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大家知道內蒙古大草原的手把肉,最正宗的制作方法以及吃法嗎?
下面我就介紹內蒙古大草原手把肉最正宗的制作方法和吃的方法!
首先有個問題,什麽肉叫手把肉呢?其實手把肉不只限於牛羊手把肉,也可以是馬,駱駝,甚至是豬肉手把肉!只要是通過水煮後的骨頭帶著肉,壹只手抓著,壹手用刀割的,當然妳也可以兩只手抓著,用嘴啃的肉,都叫做手把肉!
當然最常見的手把肉,還是羊肉手把肉,因為內蒙古的羊,吃的是中草藥,喝的是山泉水,遊牧散養,不圈養,公羊在它還是嬰兒的時候,牧民就會對它做絕育手術,當地話叫劁羔子。
正是因為這樣的飼養環境和飼養方法,內蒙古的羊肉沒有膻味,而且特別的鮮美!
通過簡單的方法烹飪,就可以食用了, 早期的牧民制作純正的手把肉的方法就是:
先將羊宰殺(壹般自己食用,多會用2-4歲左右的羯羊,羯羊就是沒有繁殖過的羊,專做食用的羊,羔羊肉嫩,沒有嚼勁不適合做手把肉,而太老的羊,不長肉了,沒有飼養價值,所以最多養到4歲左右)
內蒙古牧民多數采用掏心法,千百年來蒙古人都是用這種方法,牧民大哥先將活羊胸口處用蒙古刀割壹個口子,伸手進去,拽斷心臟大動脈,據說這樣羊不會太痛苦,這樣還有壹個好處就是,羊的血液聚集在胸腔,不會使血液被汙染到。因為血液要壹會兒要灌血腸的。每壹個蒙古人都不會浪費長生天對人們的恩賜!
接下來用木碗將聚集在胸腔的血液盛出來,放在盆裏待用。開始剝皮,掏內臟,分解羊個子,這壹切操作都是在羊皮上進行的,熟練的牧民大哥壹個人就可以完成,
這中間牧民大姐會用掏出的內臟拿去清洗,灌血腸,肉腸,下水腸。
分解好的羊肉冷水下鍋,鍋底的燃料是用草原上自然晾幹的牛糞或是羊糞餅,重點來了,鍋內不放任何調料,包括鹽,不放任何調料,不放任何調料!重點說三遍!
因為好的食材,用最簡單的方式,才能發揮它最美的滋味!
水開以後撇去浮沫,並不是為了去腥,因為根本就不腥,撇浮沫是為了撇去飄上來的羊毛和血沫,保證湯不渾濁!
開鍋後5-10分鐘盛盤出鍋,多是木盤,(蒙古牧民家中多是木質或是金屬餐具,因為遊牧遷徙途中,不易破碎)根據肉塊大小先後出鍋,怎麽判斷熟或不熟呢? 用小刀切開,看有沒有血水,最好的狀態是見血絲,但是並沒有血水流出,為恰到好處!
下面講講怎麽吃呢,其實也很簡單,用嘴吃唄,,呵呵,,,,
壹手抓肉,壹手用蒙古刀由外向內割肉,(這是種禮儀,絕不可以由內向外割肉,萬壹手滑就會刺向對面,傷到人就不好了!)
羊肉手把肉需要沾料吃的,不然沒有鹹淡味!最好的搭配就是產自草原的也上韭菜花醬。具體啥科學道理不知道,反正就是絕配!當然妳也可以選擇其他蘸料,我說的只是草原手把肉傳統正宗的吃法!新宰殺羊,不止是手把肉,還有血腸,肉腸,下水腸(心肝肺之類的)手拉肚,手拉羊肝等等。。
在蒙古包裏,壹口肉,壹口酒,要多美有多美,吃飽喝足席間唱起草原的歌,草原的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