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先來問問大家:妳們知道咱經常喝的老火湯原來壹直是個非法食品嗎?
可能妳聽到這個,第壹反應就是:不可能!喝了那麽多年,怎麽就非法了呢?
這消息著實讓湯粉們嚇壹大跳。原來,老火湯在食品中添加中藥材,並不符合以往的食品安全法規。
不過,新修訂的《廣東省食品安全條例》中第三十條明確表示:尊重傳統飲食文化習慣,地方特色餐飲食品傳統使用的中藥材品種由省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會同省人民政府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收集、整理並公布。
對此,廣東省食品藥品監管局政策法規處副處長繆誌斌表示,實際上,現實生活中,特別在廣東地區,很多食物被認為是食藥同源的,然而按現行法規,這些食品是不合法的。因為《食品安全法》規定食品中不準添加藥品,但現在有86種藥食同源的中藥材可以作為食品。
《條例》於今年9月1日起施行,所以,老火湯現在已經獲得合法身份,部分中藥材也可以擺上餐桌啦。
看到這裏,內心是否定下來了呢?放心放心,我們的湯還是可以喝的。
可是,問題有來了,怎麽樣才能熬好壹鍋健康的湯呢?現在很多人都只追求味覺上的感受,忽略了身體能不能接受。那麽,老火湯,要怎麽煲才及格呢?
放藥材,分清屬性其實,我們中有不少人希望通過喝湯進補,因而在煲湯時會加入壹些中藥材。但是不同的中藥材特點各不相同,所以在我們煲湯前,需要了解中藥的寒、熱、溫、涼等各性,從而根據個人身體狀況選擇中藥材。
以下便是幾種老廣常用的煲湯藥物,現簡單介紹各自藥性的寒熱之別,讀者們就可以根據自身的情況來選擇藥材咯~
淮山、芡實
這兩味藥材性味甘平偏寒,有滋陰潤肺養胃作用,適用於陰虛體質大便偏幹,或有少許咳嗽、口幹者,用量為15~20克。
先煲食材,後放藥材所以,恰當的方法是:如果煲湯時間為2小時,先將藥材單獨浸泡1小時,待湯熬1個小時後,再將藥材加入湯中,與食材壹起再熬制1個小時。這樣,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食材的營養和藥效。
煲湯時間,別過長很多時候,廣東人煲湯愛用老火,總是以為煲湯的時間越長,湯就越有營養,認為煲湯就是將食物中最有營養的、最精華的物質煮出來。
有檢測發現:
這個檢測說明,用這三種食材煲湯,湯中的營養並沒有隨著時間的增加而有所增高。尤其是草雞煲和老鴨煲,煲湯時間越長,蛋白質含量越低。
研究還發現,煲湯時間的長短對湯品中亞硝酸鹽(致癌物質)的含量有影響,超過4小時,煲湯的時間增加,亞硝酸鹽含量也會逐漸增加,煲湯超過6小時就會存在安全隱患。
所以,煲湯時間並不是越長越好的,壹般煲2小時就好啦。
煲湯用文火壹直以來,我們做菜都很講究火候,煲湯當然也壹樣。壹開始,應該先用大火將湯煮開,然後轉為文火煲湯。因為大火會使肉中的水分流失過快,導致其口感變差。控制火候,以湯微微沸騰就可以啦。
湯快出鍋時才放鹽或許有人會覺得,早放鹽可以使湯的味道更豐富。但是,其實鹽放太早會使肉中的蛋白質凝固,不易溶解,也會使湯色發暗,濃度不夠。而晚點放鹽並不會影響湯的味道,反而還能使肉質保持鮮嫩。
所以,最好在快出鍋時再加鹽。這樣壹來,湯當然也就更色相俱全了。