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在迷影君印象中,比較常見的主要有兩類:
壹種是以寶萊塢為代表,壹言不合就開掛、尬舞的 阿三“神片” ;
另壹種則是關照現實,反思社會議題的 現實題材影片 。
但除了這兩種常見類型之外,印度電影人也嘗試多種類型的商業電影。
去年,就有壹部主打懸疑驚悚的黑色犯罪電影,在印度本土上映後,口碑票房雙爆。
IMDb評分高達 8.5 分,爛番茄新鮮度也達到 100 %。
成為去年口碑最佳的印度電影,被媒體譽為:
年度必看懸疑神作。
Andhadhun
影片的靈感源自於2010年的高分同名懸疑短片。
原版曾榮獲有“法國奧斯卡”之稱的愷撒獎最佳短片,在豆瓣上至今保持著 9.2 分的高分。
短片的故事其實不算復雜,講述了壹位假扮盲人調音師的鋼琴家,因為意外目睹了壹場兇殺案,而成為被追殺目標的故事。
真正令人驚嘆的地方在於短片中所營造的懸念和縝密的邏輯結構。
尤其是片尾處的那壹聲槍響後的戛然而止,更是神來之筆,堪稱:
懸疑劇作教科書式的存在。
而印度電影版則在這部只有14分鐘的短片基礎上,對劇情進行做了大量的擴寫。
既保留了原作核心創意和人物設定,同時又加入了更多的劇情反轉和懸念沖突。
男主角 阿卡什 ,是壹位醉心於鋼琴表演的盲人藝術家。
表面上是壹位鋼琴調音師的他,內心其實是壹位戲精本精。
因為他壓根不是盲人,只是在裝瞎。
那麽問題來了——
阿卡什為什麽要裝成盲人?
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失明的好處是可以讓自己更專註,可以幫助自己鍛煉聽力。
所以阿卡什編了壹套說辭:
自己年少時被板球擊中腦袋,視神經受損。
但盲人裝久了,阿卡什逐漸發現了“失明”帶給自己的好處。
不管走到哪裏,盲人總能收到幫助和有待;
在自己表演時,顧客也會因為自己的盲人身份,而給予更多的尊重和小費;
甚至,他還能假借盲人的身份,展開花式撩妹。
靠著博取同情,阿卡什成功得把漂亮姑娘和壹份不錯的酒吧街兼職工作給搞到手。
盡管每天出門都要小心翼翼地裝盲人,但阿卡什卻漸漸享受起了失明這種特殊偽裝。
可沒想到——
因為盲人的身份,也給阿卡什帶來了禍端。
某日在酒吧,阿卡什收到了壹份意外的兼職邀請。
邀請人曾經是壹位知名影星,如今告別演藝圈,轉型成為了壹名房地產商人。
最近他和妻子的結婚紀念日馬上要到了,商人想要邀請阿卡什到家中表演,打算給妻子壹個驚喜。
當阿卡什按照約定的日子,來到了商人的家中,可對方的妻子卻聲稱丈夫不在家。
還千方百計地阻撓阿卡什進屋,直到鄰居聽到兩人在門口的爭議,才被迫同意讓阿卡什進門。
這時候,影片的重頭戲來了——
房間裏有壹名男子倒在血泊中,死者正是那位富商。
麻煩的是,阿卡什現在的身份是個什麽都看不到的“盲人”。
所以,他明明心裏慌得壹批,但又必須裝作什麽事情都不知道。
阿卡什只能裝作淡定從容的繼續彈鋼琴,並利用中途上廁所的時間,好好考慮壹下自己要怎麽應對。
可令他更加意想不到的是——
廁所裏就藏著壹位持槍的壯漢,對方眼神不善,似乎會隨時暴起動手。
阿卡什瞬間想通了前因後果,自己攤上大事了!
事發前,想要給妻子制造驚喜的富商回到家中,卻意外發現妻子和情人幽會。
結果就在撞破妻子奸情的當場,被情夫給槍殺於家中。
如果這對偷情殺人的兇手,發現阿卡什不是真瞎,那麽勢必會殺人滅口。
所以, 阿卡什必須把這場雙簧,給繼續演下去。
依靠著過硬的心理素質,阿卡什雖然當場目睹了兇案現場和兇手處理屍體的過程,但還是成功地化險為夷。
成功脫險的他趕緊找到了當地的警署,打算報警揭發這場殺人案。
可正當阿卡什準備開口的時候,本片的又壹個重要反轉來了——
原來自己在廁所見到的那名持槍兇手,竟然是警察,而且還是警署的局長。
好在阿卡什急中生智,趕緊說自己的貓咪被殺了,要警察幫忙捉拿兇手。
可阿卡什的盲人身份,最終還是引來了局長和合謀殺夫的富商妻子懷疑和各種試探。
飛刀當面扔過來,可阿卡什卻連眼睛眨都不能眨壹下;
即使轉身見到各種驚嚇場面,也要淡定地視若無睹。
還真是人生如戲,全靠演技。
互相猜忌提防的兇手和目擊證人之間,繼而上演了壹場“ 誰能騙得過誰 ”的大戲。
可問題是,裝的再像盲人也註定不是真瞎子。
阿卡什的演技破綻終於還是被人發現,卻也因此被卷入了壹場更大的陰謀和危機當中……
影片到這裏才只是前半部分的劇情,至於影片的後半段更是充滿了各種峰回路轉的神轉折。
至於影片的故事結尾如何,迷影君不再劇透,但不得不說——
編劇實在太神,壹直到影片的最後壹秒劇情都還在反轉。
《調音師》由印度導演 斯裏蘭姆·拉格萬 執導,他最擅長擅長黑色驚悚題材。
相較於此前的短片純粹依靠創意和懸念取勝,電影版 不僅在故事的復雜程度上做了全面升級,更加入了大量的黑色幽默元素和對人性黑暗面的探討。
影片前半段幾乎照搬了原版的設定和情節,戲精男主角和蛇蠍家庭主婦之間,因為壹場謀殺案而被捆綁在壹起,展開彼此間的人性交鋒和試探。
壹開始,主角阿卡什裝盲人,只是為了騙錢和鍛煉鋼琴技藝。
但在目睹了壹場意外兇案之後,卻升級成為自保而不得不裝瞎。
這種具有強烈戲劇沖突的人設和情節讓影片的情節充滿懸念,也為影片制造了足夠的緊張刺激感。
不得不說, 男主角的演技為電影加分不少。
飾演男主阿卡什的演員 阿尤斯曼·庫拉納 ,本身就是壹個非常出色的鋼琴家。
但為了演好盲人身上摸索迷茫的感覺,他不僅去盲人學校學習觀察,還真的蒙著眼獨自生活了壹段時間。
在片中,他每壹次在“瞎”與“不瞎”的狀態中無縫切換,令人印象深刻。
作為壹部懸疑犯罪電影, 《調音師》最優秀的地方無疑是影片的劇本。
影片自始至終保持著壹種高度密集的劇情信息量,主角在解決壹個新的難題後,導演和編劇馬上就會拋出新的懸念。
懸念之間彼此勾連,帶給觀眾猶如坐山車壹般的觀影快感。
以至於,觀眾完全猜不到,影片下壹秒的情節又會發生怎樣的反轉。
而另壹方面,圍繞這起兇殺案,導演不僅把印度現實社會中的 偷情殺人、買賣器官、錢能通神、警匪混雜 等社會問題給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
尤其是故事當中令人細思極恐的人性之惡,更是被導演展現得淋漓盡致。
片中的角色幾乎沒有壹個真正意義上的好人——
所有人都因為各自的性格弱點和思維盲區而機關算盡,卻又在陰差陽錯之下走上了自我毀滅的道路。
不過,必須承認的是,影片也並非沒有缺點。
迷影君個人覺得,《調音師》更像是壹部編劇炫技過度的電影——
影片成也反轉,敗也反轉。
電影較原版改動最大的地方是影片的後半段,導演安排了壹段男主角夥同他人聯手反戈壹擊的情節,影片也從懸疑驚悚變成了荒誕喜劇的風格。
這種畫風突變,不僅與影片前半段的懸疑犯罪風格很不搭,而且也讓影片的節奏顯得拖沓失控。
此外,這段情節最大的問題在於編排得過於刻意。
各方勢力為了完全不存在的巨款而展開爭奪,可編劇 幾乎完全是在靠各種巧合和意外推進故事,為了制造沖突而沖突。
雖然看得過程很爽,但仔細想想故事中充滿了太多不合邏輯的地方。
但總體而言,這部《調音師》不失為壹部優秀的懸疑犯罪片。
有數據統計稱, 影片劇情細節有多達50余次反轉,幾乎每隔3分鐘就有壹次劇情反轉。
對於懸疑燒腦電影愛好者而言,這部電影值得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