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黃菊花味微苦,清熱能力強。擅長疏風清熱,清上焦風熱,清頭目。常用於祛風清熱。如果妳生氣,妳會得口腔潰瘍。泡在水裏可以降火。對外感風熱引起的發熱、頭痛、咽喉腫痛有很好的療效。
2.白菊花擅長清熱、明目、平肝。適用於肝經風熱或肝火上炎引起的眼睛紅腫。電腦壹族可以多喝點。喝的時候加點枸杞,效果更好。
菊花含有甜菊糖甙、氨基酸、黃酮類、維生素和微量元素。中醫研究表明,菊花具有養肝明目、清心益腎、健脾和胃、潤喉生津、調節血脂的作用。常飲本品,可春溫化濕,夏止渴,秋解燥,冬清火。
菊花的功效與擴充數據的作用
1.菊花含有甜菊糖甙、氨基酸、黃酮類、維生素和微量元素。中醫研究表明,菊花具有養肝明目、清心益腎、健脾和胃、潤喉生津、調節血脂的功效。
2.白菊花性涼味苦,含有揮發油、甜菊糖甙、氨基酸、黃酮類和維生素B1等。具有疏風清熱、明目解毒的功效,常用於治療頭痛、頭暈、目赤、胸痹、疔瘡、毒腫等癥。常見的藥方如下。
3.肝陽上亢、高血壓的輔助治療:服用菊花、金銀花各30g,頭暈明顯者服用霜桑葉12g;動脈硬化、膽固醇高者,加山楂24克,用開水沖泡4次,不喝茶;取菊花、霜桑葉各16克,夏枯草10克,加水150毫升,用武火煮沸,加少許冰糖代替茶葉,可清熱明目,降壓降脂。
4.治療肝腎虧虛,兩眼昏花:取菊花120克,巴戟天(去心)30克,肉蓯蓉(酒浸)60克,枸杞90克,上藥* * *為細粉,煉蜜為丸,如梧桐樹,每次30粒,飯前空腹用淡鹽水送服。
5、治療眼翳:取白菊花、蟬蛻共研細末,每次9克,加蜂蜜少許,水煎服。
6.治療冠心病:取白菊花300克,用溫水浸泡過夜,次日煎兩次,每次半小時,沈澱後除去沈澱物,再濃縮至500毫升,每次25毫升,每日兩次,2個月為1療程。
臨床證明,該藥對胸悶、心悸、氣短、頭暈、頭痛、四肢麻木等癥狀均有不同程度的療效,對部分高血壓患者有降壓作用。這種方法沒有其他副作用。
7.經常服用菊花煎劑可明顯擴大冠狀動脈心臟,增加冠脈流量,降低血清甾醇和甘油三酯,降低血壓,預防心絞痛。杭白菊也可以代替茶葉,其色、香、味不亞於龍井茶。經常服用可以增強毛細血管的抵抗力,抑制毛細血管的通透性,起到消炎強身的作用。南方各省、港澳喜歡用白菊花作為清涼解暑的飲品。
8、用於風熱感冒、發熱頭痛。
菊花花體輕於表,其氣清浮,微寒清熱,善散風熱。故常用於治療風熱感冒,或溫病初起時因溫熱之邪引起的肺侵、發熱、頭痛、咳嗽等癥狀。常與桑葉、連翹、薄荷、桔梗等配伍,如桑菊飲。
9、用於目赤視物模糊。菊花長於疏風清熱、清肝益陰、明目,故可用於治療肝經風熱或肝火發作所致的目赤腫痛。常與桑葉、決明子、龍膽草同用,有疏風清肝明目之效。若肝腎虧虛,兩眼昏花,常與枸杞、熟地黃、山茱萸同用,如杞菊地黃丸,能滋補肝腎,益陰明目。
10,用於頭暈抽搐。菊花寒入肝經,能清熱平肝,故與石決明、珍珠母、牛膝同用,治肝陽上亢、頭痛眩暈。其與羚羊角、騰駿、白芍配伍,可用於治療肝風痙攣、暈厥、驚風等癥,如焦玲鉤藤湯。
11,用於癤腫毒。菊花性味甘寒,益陰,清熱解毒,尤擅消癤,故可用治癤腫毒。它經常與金銀花和生甘草壹起使用,如甘菊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