誠,告訴他們病情是怎樣的,同時告知他們診療思路,病程的發生發展,服藥會遇到哪些副作用,讓他們心中有數。

中醫並不神秘。

?作為壹個中醫迷,我常常認為中醫更像哲學而不是科學,其知識的廣度和深度常常讓普通大眾感到困惑。所以中藥是壹個很容易產生“神醫”的地方,很多文章很容易以“神醫”的頭銜來推銷包裝對象。陳艷認為這會損害人們對中醫的認知和信任。

“其實中醫並不神秘”,陳艷堅持認為,學習中醫不應該崇拜尚玄,沒有捷徑,就是要打好紮實的理論基礎,壹個病人去臨床,在日常的診療中多關註最基礎、最經典的穴位,因為道路很簡單,最基礎的往往是最根本、最重要的。

清代王清任先生寫了《正林圖》。他的思想認為,許多奇怪的疾病都是由瘀血引起的,所以他的治療思想主要是以祛瘀為主,他的許多處方仍然是經典。我治療過的壹個病歷:壹個78歲的老太太,咳嗽了將近50年。她自述28歲感冒後發燒,去西醫打青黴素。燒退了,但從那以後她就開始咳嗽。經過中西醫治療,始終沒有效果。她說她吃的川貝母都能用麻袋裝。我想她病史裏所有的醫生不是用止咳化痰,就是用健脾化痰,然後看老太太的舌苔有瘀血,脈細數。我感覺適合老王曼任青說的那種瘀血,就開了七次血府逐瘀湯,老太太揮之不去的咳嗽很快就好了。”

功效才是王道。

已經去世的陳艷住在武漢,每周都去北京和楚。他雖然是中醫,但對西醫沒有看法。只要治療效果好,西醫和中醫都能想到,這與倪前輩的觀點不謀而合。

“外地和北京的訪問團的特點不太壹樣。外地癥狀更明顯,更側重於治療。但北京很多人只是來療養的,癥狀並不顯著。那麽多北京的患者跟我說,他們以前吃中藥半年,壹年,甚至兩年,這很讓人吃驚。我不贊成長期服藥。除了女性的月經調理,其他很多疾病都不需要長期服藥,因為它的周期性調節需要時間。中醫要有說服力,就是要看療效。”

?“年輕的時候,我總是充滿自信。真的學醫三年,覺得世上無病,卻有99個成功的案例。只要有1次失敗,妳就會有心理陰影。現在年紀大了,經驗多了,每次診療都如履薄冰。病人的情況會反復琢磨總結。治病就像行軍打仗,方案會因疾病的輕重緩急而不同。急性病先治,慢性病先治。

?有德之人有福。

?從生病和治療開始接觸中醫,到對中醫產生興趣,再到認識更多的中醫醫生和中醫愛好者。他們或高傲,或內向,但都有壹顆愛自己愛別人的柔軟的心。聽了陳艷關於中醫的講座,他的經歷和他的口才,他感到平靜和溫和,他意識到謙遜可以如此強大。

以前有中醫大師,後來有年輕壹代的醫生努力出人頭地。好老師好醫生都是需要去尋找的,能遇見就是緣分。古人說“天不收,人有責”,也說“有德者有命”,有命者必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