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關於中秋節的起源和它是如何產生的故事。

關於中秋節的起源和它是如何產生的故事。

介紹:中秋節的到來讓我們看到了月餅的多樣性和壹年中最圓最亮的月亮時刻。雖然每個月的十五月亮都是圓的,但是中秋節的滿月卻特別的又亮又圓。那麽,妳對中秋節的起源了解多少呢?如果妳想知道中秋節是怎麽來的,請看看我的介紹。

1,嫦娥奔月

第壹個故事是我們從小熟悉的《嫦娥奔月》。據傳說,很久以前,天空中同時出現了十個壹模壹樣的太陽。強烈的陽光曬裂了大地,幹涸了河流,讓人仿佛置身於溫度極高的蒸汽爐中,痛苦不堪。

好在有壹個神力蓋世的英雄不忍心看著百姓再受苦,於是在山頂開了神力之弓,壹口氣把多余的九個太陽都射了下來,只留下壹個給百姓帶來光明。人們再也不用忍受十個太陽的痛苦,對這位射日英雄產生了極大的敬意和愛戴。這個英雄就是大名鼎鼎的後羿。

後羿設置了射陽神功,解決了人們從泥潭中走出來的問題。這壹壯舉傳到了王母娘娘的耳中,王母娘娘被她的勇敢善良所感動,特意給了他壹粒仙藥。吃了它後,她可以擺脫身體疾病,飛升到不朽。但是後羿和第壹任妻子嫦娥太恩愛,不忍心留下嫦娥壹個人成仙,就悄悄把仙藥藏了起來。

然而,這件事傳到了逢蒙的耳朵裏。他想奪取長生不老藥,嫦娥無奈,只好自己吞下,變成仙女飛上月球。回國後,後羿悲痛欲絕,思念妻子。幸運的是,壹個仙女告訴他,只要在8月15日的滿月之夜放上壹個圓月形狀的面粉做成的蛋糕,他的妻子就可以回家團聚了。這種餅就是現在的月餅,人們在中秋節吃月餅和家人團聚的習俗壹直流傳下來。

2.月餅起義

另壹個故事是元代的“月餅起義”。元末朝廷昏庸腐朽,人民在殘酷的霸權統治下生活十分艱難,最後在壓迫中揭竿而起。當時朱元璋聯合多路人民軍抵抗力量,準備壹起大反攻。但面對朝廷官兵的嚴密搜查,相互聯系、傳遞消息相當困難。

這時候,壹個聰明的戰略家想出了壹個好主意。他們用面粉做了壹個非常大的圓形蛋糕,然後在蛋糕裏藏了壹張寫有“八·壹五起義”關鍵信息的紙條。很快消息就傳開了,最後人民的抵抗取得了勝利。

朱元璋登基後,頒布聖旨,所有將士可以在8月15日休息回家與親人團聚,並專門為他們制作糕點,傳遞當時的信息。經過後人的改進和完善,已經形成了各種各樣的月餅。

中秋節的發展過程是怎樣的?

1.中秋節起源於對天象的崇拜,由古代對秋天月亮的崇拜演變而來。祭月歷史悠久,是中國古代壹些地方古人的壹種祭祀活動。二十四節氣中的“秋分”是壹個古老的“祭月節”。中秋節流行於漢代,這是壹個中國南北經濟文化交流融合的時期,不同地方之間的文化交流共同傳播。“中秋”壹詞最早見於漢代的文獻記載,寫於漢代之間的(代代相傳為丹所作,實為漢代之間所作)。相傳先秦時期就有“中秋夜迎寒”、“中秋獻好衣”、“秋分月(拜月)”等活動。據記載,在漢代,有壹種在中秋節或立秋時尊老敬老、送粗餅的活動。晉代也有關於中秋節的文字記載,但並不十分普遍。晉代的中秋節在中國北方不是很流行。

2.中秋節的習俗在唐代流行於中國北方。《唐太宗書》記載了8月15日的中秋節。中秋節賞月的習俗在唐代長安地區非常流行,許多詩人在他們的傑作中寫下了關於月亮的詩。中秋節結合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砸藥、楊貴妃變月神、唐逛月宮等神話故事,使之充滿浪漫,戲月之風也只能蓬勃發展。唐代是傳統節日習俗雜糅定型的重要時期,其主體部分流傳至今。

3.北宋時期,中秋節已成為壹個流行的民間節日,農歷八月十五日被正式定為中秋節。文學作品中有時令食品,如“小餅如嚼月,內有酥、餡”。

4.到了明清時期,中秋節已經成為中國主要的民間節日之壹。元旦假期,日本和中國的世俗化興趣越來越濃,功利化的崇拜、祈禱和世俗化的感情、願望構成了普通民眾中秋節習俗的主要形式。明清賞月活動中,“果餅須圓”,各家要設“月光位”,“朝月方向拜月”。

5.中秋節以來,有祭月、賞月、吃月餅、玩燈籠、賞桂花、喝桂花酒等習俗。,流傳至今,延續了很久。中秋節時,雲少霧多,月色皎潔明亮。除了舉行賞月、祭月、吃月餅、願團圓等壹系列活動外,壹些地方還有舞草龍、造佛塔等活動。時至今日,吃月餅已經成為中國各地中秋節必不可少的習俗。除了月餅,各種時令鮮果、幹果也是中秋節的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