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遊仙詩·翡翠戲》中蘭恒作品賞析

《遊仙詩·翡翠戲》中蘭恒作品賞析

這首詩的前四句是描寫風景的,試圖勾勒出壹幅明媚的畫卷。小玉鳥在蘭花的莖上嬉戲,色彩鮮艷,姿態艷麗,讓人愛不釋手。後來杜甫的《戲為絕句》中,把“翠蘭”作為色彩鮮艷、明艷可愛的詩句的典型,也說明這兩句話語言灑脫,形象生動。不過,如果說這兩句話的境界過於小巧精致,那麽下面這兩句“綠蘿”就更有氣勢了。詩人說,林中青藤松柏,仿佛給整個山頭披上了壹層綠,壹幅綠意盎然、生機勃勃的畫卷呈現在讀者面前。這四句話既是山林景色的真實寫照,也通過珍禽異草的相互輝映和綠蘿青松的相互依附,象征著高士奇的山林與天地共存,與自然默契。

“風景裏有沈默的人”是從風景寫到風景裏的人。“沈默的人”指隱居山林的人。他們的心境淡然,超然於世間的名利之爭,所以被稱為“無聲的沈默”。在靜謐的深山裏,他們或高聲吶喊,振林嶽,或彈琴,瞄準山川,用手揮動五根琴弦。所以下面“赤松逆流而上”的四句話,直接描述了遊仙這件事。據《神仙傳》記載,赤松子是神農時的雨師,取水取玉,可入火而不焚。他經常出入昆侖山王太後的石室,騎著洪飛在瑞雲上上下下。丘福宮也是壹個傳說中的神仙。他曾帶王子喬去上嵩山學仙。洪雅先生姓張。據說他在古堯時代已經3000歲了。詩人認為,抗拒野心,隱居的人,可以和赤松子、伏秋公、洪雅先生交往,出入仙土,浪跡天涯。這裏寫的是與眾神仙在雲端騎鶴,撫(引、拉)袖拍肩,與“遊仙”的話題息息相關。那句“對不起”已經從漫遊仙界回到人間。那些《蜉蝣》裏和蜉蝣壹樣的人是無法理解龜鶴的長壽的。在這裏,郭璞把蜉蝣比作短視的朝臣和追名逐利的小人,把能活千年的龜和鶴比作那些躲在深山裏忘世的貴人。其中,詩人的愛恨情仇也是顯而易見的。

金人對企業隱居的渴望壹方面是由於漢末以來政治黑暗,戰亂頻仍,士人優柔寡斷,知識分子隱居山林避災。另壹方面,由於玄學的興盛,玄學崇尚老莊哲學,崇尚宅心仁厚,崇尚自然,不靠物,於是他們想辦法隱居山林,以為可以回歸自然,求得長生,甚至成仙。這兩種影響在郭璞的遊仙詩中都可以找到。郭璞提倡隱逸之樂,是基於他對現實的不滿。他之所以通過遊仙題材動情地寫這些詩,是因為他可能不會真的死去。正是因為他看到了世間的紛爭和危機,才有了逃避的意圖。逃亡本身就表現了他對世界的關註。如果他無視現實,他是不是躲起來都無所謂了。郭璞在這首詩中對蜉蝣壹代的嘲諷,也是他未能完全擺脫時事的證明。所以劉熙載在《藝術概論》中說:“季叔和都是人品好的人。《秋遊》雖比玄默貴,但《遊仙詩》充滿了強烈的悲憤,宜聽其道理。”劉看到遊仙詩的背後隱藏著壹種玩世不恭的情緒,他的觀點是中肯的。

至於隱逸思想,受玄學影響,在遊仙詩中也有明顯表現。道教以生而成仙,追求絕對的精神自由為最高境界,所以玄學學者把隱居山林作為獲得精神超脫的途徑,甚至認為是成仙之道。如阮籍《詠懷》詩曰:“願登太華,遊松子,漁人知世間煩惱,獨坐輕舟。”嵇康《答二郭》也說:“若在湘區外,可吃朝霞。舍利子棄而累,遊太和易。交朋友聚精神,彈琴唱歌。能以此為鑒者有之,古人多矣!”它們也與隱居山林和遊仙有關。由此可見,魏晉時期的人們普遍認為隱居可以長生不老,以至於把隱居描寫得無比高尚,樂趣無限。郭璞在這首詩中說,住在山林中的人,可以與神仙同行,就是這種思想的體現。

陳毅曾說:“郭璞構思奇特,字圈精細。三謝皆由此,杜甫、李取淮南山本。”《詩經》把意境的奇異和用詞的詭譎作為郭詩歌的特點是非常恰當的,所以這類詩歌的思想是非常巧妙的。前四句描寫風景,試圖描繪壹個寧靜明亮的場景,契合全詩的浪漫基調。中間寫隱士的活動,描繪他們自由多情的生活。然後他說他們上了天堂,下了人間,和神仙壹起漫遊。最後,我感嘆,世上的普通人不知道隱士的快樂。全詩充滿想象,後人因此認為“景春的遊仙,即屈子的遊仙”(何超《讀易門書記》),並指出郭璞的遊仙詩與屈原的遊仙相似,既說明他們都對現實有著深厚的感情,也說明了其表述的奇詭和構思的精妙。就這首詩而言,風景中的語言精煉得很精確,清新的色彩也很明顯。比如《祖母綠》四句中對山中景物的描寫,就很典型,很有技巧。再比如對隱士生活和漂泊的描寫,比如“嚼飛櫓”這句話就脫胎於曹丕《典論》“饑渴飲飛泉”中的兩句話,在第壹首《遊仙詩》中與他同在。再如“左手袖於浮山,右手肩於絕壁”,也以極大的氣魄表現了隱士遊仙的豪情。“喊袖子”“拍肩膀”都是很常見的詞,但是和神仙扯上關系就無限有趣了,可以說是化腐朽為神奇。這種構思造詞的風格對後世詩歌影響很大。如後來的謝靈運、謝舒以及唐代壹些大詩人,都從遊仙詩的表現手法中汲取營養,從而培養和豐富了自己的藝術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