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燈籠椒具體怎麽用?

燈籠椒具體怎麽用?

燈籠椒是壹種果實奇特的辣椒,原產於加拿大。辣椒的株高為1-1.2 m,莖粗壯,枝條粗壯,花白色,果實奇形怪狀,長約5厘米。柿子椒呈燈籠狀,果實周圍有不規則的突起,中間像乳頭壹樣凸出。柿子椒的幼果是綠色的,成熟時是深紅色的,非常艷麗。燈籠椒適應性強,栽培容易與壹般辣椒相同,但要註意生長期枯萎病的防治。下面介紹壹下甜椒的栽培技術。甜椒播種育苗管理:選擇背風向陽、土壤疏松、排灌方便的菜園,或肥力較好的地塊作為苗床。播種前深挖並施足腐熟有機肥,1畝田的苗床需要10-15平方米。當地傳統播種時間為4月10左右,露地育苗,出苗慢,播種晚,收獲期短。所以可以用小拱棚育苗,3月中下旬至4月5日播種,5月上旬播種。播種前壹天,用腳底水澆灌苗床,待土壤濕度適宜時,整地做寬1.2米的畦。要求苗床內的土、肥混合均勻,達到平整、細膩的標準後播種。播種前,將辣椒種子曬幹約65,438±0天,用55℃熱水浸泡65,438±0.5分鐘,然後用0.5%硫酸銅溶液和65,438±0.00%磷酸三鈉溶液浸泡65,438±0.00分鐘,取出並清洗,然後在播種前浸泡3-4小時。均勻撒播,1平方米播種10克,每畝地種植100-150克。播種後,用鏟子輕輕拍打畦面,使種子粘在畦土上,蓋上壹層1 cm厚的細土,再蓋上塑料薄膜,搭建小拱棚,覆蓋農膜保溫保濕。出苗前,保溫主要用於促進出苗。白天棚內溫度保持在25-30℃,夜間保持在15℃以上。出苗後,白天溫度控制在20-25℃,夜間溫度控制在65438±05℃以上。如果夜間溫度過低,應在拱棚上覆蓋稻草保暖,晴天要防止秧苗被高溫烘烤。溫度過高時,應及時揭膜通風降溫。兩片葉1時,用0.2%尿素和0.2%磷酸二氫鉀溶液葉面追肥是1倍。如果床土太幹,要用15-20℃的溫水噴灑。同時要進行1-2次間苗,偶爾剔除密集、弱、病苗,拔除雜草。用72.2%的700倍液防治立枯病和疫病,用2.5%地萬乳油防治蚜蟲。種植和田間管理:選擇土層深厚、排灌方便、土壤肥沃、前壹年未種植茄科作物的壤土或砂壤土,翻30厘米左右深。每畝施有機肥5000-6000公斤,氮磷鉀三元復合肥50公斤作基肥,整地作畦,畦寬1.7米,5月上半月以1心率種植辣椒3葉。種植前4-5小時,苗床澆水壹次,移栽幼苗時盡量帶土,減少根系傷害。每畦栽四行,栽壹株。株行距33 cm× 40 cm,每畝種植4500株左右。種植應在陽光明媚的午後或陰天進行,同時移栽幼苗和澆根。種植口周圍用土密封。辣椒種植後,如果暴露在高溫下,辣椒沒有封閉,可以在塑料薄膜上覆蓋雜草,以降低溫度,減少缺苗。天氣炎熱幹燥時,可以在清晨或傍晚澆水。另外,田間雜草要及時清除,雨後要及時做好排水。在紅燈籠辣椒結果之前,觀察幼苗受精。座果後應加強肥水管理,破膜後可施腐熟的人糞或復合肥溶液。此外,0.3%尿素和0.3%磷酸二氫鉀溶液可在65,438+00天內葉面噴施65,438+0次,連續噴施3-4次。甜椒進入結果期後,應及時去除第壹層果實下部的老葉、病葉、黃葉。盛果期應去除枝下過密的葉片和側枝,以減少養分消耗,利於通風透光。病蟲害防治(1)病害防治。根據不同的病害,選擇合適的藥物噴霧,及時防治2-3次。防治炭疽病、細菌性葉斑病、番茄瘡痂病、白星病等。用70%巴德富粉劑500倍液;用72.2%的700倍液防治疫病和軟腐病;用95% DT2500倍液防治青枯病;20%病毒A400倍液防治病毒性疾病。多種藥物應交替使用,防止耐藥。發病前或發病初期應開始施藥,每隔7-10天施藥1次,堅持到結果中後期,采收前7-10天停藥。(2)病蟲害防治。及時治療蚜蟲還可以預防病毒性疾病的發生。常用的化學藥品有2.5%灌腸EC 2000倍液、10%大英雄1000倍液等。對棉鈴蟲和煙青蟲,要做好預測預報,在產卵盛期後3天,用1000倍的35%賽丹EC或1500倍的5%瑞金特SC及時防治。20%阿卡波糖乳油可防治茶黃蟎;蟲子等昆蟲在成蟲產卵盛期可將卵塊或若蟲群從辣椒葉上清除,中午前後可人工捕捉少量。用2.5%雙嘧達莫EC 2000倍液或35%賽丹EC 1000倍液對成蟲和若蟲均有較好的防治效果。

請收下,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