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解決蛋白尿的問題,就要針對腎病患者體內的炎癥反應進行。從長久治療腎病的臨床實踐總結,激素具有強大的抗炎、抑制免疫反應的作用,能夠針對腎病患者體內的炎癥反應發揮出有效的對癥治療,故而激素成為廣泛應用於腎病病人消除蛋白尿的良好治療藥物。激素、免疫抑制類對癥處理腎臟內的炎性反應,使病人機體的免疫反應受到抑制,從而達到快速消除蛋白尿的目的。
蛋白尿為慢性腎病病人最常見的臨床癥狀表現。源源不斷流失的蛋白尿將會直接導致病情惡化進展,並在臨床上引發低蛋白血癥、高脂血癥、內分泌紊亂、營養不良、易感染等壹系列並發癥。
蛋白尿
24小時尿蛋白定量超過150mg或尿蛋白/肌酐>200mg/g,或尿蛋白定性試驗陽性稱為蛋白尿。蛋白尿是腎臟疾病最常見表現,但腎外疾病尿內也可出現蛋白。多數情況下,患者出現蛋白尿時不伴有任何癥狀,通常是經過臨床上尿常規檢查才被發現的。
癥狀起因
(壹)生理性蛋白尿
無器質性病變,常見於以下兩種情況:
1、功能性蛋白尿,見於劇烈運動、發熱、緊張等應激狀態所導致的壹過性蛋白尿,多見於青少年,定性試驗尿蛋白多不超過(+)。
2、體位性蛋白尿,常見於青春發育期青少年,於直立和脊柱前凸姿勢時出現蛋白尿,臥位時尿蛋白消失,壹般蛋白質排泄量<1g/d。
(二)腎小球性蛋白尿
腎小球濾過膜受損,通透性增高,血漿蛋白質濾出並超過腎小管重吸收能力所致的蛋白尿。臨床上最常見的蛋白尿,多見於原發性或繼發性腎小球疾病,如急性腎炎、急進性腎炎、慢性腎炎、IgA腎病、腎病綜合征、狼瘡性腎炎、紫癜性腎炎、糖尿病性腎病、高血壓性腎病、腫瘤性腎病、腎澱粉樣變性、中毒性腎病及感染引起的腎損害等,也見於先天性腎炎、腎循環障礙、腎缺氧、腎血流量加速等。
(三)腎小管性蛋白尿
當腎小管結構或功能受損時,腎小管對正常濾過的小分子量蛋白質重吸收障礙,導致蛋白質從尿中排出,稱之為腎小管性蛋白尿。常見於各種原因所致的小管-間質病變,如腎盂腎炎、間質性腎炎、反流性腎病、尿酸性腎病、腎小管性酸中毒、重金屬中毒、Fanconi綜合征、低鉀性腎病、腎髓質囊性變、放射性腎炎、止痛藥腎臟病、腎移植後排異反應等。
(四)溢出性蛋白尿
血中小分子量蛋白質,如多發性骨髓瘤輕鏈蛋白、血紅蛋白、肌紅蛋白等異常增多,從腎小球濾出,超過了腎小管重吸收閾值所致的蛋白尿。能全部被腎小管重吸收。
Bence Jones蛋白多見於多發性骨髓瘤,也見於巨球蛋白血癥、重鏈病及輕鏈病、澱粉樣變,偶見於單核細胞性白血病;血紅蛋白或肌紅蛋白見於大量肌肉組織損傷、過量溶血等;移植腎的排斥反應和彌漫性血管內凝血尿中FDP增高也屬溢出性蛋白尿。
(五)組織性蛋白尿
主要指腎臟組織分泌的壹些可溶性的組織分解代謝產物,及中毒、缺血、炎癥或腫瘤等病態時,腎和尿路組織壞死釋放的結構蛋白。如腎小球腎炎時尿中排出腎小球基膜抗原、腎小管刷狀緣抗原和各種酶;腫瘤時尿中可查到與腫瘤有關的特異抗原物質。
如何治療蛋白尿?網頁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